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听听,

        秋的声音,

        大树抖抖手臂,

        “刷刷”,

        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听听,

        秋的声音,

        蟋蟀振动翅膀,

        “嚯嚯”,

        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

        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

        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

        秋的声音,

        在每一片叶子里,

        在每一朵小花上,

        在每一滴汗水里,

        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

    形容秋天的词语:可以说“的秋天”,至少写5个。
    找出一个排比句。
    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
    秋的声音实在太丰富、太美妙了,你能照着课文第一、二小节的样子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方式说一说吗?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12课《听听,秋的声音》同步练习
  • 2. 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会唱歌的树叶

        阿姐带着我,走进了大山的怀抱。

        小鸟在枝头跳来跳去,愉快地唱起歌儿,热热闹闹地欢迎来闯(chuǎng)山的客人。阿姐乐了,她顺手摘片树叶,放在嘴边,和小鸟对起话来——

        “滴沥!滴沥……”那是向黄莺(yīng)问好。

        “布谷!布谷……”那是和杜鹃交谈。

        “如意!如意……”那是对画眉的祝福。

        对完话,阿姐又吹起好听的树叶歌:“呜咿(yī) ——咿哟……”

        一时,树叶不摇了,小鸟不叫了,野兔不跑了。大家都在静静地听着,听着悠(yōu)扬的歌声向远山飞去,又从很远的地方飘回来。

        我问阿姐:“树叶怎么也会唱歌呀?”

        阿姐说:“它们是听着小鸟的歌声长大的。每片叶子里,都藏着好多好多的歌哩!”听她这么一说,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奇异的图画:满山大大小小的树上,都挂着一串串绿色的歌。

    照样子写词语。      

    例:大大小小              

    例:跳来跳去  去    去    去    

    树叶为什么会唱歌?
    阿姐都对小鸟说了哪些话?
    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12课《听听,秋的声音》同步练习
  • 3. 填入恰当的量词。

    大雁     一暖暖的叮咛     一秋风    一丰收的歌吟

    叶子     一小花           一汗水    一绽开的谷粒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12课《听听,秋的声音》同步练习
  • 4. 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声音       的叮咛      的歌吟

    的音乐厅     的歌韵      的谷粒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12课《听听,秋的声音》同步练习
  • 5. 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鲁班造锯

        鲁班是我国古代最负盛名的能工巧匠,也是一位十分伟大的发明家。传说现在木工所用的锯子就是鲁班(发现 发明)的。

        一天,鲁班到一座高山上去寻找木料。突然脚下一滑,他急忙伸手抓住路旁的一丛茅草。手被茅草滑破了,渗出血来。

        “怎么这不起眼的茅草这么锋利呢?”他忘记了伤口的疼痛,扯起一把茅草细细端详,(发现   发明)小草叶子边缘长着许多锋利的小齿。他用这些密密的小齿在手背上轻轻一划,居然割开了一道口子。

        他想:要是我也用带有许多小锯齿的工具来锯树木,不就可以很快把木头锯开了吗?那肯定比用斧头砍要省力多了。

        于是,他就请铁匠师傅打制了几十根边缘上带有锋利的小锯齿的铁片,拿到山上去做实验。果然,很快就把树木锯断了。

        鲁班给这种新发明的工具起了一个名字,叫做“锯”。  

    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词语。
    给下面的词语,写一个近义词。

    伟大—  端详—  肯定—

    “观察---想象---实验”让鲁班发明了“锯”。从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15课《玩出了名堂》同步练习
  • 6. 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行为         的发现    的显微镜

    的世界         的东西    的变化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15课《玩出了名堂》同步练习
  • 7. 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荷兰的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他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放大镜,用来看细微的东西,或者阅读字很小的书籍。

        有一次,列文虎克又在玩放大镜。他突然想到: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他一试,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他越玩越带劲,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让另一片放大镜可以随意调节,这样就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他用显微镜观察水,    水里有许多小生命挤来挤去;     牙齿,看见里面有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小东西。他    , 除了我们平时看到的世界,还有另一个平时看不到的世界。那是一个“小人国”。“小人国”里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他最早发现了微生物,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把“看见”“观察”“发现”三个词语正确地填入括号中。
    列文虎克玩出了怎样的“名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15课《玩出了名堂》同步练习
  • 8. 给多音字组词。

    朝:zhāo cháo  晃:huǎng huàng削:xiāo xuē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4课《槐乡的孩子》同步练习
  • 9. 按意思写词语。

    ①自己一个人低声嘀咕。

    ②形容活泼、欢乐,生气勃勃的样子。

    ③是指委宛曲折,话语柔和曲折,不直接坦率;也形容声音圆润柔媚,悠扬动听。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5课《灰雀》同步练习
  • 10. 写近义词、反义词。

    仰望         可惜 

    严寒         肯定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5课《灰雀》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