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根据语境,选出对下列句子划线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人们在这无鱼无草的海水里,竟能自由游弋。(游来游去)
    B: 据说他当初行为不正,糟蹋钱。(浪费)
    C: 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不清楚)
    D: 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境况)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致女儿的信
  • 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有个孩子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却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

        ②又一次考试后,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回家后,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她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就是比一般人的灵。然而这样的回答,难道是孩子真想知道的答案呜?她庆幸自己没说出口。

        ③应该怎样回答儿子的问题呢?说你太贪玩了;你在学习上还不够勤奋;和别人比起来还不够努力……然而,像她儿子这样脑袋不够聪明、在班上成绩不甚突出的孩子,平时活得不够辛苦吗?所以她没有那么做,她想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④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他比过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没赶上他的同桌,不过与过去相比,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为了对儿子的进步表示赞赏,她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就是在这次旅行中,这位母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

        ⑤现在这位做儿子的再也不担心自己的名次了,因为去年他已经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寒假归来时,母校请他给同学及家长们做一个报告。其中他讲了小时候的一段经历:“我和母亲坐在沙滩上,她指着前面对我说,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地起飞,它们拍打两三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它们。”这个报告使很多母亲流下了眼泪,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母亲。

    (刘燕敏《母亲给出的答案》,有删节)

    你觉得文中那个孩子“想考第一却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母亲“想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这个“完美的答案”最终找到了,是什么呢?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短文。
    请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文中母亲教育孩子的特点。
    你的父母平时是如何教育你的?假如你是一位家庭教育专家,请给你的父母提一条建议。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致女儿的信
  • 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给女儿的一封信

    刘墉

        今天我看美国网球公开赛的时候,你过来瞄了几眼,说:“奇怪,这个达文波特为什么没表情?她赢球没露出特别高兴的样子,失分好像也不在乎。”当时我笑笑,对你说:“就因为她没有得失心,所以能成为世界顶尖高手哇!”

        其实,很多顶尖高手在赛场上都这样。我记得2000年全美高尔夫职业赛时,“老虎”伍兹到最后一天早上,还落后七杆,下午居然反以两杆赢得冠军。他对记者说:“我完全没有感受到什么戏剧性 , 因为当时只专心比赛,我关心的就是怎么打好下一杆。”

        比赛到最后往往比的是“心理”,谁能承受较大的压力,发挥出原有的水准,谁就能获胜。因为比赛时状态容易失常,选手能保持原来的水平就已经不错了。你看世界溜冰大赛,选手练习的时候,是不是个个神勇?连名不见经传的都能连着三转跳。但是到了正式比赛,面对满场观众和电视转播,却又一个接一个摔跤。

        除了在赛场上要有一颗平常心,赛前保持体力也是重要的。想想,如果一张弓总被拉满,即使不用时,也用东西撑开,它能有力量吗?当然没有!它平常必须放松,到张弓射箭的时候,才能表现出最佳的弹性。

        所以好的选手,无论他是运动员,还是作文、演讲比赛的参与者,在他比赛之前,甚至前一阵,都会特意让身体休息。只有在真正比赛时,才使出全力。有些人甚至在动静之间,判若两人。

        我以前有个学画的女学生就是如此,她上课时羞羞怯怯,好像连有问题都不敢开口,但她居然是华人圈有名的演艺天才。有一次,我看到她在台上又唱又跳,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我后来常想,那些明星之所以在台上能魅力四射。都是因为私下尽量收束自己,保留发光发热的能量。他们的“一飞冲天”,来自“三年不飞”;他们的“一鸣惊人”,来自“三年不鸣”。

        你记不记得去年年初我们在北京时,有人在席间谈到太空人杨利伟,说上太空的前一晚,有人偷偷到他房门外听,里面传出呼呼大睡的声音。第二天,太空船穿出大气层,那最危险的时候,杨利伟的心跳居然也不过七十几下。养精蓄锐,临危不乱,他才能成功啊!

        孩子,你未来会面对许多大的考验、大的比赛,希望你能记住我说的这番道理。

    信中作者希望女儿记住的“这番道理”是什么?
    下列名言中,与文中“女学生”一例所要表达的意思相一致的一项是(    )
    第二段中的“戏剧性”在文中指什么?第四自然段中的“一张弓总被拉满”比喻什么?

    “戏剧性”指:。(不超过10个字)

    “一张弓总被拉满”比喻:。(不超过15个字)

    向年轻人讲道理的文章不少,本文却耐读易接受,原因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致女儿的信
  • 4. 选词填空。
    ①但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知识、智慧、理智)的人的时候。
    ②我的(愿望、希望、宿愿)是把生活的智慧,也可称之为生活的本事传授给你。
    ③这是人类(永恒、永远、永久)的美和力量。
    ④人们世代交替,我们每个人都不免变成一抔黄土,但爱情却成为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源泉、力量、纽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致女儿的信
  • 5.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让父亲不再辛酸

        父亲,在很多人眼里都是个英雄,我们敬仰过他,也崇拜过他。但随着岁月流逝我们渐渐长大时,却很少有人计算过这位英雄在我们的成长中作出过多少牺牲。我们不知道父亲的脊背何时开始不再挺拔,不知道父亲为何低下他那颗饱经沧桑的头,更不知道眼角的泪珠为何爬上父亲那满是皱纹的脸?

        直到读了胡德斌的微型小说《父亲》后,我才明白了那么多的“不知道”,原来父亲在用他的沧桑让我们体味爱的深沉,亲情的炽热,让我们感受世界的风风雨雨和千沟万壑。《父亲》讲述的是一个被儿子嫌弃的老父亲迫于生计的无奈在街上做起了油果生意。一天他遇上了一个为毕业作品犯愁的女孩,他就以让女孩买下他的全部油果作为答应女孩为他画像的条件。两个月后当他在美术馆里看到那幅画着他并署名“父亲”的画时,他深感内疚,也感动得老泪纵横。从此以后他每天都蹲在美术馆前手里捏着皱巴巴的钱说是要给“女儿”的。老人之所以如此感动,我想是因为当“父亲”这个称谓离他越来越远时,却是一个陌生的女孩让他寻回了那失落的父爱。在他看到画并吃力地读出画题后,“他痛苦哽咽起来,浑浊的老泪像虫一样爬出眼眶”。这或许就是情感表达的极致。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而老人却用那“浑浊的老泪”表达一位风烛残年的父亲的伤痛。他和儿子也曾其乐融融,而如今却渐行渐远。或许更多的是表达对一个陌生女孩让他重新找回作为父亲和欣慰和感激。不管这泪是为什么而流,但这样一个父亲的眼泪,一个男人的眼泪,足以让我们深思。

        《父亲》中的“父亲”是苍老而落寞的。我相信,在现实生活中仍有很多这样的父亲,在风雨的侵蚀中日渐苍老,在爱的失落中日渐落寞。父亲作为一个男人,用他的脊梁肩负着妻儿所有的重托,生活的重荷不允许他们倒下,只能为一个千金重的“爱”字奋斗、拼搏,直至流尽他身上最后一滴血。在我们成长的同时,父亲也在逐渐苍老。我们延续了父亲的生命,却残酷地挥霍了他的青春。我们常认为父亲是最高大、最坚强的,可最高大、最坚强的男人也会脆弱。更甚的是,当有的人发现父亲那被生活压弯了的脊梁再也无法承受他成长的重量时,他就冷落了父亲,甚至抛弃了父亲。

        在南京大学宣传板上张贴的一封“伤心父亲给大学儿子的信”曾轰动一时,而刊登于《经济日报》的农民父亲来信《儿子在大学怎没学到良心》更是震撼人心。同样辛酸的父亲声泪俱下的倾诉无不让人为之动容。父亲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换来的却是孩子在外的灯红酒绿,父亲的泪与汗换来的是孩子的奢与骗。这样的做法算不算是对父爱的一种挥霍和践踏呢?羊尚有跪乳之恩,鸦且有反哺之义。兽犹如此,人何以堪?让我们都来呼吁:让父亲不再辛酸。

    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

    整体感知。本文以“让父亲不再辛酸”为题,“辛酸”的本义是辛辣和味酸,本文是指
    “老父亲”在美术馆看到女孩为他画的并署名为“父亲”的画时,为什么“老泪纵横”?
    文章结尾作者向人们呼吁“让父亲不再辛酸”,为什么?
    本文表现的主题是,运用的表达方式是记叙和
    下图是中国美术馆于2005年11月26日在北京展出的著名画家、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初。欣赏这幅油画,说说它的感人之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致女儿的信
  • 6.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回答小题。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字,唐代著名派诗人。他的诗歌中经常渗透大量的佛家哲理,因此,他被世人称为
    上面这首诗中描绘了几幅画面?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致女儿的信
  • 7.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学会谅解
        ①谅解是人类的美德,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有人这样形容: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谅解是________,能________;谅解是________,能________。这生动地道出了谅解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因而一位伟人意味深长地说:同志之间的谅解、支持与友谊比什么都重要!
        ②确实,谅解非常重要。先哲们早就认识到这一点。圣人孔子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推已及人,将心比心,以自己的感受去体会别人的感受,以自己的处境去推理别人的处境。这种以己推人的思想就包含了理解他人、谅解他人的深刻含义。唐代韩愈在《原毁》中说:“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强调做人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同样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谅解精神。
        ③谅解在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为人处事的重要原则。
        ④唐太宗李世民谅解、重用魏征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皇位之争中,魏征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多次使李世民陷入困境。玄武门之变后,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这时,李世民完全可以治他的罪,杀他的头。但是,李世民十分欣赏魏征的才干和人品,于是便谅解并重用了他,让他做到了宰相,帮助自己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这里虽然有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尊贤爱才的一面,但我们不能不认识到,这也与他宽宏大度、谅解他人分不开。再往前翻一翻历史的画卷,齐桓公谅解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从而成就了霸业;蔺相如谅解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相反,那些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之人,又有哪一个能作出一番事业呢?
        ⑤古人尚能如此,在社会生活日趋复杂的今天,人与人之间更需要谅解。那么,怎样才能学会谅解呢?
        ⑥谅解,需要沟通。客观事物纷繁复杂,个人的思想认识常常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人与人之间难免会产生误解和冲突。因此,当自己与他人产生矛盾或误会时。要主动与对方交谈,认真倾听对方的诉说。这样,才能沟通彼此的思想,从而消除误会和隔阂。
        ⑦谅解,需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积极地换位思考,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就更容易谅解别人。
        ⑧谅解,需要忘却。忘却,是谅解的良方。克制性的谅解,不是真正的谅解。它不能祛除感情伤口的脓水,医治感情上的创伤。只有那种不记、不究的谅解,才是真正的谅解。
        ⑨我们提倡谅解,但是,谅解也不是无原则的一味迁就、退让。对于那些有损民族、国家和集体利益的行为,还需要勇敢地站起来,与之作坚决的斗争。
        ⑩让我们学会谅解吧!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人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对“谅解”进行论述的?
    文章第④段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这样论证的作用是什么?
    文章第⑤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如果将第⑨段删去,对文章的论证会产生什么影响?
    仿照文章第①段中的画线部分,将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写在下面。

    谅解是,能

    谅解是,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致女儿的信
  • 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重在奋斗

        生命是一种过程,你无法超越。

        无论你出身于豪门深宅还是穷家陋室,向人世间报到的第一声必定是嘹亮的啼哭。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人必须在大人的帮助下,完成属于你的生命初级的探索,从①的青年到②的中年再到③的暮年,每个人的生命历程必然要被时间轮船载着驶向不同的港湾。

        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

        所以有圣人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所以有哲人高呼:当机会迎面扑来时,你牢牢抓住它,你就是天才。

        选择是痛苦的。

        你要么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让生命在自己手中 变成一张白纸,在时间的风里飘来荡去。你要么另辟蹊径,按照预定的设想选择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哪怕是磨烂双脚也义无反顾。这时你所面对的,也许是孤独和寂寞;但你奉献给社会的,也许是科技领域的重大发现,也许是艺术作品给人以赏心悦目的享受,也许什么都没有,只有你生命的充实

        作为常人,最重要的是把握你自己。当生命的过程临近尾声时,回首自己走过的路,你只要说一句:我努力过,奋斗过,此生无悔美,你的生命便结出了虽不丰硕但饱满的果实。

        从这个意义上说,过程比结果重要得多。

    为文中方框处选择恰当的一组词是(    )
    “这个过程”指的是什么?(不超过10个字)
    “圣人感叹”和“哲人高呼”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怎样理解“选择是痛苦的”?
    与“也许什么都没有,只有你生命的充实”相照应的是哪句话?(用原文回答)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致女儿的信
  • 9. 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①真没想到,在罗马,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废墟。

        ②一座座塌的城墙,一间间残破的宫殿,一根根班驳脱榫的石梁,一个个缺手少臂的雕像,以及一条条被毁坏得不咸形状的通道随处可见,或掩映在绿树丛中,或竖立在草坪之上,或横在街边路旁,或紧靠着新的建筑。尤其使人惊讶的是,绝大多数废墟在罗马市区的中心,而且完好地保存在显眼醒目之处。凝视着这些废墟,我忽然发现罗马充满着一种残缺的美,一种古旧的美。是的,比起完整的建筑来,残缺的废墟更能给人以振撼,更能给人以深思,更能给人以力量,更能给人以启迪。

        ③[a]于是,我不由惊叹和钦佩起罗马人来。[b]他们不愧是具有远见卓识的一族。[C]因为他们深深地懂得,废墟是历史的遗物和文明的见证,毁掉了废墟也就毁掉了历史和文明。[d]这无异于是民族精神的自杀。[e]只有尊重废墟,才能超越废墟,去创造新的辉煌。[f]正因为废墟有着永恒的巨大的魅力,罗马也就成了全世界人都向往的地方,每天从四面八方来废墟游览的人络绎不绝、摩肩接踵。[g]罗马人把废墟变成了宝贝,变成了无与伦比的财富。

        ④罗马废墟,一个千古流传之绝响 , 一个万世不灭之辉煌

    给文中划线的字注音。



    文中第②段有两个错别字,用横线在字下标出,将正确的字书写在下面的空格中。

    下面的句子是从第③段中抽出来的,它的位置应在句和句之间。面对古罗马文明的废墟,他们没有用推土机去把它们推倒和铲平,也没有在废墟上去恢复和重现古罗马的壮丽辉煌,而是独具匠心地将废墟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
    文中加横线的部分是对偶句,也叫对仗。根据其特点,删改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使之对仗工整。

    上联: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就忙着起床

    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改后:上联:

    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罗马是座古城,在其历史上有许多优美传说、重大事件、著名人物,请任选一个作答。(只需写出传说、事件的名称,人物的名字)
    下面是“中国邮政”的标志,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明一下标志中所包含的意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致女儿的信
  • 10. 爱情是人类所特有的神圣的感情,细读课文最后一段,谈谈你对作者所说的“成为真正的人”的理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致女儿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