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以花为伴——小于的花样年华

    小于在一所中等学校园艺专业毕业后被政府录用为绿化干事。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她被辞退了。看着街道上的花草树木她感到茫然:我是像这些小花,在秋季结束这一季的美丽而沉沦,还是像小草一样,继续坚持生长呢?几番思索后,她决定从事插花这一当地的冷门职业。

    小于开始到各地参加插花培训班,并取得了当时鲜为人知的“插花师”资格证书。凭这些顺利地在省城的花店找到一份工作,同时她还积极参加花卉行业的活动,交了不少朋友。

    在工作和社会交往中,小于发现鲜花需求量很大,她不禁想到,为什么不把父母承包的菜地改种鲜花呢?如果能把种花和插花相结合,自己就可以创业了。

    在父亲的支持下,她投入到鲜花种植行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园丁。由于她的花卉质量高、品种多,在省城鲜花市场很受欢迎,还远销到上海、北京等全国各大城市,甚至向朝鲜出口。

    她说,众人从我手里买到鲜花,收获喜悦、美化人生,我也收获了快乐。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她时刻告诉自己:黑土地和七彩花给了我启迪,我要将用自己的理想、愿望和赤诚浇灌出的鲜花奉献给社会,把爱洒落人间,让自己的人生在黑土地上闪光,我要营造美丽的多彩世界!

    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个是(    )
    小于的鲜花远销到等全国各大城市,甚至向出口。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是
    你觉得小于是一个怎样的人?
    有很多谚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道理,除了本文中的两句,你还知道哪些?写一写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类文阅读-27 父亲的菜园
  • 2.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左思与《三都赋》

    西晋文学家左思少年时读了张衡的《两京赋》,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决心要撰写一部《三都赋》。

    陆机听了不禁(jīn jìn)(抚 扶)掌而笑,说:“像左思这样的粗俗(sú gú)之人,居然想作《三都赋》这样的鸿篇巨著,简直是笑话;即使(费 废)力写成,也必定毫无价值,只配用来盖酒坛子而已。”

    面对这样的羞辱,左思矢志不渝。

    他听说著作郎张载曾游历岷、邛(今四川),就多次登门求教,以便熟悉当地的山川、物产、风俗。他广泛查访了解,大量搜集资料,然后专心致志,奋力写作。在他的房间里、篱笆旁、厕所里到处放着纸、笔,只要想起好的词句他就随手记录下来,并反复修改。

    左思整整花费了十年的心血,终于完成了《三都赋》。陆机在惊异之余,佩服得五体投地,只得甘拜下风。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类文阅读-27 父亲的菜园
  • 3.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胸有成竹

    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同,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

    文同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里头钻来钻去。三伏天气,日头像一团火,烤得地面发烫 , 可是文同照样跑到竹林子对着太阳的那一面,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的变化。他一会儿用手指头量一量竹子的节把有多长,一会儿又记一记竹叶子有多密。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满脸都流着汗,可是他连用手抹也没抹一下,就跟没事儿似的。

    有一回,天空刮起了一阵狂风。接着,电闪雷鸣,眼看着一场暴雨就要来临。人们都纷纷往家跑。可坐在家里的文同却急忙往山上的竹林子里奔去。他刚走出大门,大雨就跟用脸盆泼水似的下开了

    原来,文同一心要看风雨当中的竹子。他气喘吁吁地跑进竹林,看见竹子在风雨的吹打下,弯腰点头,摇来晃去。文同细心地把竹子受风雨吹打的姿态记在心头。

    由于文同长年累月地对竹子作了细微的观察和研究,竹子各种气候下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竹子,又有哪些不同的样子,他都摸得一清二楚。所以画起竹子来,总是一挥而就,根本不用画草图。

    有个名叫晁补之的人,称赞他说:“文同画竹,成竹早已在胸中了。”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分别用成语表示是
    用“一会儿……一会儿……”造句。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一个句,生动地写出
    为什么文同画竹子能一挥而就呢?
    读了短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类文阅读-26 鱼游到了纸上
  • 4.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执著追求的全能画家——顾恺之

    顾恺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画家。他多才多艺,除了绘画,对诗歌、书法也都很精通,被誉为“三绝”画家。

    顾恺之擅长画人物,尤其画女人,这全出于他对母亲的一片孝心。原来,顾恺之一生下来,母亲就去世了。他懂事后,总想知道母亲长得什么模样,就请父亲详细地描述了一番。时间长了,小顾恺之心中就有了母亲的身影、脸型。8岁时,他就按自己的想象,在白纸上把心中的母亲画了出来。

    小顾恺之画了一张又一张,可是父亲看了总是摇摇头,说:“不像。”他毫不 气馁,继续作画。年复一年,他画呀画,终于完成了一幅自己满意的母亲画像。他将这幅画像挂到父亲的书房里,连父亲都愣住了:那不是妻子又出现在眼前了吗?顾恺之就这样通过勤学苦练,到20岁时,就已经成为著名的画家了。

    顾恺之不仅画得好,他所作的诗、赋和游记都十分优秀,如《冰赋》《观涛赋》等,像文章中描写浙江会稽山之美的名句“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一直流传到现在。

    顾恺之还享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的赞誉,说的是他不仅才华出众,画艺超人,而且对艺术有着执著和不懈追求的精神,甚至达到痴迷的地步。他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他能够成为一位杰出的画家。

    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先例—   闻名—   荣誉—

    顾恺之有两个三绝,第一个“三绝”是;第二个“三绝”指
    顾恺之能够成为杰出画家的原因是(     )。
    我国古代著名的画家还有很多,说一说你知道的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类文阅读-26 鱼游到了纸上
  • 5.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陈景润的故事(节选)

    陈景润叔叔是我国有名的数学家。他非常喜欢学习,学习起来,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

    这天早晨陈景润叔叔吃了早饭,带上两个馒头,一块咸菜,到图书馆去了。

    陈景润叔叔在图书馆里,找到了一个最安静的地方,认认真真地看起书来。只见他一会儿用铅笔在书上轻轻敲击,嘴里念念有词;一会儿抬起头,望着屋顶沉默不语;一会儿又在笔记本上奋笔疾书,一会儿又低下头不声不响地看着书。不知不觉时间到了中午,他觉得肚子有点儿饿了,就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馒头来,一面啃着,一面还在看书。

    “丁零零……”下班的铃声响了,管理员大声地喊:“下班了,请大家离开图书馆!”人家都走了,可是陈景润叔叔根本没听见,还是角落里静静地看书呢。

    管理员以为大家都离开图书馆了,就把图书馆的大门锁上,回家去了。

    时间悄悄地过去,天渐渐地黑下来。陈景润叔叔朝窗外一看,心想:今天的天气真怪!一会儿阳光灿烂,一会儿天又阴啦。他拉了一下电灯的开关线,又坐下来看书。

    仿写词语。

    认认真真(AABB式):   

    不知不觉(ABAC式):   

    用“”画出文中的排比句,并仿写一句:
    第3自然段是主要是对陈景润的(A.动作  B.心理)描写,可以看出陈景润。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属于(A.动作  B.心理)描写,说明了陈景瑞
    读短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热爱读书是所有成功者共有的品质,你还知道哪些著名人士读书的故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类文阅读-25 全神贯注
  • 6.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大器之才

    卡菲瑞

    1965年,我在西雅图景岭学校图书馆担任管理员。一天,有同事推荐一个四年级学生来图书馆帮忙,并说这个孩子聪颖好学。

    不久,一个瘦小的男孩来了,我先给他讲了图书馆分类法,然后让他把已归还图书馆却放错位置的图书放回原处。小男孩问(    )像是当侦探吗(    )我回答(    )那当然(    )接着(    )男孩不遗余力地在书架的迷宫中穿来插去(    )不一会儿(    )他已找出三本放错地方的图书(    )

    第二天,他来得更早。干完一天的活后,他正式请求我让他担任图书管理员。又过了两个星期,他突然邀请我上他家做客。吃晚餐时,孩子母亲告诉我他们要搬家了,到附近一个住宅区。孩子听说转校却担心,“我走了谁来整理那些站错队的书呢?”

    我一直记挂着他,但没过多久,他又在我的图书馆门口出现了,并欣喜地告诉我,那边的图书馆不让学生干。妈妈把他转回我们这边来上学,由他爸爸用车接送。“如果爸爸不带,我就走路来。”

    其实,我当时心里便已有数,这小家伙决心如此坚定,将来一定成大器。 我可没想到他会成为信息时代的天才、微软电脑公司大亨、美国首富——比尔·盖茨。

    (选自《励志中国 智慧锦囊全集》万卷出版公司)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聪颖—  请求— 坚定—

    给文中画“”的句子中填上标点符号。
    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为什么作者觉得这个四年级的小男孩长大后一定能有所作为?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类文阅读-25 全神贯注
  • 7.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X射线的发现(节选)

    1895年11月8日晚上,伦琴离开实验室回家时想起忘了关电源,便转身回实验室。忽然,他看到桌上有什么东西在闪光,走近一瞧,原来是一张感光纸。

    伦琴知道,感光纸(    )受到光照时,(    )能放出幽幽的冷光。可是,房间里没有开灯,哪里来的光呢?他的目光停留在放电管上。

    伦琴注意到放电管外面包着厚厚的黑纸。“就算是放电管发光,也不会穿透黑纸呀!”伦琴感到疑惑,“难道说,放电管放出了能穿透黑纸的射线?”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

    从那以后,伦琴整天守在实验室中,白天黑夜地反复试验。他终于发现,放电管确实能放出一种神奇的射线。这种射线(     )能穿透黑纸,(    )能穿透厚厚的书,穿透木头,穿透玻璃,穿透铁,穿透铜……它有着极强的穿透力!

    伦琴把这种奇妙的射线叫做X射线。

    其实,早在伦琴发现X射线的17年前,法国的克鲁克斯就注意到,照相底片放在放电管旁边会变模糊。他以为是底片没有包好而漏了光,把这个现象放过去了。美国的古兹皮德也曾看到,使用放电管后照相底片会发黑,他也没有理会这个现象。后来,德国的勒纳德观察到在放电管附近出现了冷光,但是他也懒得去理它。所以,他们都错过了发现X射线的机会。

    (选自《重大发现 见证人类前进足迹》,光明日报出版社)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类文阅读-24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 8.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哥白尼和老师较真

    沃德卡是哥白尼少年时期最敬重的一位老师,但是,只要和真理有矛盾冲突的时候,他一样会较真,直到弄清楚事情的真相。

    一天,哥白尼去沃德卡家做客,老师不在。他顺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打开一看,老师在折了角的地方写了一条批注:圣诞节晚上,火星和土星排成一种特殊的角度,预示着匈牙利的皇上卡尔温有很大的灾难。

    正在这时,沃德卡推门走进来。他见哥白尼在家里看书,高兴地问:“孩子,又看什么书了?”

    哥白尼毕恭毕敬地把书递过去,老师边接书边关切地问:“能看懂吗?哥白尼认真地回答说:“老师,我看不懂。火星也好,土星也罢,都是天上的星星,他们与卡尔温毫无关系,怎么能预示他的祸福呢?

    “怎么不能呢?”沃德卡反问道,“命星决定一切!

    哥白尼当仁不让,大声反驳说:“如果是这样,那人还有没有意志?如果有,人的意志和天上的星星又有什么关系?”对于哥白尼尖刻的反驳,沃德卡并没有生气,他明白,信不信天命是关系到天文学命运的重大问题。对这个问题,他对传统的偏见有过怀疑,但又说不出道理。他踌躇再三,深情地对哥白尼说:“你提的问题确实很有意思。但我没有能力回答你,你如果有毅力的话,以后研究吧!”

    几十年后,哥白尼创立了“太阳中心说”的伟大理论,宣告了“天命论”的彻底破产。

    (选自《永远的坚守》,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类文阅读-24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 9. 读一读,选一选

    [A.luó B.lèi]

    [A.xiá B.jiǎ]

    [A.luán B.lán]

    [A.diàn B.tún]

    [A.dì B.tí]

    [A.jiàn B.qiān]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渔夫的故事
  • 10. 选词填空

    喜爱    酷爱    敬爱

    ①温迪自幼画马,她的作品屡屡获奖。

    ②邻居家的小毛毛既聪明又淘气,全院人都十分他。

    平静    安静    清静

    ③这是我参赛第一次获奖,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

    ④场里突然下来,几秒钟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永生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