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给下列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土膏:A.膏药。  B.泥土滋润状。

    晌: A.晌午。  B.不多时。

    诗中描写的景物有等。
    这首诗描写的是季的景色,根据诗中的词语可以看出。
    用自己的话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
    你还知道哪些范成大的古诗,写一写吧。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类文阅读-22 古诗词三首
  • 2.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下列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是(    )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景色,它的特点是
    把这首诗的前两句改写成现代汉语。
    从这首诗的后两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类文阅读-22 古诗词三首
  • 3.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再寄小读者(节选)

    亲爱的小朋友:

    在上一封信中,我曾提到了西西里岛的访问。这个岛我从前没有到过,因此我对它的印象也最深。这个被称为意大利靴尖上的足球的西西里,面积有两万五千平方公里,居民在五百万以上。在这里的一段旅程,我们和海结了不解之缘!

    我们住的旅馆,都是面临大海的,我们和意大利朋友聚餐的饭店,也都挑选海边名胜之地;枕上听得见鸥鸣和(潮  朝)响,用饭的时候,仿佛也在啖咽着蔚蓝的水光。一路乘车,更是沿着迂回的海岸,一眼望去,不是无际的平沙,就是嶙峋的礁石,上面还有耸立的碉堡,而眼前一片无边的海水,更永远是反映着空阔的天光,变幻无(极  级),仪态万方,海水是很蓝的;在晴朗的天空之下,更是像古诗上所说的“水如碧玉山如黛”,光艳得不可描画!那颜色是一层一层的,远处是深蓝,稍近是碧绿,遇有溪河入海处,这一层水色又是微黄的。唐诗有:“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两句写得极好,因为它不但写出斜阳,连江上的微风,也在“瑟瑟”两字中,表现出来了!

    车窗的另一面,不是长着碧绿庄稼的整齐田地,便是长着上千(盈  赢)百的杏树、桃树、桔柑树、橄榄树的山坡上的果园。

    陌上花开,风景如画。在这片丰(绕  饶)美丽的土地上的居民,是使人艳羡的!

    (选自《寄小读者》,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

    (潮  朝)响

    无(极  级)

    上千(盈  赢)百

    丰(绕  饶)

    从文中找出合适的四字词语填空。

    不能分开的缘分,指亲密的关系或深厚的感情。

    形容容貌、姿态各方面都很美。

    描写海水的颜色有
    作者说“在这里的一段旅程,我们和海结了不解之缘”,这是因为      。(可多选)
    你觉得作者为什么说艳羡这块土地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类文阅读-21 牧场之国
  • 4.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田园诗般的荷兰乡村

    小屋前面是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地牧场,小河湖泊。小屋两旁花园里显然没有经过特别的整理,随意长着稀疏的树木和一些不知名的花草。在最大的一块地方,放了一个木质的圆桌和四把椅子,大概是想让来这里的人享受一下这里的空气和安静。一条小小的溪流穿过石桥,叮叮咚咚地流着。不知道它从哪里来,又流到哪里去?溪流给看上去有些荒凉和寂寞的花园增添了生机和趣味,让人感觉到了它的纯朴和自然。小屋后面是长满青草的小小山坡,其间开着白色、黄色、红色的小野花,还有一片片开着紫色花朵的灌木丛,不远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林,树林子里依稀还能看见有小木屋。环境童话般幽静而雅致。

    站在小山坡上,放眼望去,满眼的绿色。寂寂的田野,远远近近,层层叠叠,诗意盎然,清雅浪漫,接近一种童话般的单纯,一种田园牧歌的意象。眼前的景色完全成了文森特的一幅作品,我也成了画中人。

    不知不觉中,夜幕降临。天空出奇地晴朗,一轮又圆又大的满月挂在天空,水洗般的清亮。洗去一身浮尘,躺进软软的被窝里。我的灵魂舞蹈着,扇动轻盈的翅膀,在银蓝色的云彩上飞翔,去寻找《小意达的花儿》里鲜艳的郁金香、蓝色的风信子,还有小小的白色樱草花……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雅致—   一望无际—

     鲜艳—   郁郁葱葱—

    作者是按照一定顺序来写宾馆小屋的,它先写了,再写了,最后写了。其中写得较详细的是
    文末的省略号的作用(   )(至少有两种)
    作者在写荷兰乡村风光时,采用了      的写作方法,让我们对荷兰乡村既有整体的了解,也有具体的认识。
    你怎么理解短文的最后一句话?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类文阅读-21 牧场之国
  • 5.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炊烟(节选)

    在我看来,走进乡村最触动人心的莫过于那随处可见的炊烟。我钟爱炊烟,一如我钟爱这朴实的乡村生活。

    我是一个习惯于早起的人,可是乡村的炊烟比我更早的醒来,温柔地升起在这宁静而祥和的村庄上。

    乡村的生活是极有规律的,就如这炊烟,一天便能三次见它升起。

    早晨,天色往往最见清淡,这时的炊烟在我看来是最彻底的。在清淡的天空下,伴着清凉的晨风,你会看见炊烟婀娜的身姿,看见它缓缓地升起然后渐渐地淡去。我想,这样的炊烟是最让人惬意的。

    一到中午,阳光逐渐变得霸道。这个时候你若想看见炊烟非得仔细才行。乡村里的炊烟不比城里那么张扬,它总是丝丝缕缕,却让人打心眼里喜欢。这时的炊烟应该是最随意的。

    而到了黄昏,炊烟的升起总会让人有很多的感慨。如果你出门在外,或是外出劳作了一整天,看见乡间四起的炊烟,心中涌起的应该是一种温暖的感觉,亦或是一种归心似箭的急切。傍晚的炊烟,总是被人们赋予了很多很多。

    “归心似箭”的意思是。这个词语中含有的修辞手法,像这样的词语还有
    从文中找出一个拟人句,用“”画出来,并仿写一句。
    短文是按照顺序来描写炊烟的:清晨的炊烟是的,中午的炊烟是的,黄昏的炊烟总会让人
    短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类文阅读-20 乡下人家
  • 6.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屋顶上的月光(节选)

    夏夜,一家人在房顶睡觉是常有的事。在房顶睡觉,特别凉爽,比闷在屋子里睡舒服多了。母亲收拾着枕头、被单,我们姐妹顺着梯子早早爬上房顶。

    屋顶上的月亮,从一弯新月,到一轮满月,我看着它缺圆盈亏。不变的,是月亮的光芒,莹白,安详,静静的,柔柔的,自高远的夜空倾泻下来。

    屋顶的月光,就这样无声无息流淌着。妈妈与我们轻声地说着话。她讲嫦娥的故事,我似乎看到了月亮上的桂花树,闻到了随着月光飘来的桂花香;她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我仿佛看到浅浅的银河微波涌动,听到院子里葡萄架下的耳语……妈妈的故事真多啊!

    月色朦胧,在妈妈的话语中,我们姐妹不知不觉睡着了。半夜觉得夜凉了,忽然醒来,睁眼看到妈妈正轻轻地为我们盖上薄被。月光下,年轻的妈妈,真的好美啊,柔和的脸上带着笑音,眼睛特别亮。她的动作很轻,仿佛是怕惊扰了我们的好梦。我觉得自己快要融化在月光中,融化在妈妈深深的爱里面了。

    多年以后,我离开故乡,读到席慕容的诗《乡愁》:“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月亮的晚上响起……”我的眼前,是屋顶上的月光,亮堂堂的。月光下的母亲,依然年轻。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2年第19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类文阅读-20 乡下人家
  • 7.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感悟生命

    在非洲的戈壁滩上,有一种叫“依米”的小花。也许是神妒忌它的美丽,故意让它默默无闻,不惹人注意,许多游人以为它只是一株草而已。但是,它一直在告诉自己:“我不是草,我要开花!”于是它奋力把它那一条瘦瘦的主根蜿蜓盘曲着插入地层深处,固执地寻找着沙漠里如珍珠般稀有的水分,然后,一点一点地积蓄养分。经过了五年漫长时间的积累,它会在第二年的某个清晨突然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无比绚丽的一朵花,似乎要占尽人世间所有色彩,呈莲叶状的花瓣儿,每瓣自成一色:红色的瓣,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般耀眼,白的花瓣,像山涧清晨那晶莹剔透的雪,黄的灿烂似天使袒露在阳光的闪闪发光的金发,蓝的犹如那最美最美的天空,使其他任何花在它面前都相形见绌。可这最美丽的时刻却只有短短的48小时,然后它便随母株一起香消玉殒,开花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和凋零。

    多情的诗人也许会哀叹:“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也许依米花如果生长在江南,那么它的美丽便可以永远地保持下去。可它偏偏生长在贫瘠的荒漠,正如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成长的环境。但世界上的每个生命都有灿烂一回的时候,这是造物主赐予万物的权利。所以我相信,只要像依米花奋力拼搏,(     )是在泥潭里,你只有一次的生命(   )会像雨后彩虹般灿烂夺目。

    给文中括号处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

    即使……也……    只要……就……    无论……都……

    答案为:

    解释词语。

    香消玉殒:

    相形见绌:

    在描写依米花的美的时候,用了(       )修辞方法。(可多选)
    在文中找出描写依米花拼搏的句子,用“”画出。
    文中的“我”对生命的认识前后有什么不同?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类文阅读-19 花的勇气
  • 8.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鹰的故事

    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年龄可达七十岁。为什么鹰会有这么长的寿命?(源  原)于它在四十岁时必须作出(艰  坚)难而重要的决定。

    当老鹰活到四十岁的时候,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脯;它的翅膀渐渐变得十分沉重,因为此时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使飞翔变得非常吃力。

    它只有两种选择:等死或经过一个万分痛苦的更新过程,等待150天漫长的蜕变。它必(须  需)尽全力飞到山顶,在悬崖筑巢,停留在那里。老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完全脱落,然后静静等候新的喙长出来。它会用新长出来的喙,把指甲一个个拔掉,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再把羽毛一根根拔掉。等到新的羽毛长出来时,老鹰又开始飞翔,获得再活30年的生命。

    在我们的生命中,有时候必须作出困难决定,开始一个自我更新的(历  厉)程。(     )把旧的思想、旧的习惯抛弃,(     )能使我们获得重生再次起飞,创造崭新的未来。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选择恰当的汉字。

    (源  原)于

    必(须  需)

    (艰  坚)难

    (历  厉)程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句,它的作用是
    从短文中找出鹰重生的过程,用“”画出来。
    我们了解了鹰的重生,那人的重生是什么?如何才能实现人的重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类文阅读-19 花的勇气
  • 9.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漆黑    蜿蜒

    聚集    宽广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届六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炼:4 记金华的双龙洞(苏教版)
  • 10. 课内阅读。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者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①突兀:

    ②聚集:

    外洞的特点是

    这段话中,作者运用了这两个说明方法来说明外洞的大。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手法,把比作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届六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炼:4 记金华的双龙洞(苏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