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位老人

        前不久,我参加了一位老人的追悼会。

        老人是一位从没上过学堂、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可前来参加追悼会、向老人遗体告别的人却排起了一条长龙……

        老人18岁出嫁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因土地太少,家里人口又多,她的丈夫只得常常漂洋过海出外打工。在她30岁那年,丈夫积劳成疾,久治不愈,离开了人间。一双年幼的儿女、年迈的公婆,全都需要她来照顾。她成了这个家的顶梁柱。她没日没夜地辛勤操劳,省吃俭用,硬是以顽强的毅力将儿女培养成才。儿子和女儿相继成了村子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男孩和女孩。

        老人早年患了白内障,到了晚年已经双目失明。她一直拒绝做手术,为的是省钱。她想将自己的积蓄全部拿出来,把村子里破烂不堪的学校翻修一下,那样能够使村子里更多的孩子读上书。

        老人的孙子决定帮助她实现理想  老人知道后欣喜不已  她拿出自己积攒了一辈子的十万零两千块钱  交到了孙子手里

        学校快落成了,老人很想亲眼看看学校,经家人的多方劝说,这次老人终于同意去做白内障手术了,但条件是只做一只眼睛。她说自己只想看看学校,一只眼睛就可以了。

        在老人84岁那年,学校落成了。那所学校是小小的村子里最豪华、最高档的建筑。这一天,老人拄着拐杖,由家人搀扶着而来,睁着那只术后的眼睛,望着凝聚了她毕生夙愿的学校,她怎么也看不够。

        追悼会是在学校门口的那棵大榕树下举行的,孩子们起了个大早来为老人送行。在出殡的那一刻,我的眼前晃动着无数双流泪的眼睛,孩子们默默地挥舞着手中的鲜花,跟老人作最后的告别。

        这位平凡而普通的老人叫王水心,享年90岁。

    (梅淑兰)

    在短文中找到符合下面意思的词语,并把它们抄写在横线上。

    ①形容人一个字也不认识。

    ②破破烂烂,让人无法忍受。

    ③由于长期劳累而得病。

    ④兴奋的心情不能够平静下来,形容非常高兴。

    给文章的第5自然段加上标点。

    老人的孙子决定帮助她实现理想老人知道后欣喜不已她拿出自己积攒了一辈子的十万零两千块钱交到了孙子手里

    这篇短文可以分成三段。请在每段的段首用“△”做出记号。

    这篇文章的叙述方法是(    )

    请简要回答:这位老人让你最感动的地方在哪里。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唯一的听众
  • 2. 根据课文《山中访友》内容填空,体会所填词语的表达效果。

    喂,的云雀,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山中访友
  • 3. 补全词语。

    有味

    有成

    斜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山中访友
  • 4. 补全词语。

    大物

    行色

    无比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山雨
  • 5. 将下列各字换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山雨
  • 6. 组词语。

    调tiáo

    diào

    熟shóu

    sh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索溪峪的“野”
  • 7.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惟一的听众(节选)

        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珍藏着一位老人美好的心灵。每天清晨,我总是早早地来到林子里,面对着这位老人,这位耳“聋”的音乐家——我惟一的听众,轻轻调好弦,然后静静地拉起一支优美的曲子。我渐渐感觉我奏出了真正的音乐,那些美妙的音符从琴弦上缓缓流淌着,充满了整个林子,充满了整个心灵。我们没有交谈过什么,只是在一个个美丽的清晨,一个人默默地拉,一个人静静地听。老人靠在木椅上,微笑着,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我能熟练地拉出许多曲子。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我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但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每天清晨里我惟一的听众……

    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美好的

    美妙的

    美丽的

    美满的

    想一想,再回答。

    ①“一个人默默地拉,一个人静静地听”,句中前“一个人”是指,后“一个人”是指

    ②“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句中“深深的潭水”写出了

    读了文章,你的感受是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唯一的听众
  • 8. 阅读。

        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这位老人的耳朵真的聋了吗?

    这位老人为什么这样说?

    认真朗读这段课文,思考老人说这些话的用意是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唯一的听众
  • 9. 考考你。

    真假古画

        北宋的时候,有一个人在街头卖画,说是珍藏古画——《百马图》。画面上有一百匹马,有的在奔跑,有的在嬉戏……真是千姿百态。特别是一匹红鬃烈马,一面低头吃草,一面圆睁双眼,招来了不少人围看。

        忽然,人群中跳出一个人,“刷”地抖开一幅画,叫道:“《百马图》真本在这里!”众人一看,两幅画几乎一模一样,只差在红鬃烈马的眼睛上:后一幅里马埋头吃草,双眼闭合。

        这一下可热闹了。两个卖画的人都说自己的画是真本。

        据传,《百马图》的作者是很熟悉马的生活习性的。你能判断出哪幅画真,哪幅画假吗?根据是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唯一的听众
  • 10.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的信念

    玛丽·居里

        ①生活对于任何一个男女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都具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多大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够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②有一年的春天,我因病被迫在家里休息数周。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所养的蚕,蚕结着茧子,这使我很感兴趣。望着这些蚕固执地、勤奋地工作着,我感到我和它们非常相似。像它们一样,我总是耐心地集中在一个目标上,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它的茧子一般。

        ③近五十年来,我致力于科学的研究,而研究,基本上是对真理的探索。我有许多美好快乐的记忆。少女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地度过求学的岁月。在那整个时期,我丈夫和我在简陋的环境里艰辛地研究,我们专心致志,像在梦幻之中一般。后来我们发现了镭。

        ④我一生中,总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人事和盛名的侵扰。

        ⑤我觉得,在科学方面,我们是有对事而不是对人的兴趣。当皮埃尔·居里和我决定应否在我们的发现上获取经济上的利益时,我们都认为这是违反我们的纯粹研究观念的。因而我们没有申请镭的专利,也就抛弃了一笔财富。我坚持我们是对的。诚然,人类需要寻求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大的报酬。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科学研究强烈地吸引着他们,使他们忘我地工作,没有闲暇,也无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我惟一的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我从不认为这种权益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在二十四岁以前,我一直居住在被占领被蹂躏的波兰。我估量过法国自由的价值。

        ⑥我并非生来就是一个性情温和的人。我很早就知道,许多像我一样敏感的人,即使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也会过分懊恼,他们尽量隐藏自己的敏感,从我丈夫温和沉静的性格中,我获益匪浅。当他猝然长逝以后,我便学会了忍耐。年纪渐老,我愈会欣赏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如栽花、植树、建筑,对诵诗和眺望星辰,也有一点兴趣。

        ⑦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展现它崭新的远景。我认定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只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他更像一个小孩儿,迷醉在如同神话故事一样的大自然中。科学的这种魅力,就是使我终生能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因素了。

        (注:玛丽·居里,人们常称她为居里夫人,世界著名科学家,曾先后两次获诺贝尔奖。)

    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解释下列词语

    ①闲暇

    ②问心无愧

    ③猝然长逝

    ④奢望

    怎样理解“生活对于任何男女都非易事”这句话?

    读②③段,回答问题:

    ①居里夫人对“蚕结着茧子”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

    ②“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这“某种力量”指的是什么?

    居里夫妇为什么没有申请镭的专利?

    “我”有哪些美好的回忆?

    对“我”的影响最大的人是谁?

    读第⑤段,请回答文中“寻求现实的人”与“梦想家”有什么区划?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唯一的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