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激活码
充值中心
登录
中学地理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科学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科学
物理
化学
历史
道德与法制
生物
地理
历史与法制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历史
思想政治
生物
地理
手动组卷
智能组卷
试卷库
个人中心
我的下载
试题收藏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湘教版
粤教版
中图版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
商务星球版
晋教版
年级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全部
单选题
双选题
判断题
填空题
综合题
单选题
难度
全部
简单
中等
困难
年份
全部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更早
1.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国际上通行用绿色表示( )
A: 平原
B: 高原
C: 山地
D: 丘陵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云浮市云城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2. 珠穆朗玛峰海拔约8844米,吐鲁番盆地最低点海拔为﹣154米,那么两地的相对高度为( )
A: 8998米
B: 8690米
C: 8790米
D: 8898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云浮市云城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3. 读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写出图中字母分别表示的地形部位:B
,E
,F
。
图中C、D两点中,上山较容易的是
点。图中小河的流向
。
若图上A、D两地的图上距离是4厘米,那么A、D两地的直线实地距离为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4. 下列关于等高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等高线的高度是相对高度
B: 等高线闭合的地方是山顶
C: 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就陡
D: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是山脊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5.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我国吐鲁番盆地最低处海拔-155米,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 )
A: 8999.43米
B: 8689.43米
C: 8844.43米
D: 9158.43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6. 读下面“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以下问题。
丁村所处的地形部位是(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东莞市虎门捷胜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7. 如图是某区域等高线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图中甲处海拔为( )
图中序号表示山顶的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8. 如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甲、乙两山峰相比,海拔较高的是
;丙处地形部位是
,丁处地形部位是
。
沿着虚线①和②攀登乙山峰,登山路线较陡的是
线,原因是
。
戊处地形部位是
,此处河流R的流向是
。
图中铁路的走向是
,MN段是修建的隧道,若其图上距离为2.5厘米,则其实际距离为
米,隧道进出口的海拔高度是
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徐州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9. 读某地等温线图,回答以下问题。
①地气温较低的原因可能是( )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气温差异最大的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10.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在五种地形类型中,图示区域的主要地形有
、
等。
图中大清河的大致流向是
。试说出图中大坝建设的合理性
。
从乙村和丙村登山到山顶A,哪条线路更容易?
。理由是
。
你认为在甲、乙、丙三个聚落的形成中,自然条件最优越的是
,理由有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1...
<<
2792
2793
2794
2795
2796
2797
>>
17663
0
/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