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阅读文言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秋也。然侍卫臣不懈于内,忠志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殊遇,欲报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路也。

    文中先帝是指,陛下是指
    文中后来变成成语的一个短语是,它的意思是
    解释下列划线词。

    ①中道

    自菲薄

    ③诚宜开张圣

    ④引喻失

    划分下列句子朗读时的停顿。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④欲报之于陛下也

    引文中共有7个划线的“之”,它们在含义和用法上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作者说“此诚危急存亡之秋”的根据是(    )
    解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在上述文字中,作者向文中的陛下提出的建议(用原文中的一个短语表述)是,用现代汉语来表述就是的意思。
    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
    这段文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作者写这一段的作用是
    选出下列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句式相同的一项(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出师表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②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选段最后一句中写道“愿陛下亲之信之”。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

    。(用原文回答)

    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出师表
  • 3. 《出师表》简析

        《出师表》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后主刘禅要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

        三国时期,曹魏国力最强,孙吴次之,而蜀汉最弱。当刘备病卒于白帝城时,他留给诸葛亮的是内外交困的局面和一个年幼无知的接班人。在这种危难关头,诸葛亮以丞相的名义承担了蜀汉的全部实际责任,对内严明法纪、奖励耕战;对外安抚戎羌,东联孙吴,积极准备北伐曹魏。经过几年努力,蜀国力量有所加强,呈现“国以富饶”,“风化肃然”的局面,于是诸葛亮率军北驻汉中,以图中原,就当时的形势分析,且不说蜀魏两国实力悬殊,仅“劳师而袭远”这种策略也是兵家之大忌,但诸葛亮表现出百折不回的意志。其根本原因是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是先帝刘备的遗愿。后主刘禅尽管昏庸无能,诸葛亮还要竭忠尽智地辅佐他,尽管刘备有“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遗诏,他也不存僭越之心,因为后主是先帝的遗孤。“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诸葛亮出师北伐的精神力量,也是他后半生全部活动的精神力量。《出师表》正是在淋漓尽致地解剖了这种精神的实质而表现出这位忠臣的各种品格这一点上,显示了他独特而巨大的感染力。诸葛亮的忠肝义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在封建社会里被视为臣子的大节,普遍受到推崇;而当国家处于危难关头,这种精神更焕发出强大的感召力,一封奏疏能千百年被称颂而流传不朽,主要原因在这里。

        由于本文是奏章,内容是诸葛亮向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的主张,因此全文以议论为主。由于诸葛亮要让刘禅知道创业的艰难,激励他立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因而文中兼叙了自己的身世和追随先帝的原因及以身许国的经过。又因诸葛亮对刘氏父子无限忠诚,披肝沥胆相待,因而言词充满殷切期望之情。全文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具体说,前部重在晓之以理,后部分重在动之以情。总的是以议论为主,融以叙事和抒情。全篇析理透辟,真情充溢,感人至深。

        本文最显著的特点是率直质朴,表现恳切忠贞的感情。在600余字的篇幅里,先后13次提及“先帝”,七次提到“陛下”。“报先帝…”“忠陛下”思想贯穿全文,处处不忘先帝“遗德”“遗诏”,处处为后主着想,期望他成就先帝未竟的“兴复汉室”的大业。全文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每句话不失臣子的身份,也切合长辈的口吻。《出师表》感情深切的特点和所表达的忠君爱国之情是一脉相通的,率直质朴的语言形式是和文章的思想内容统一。本文多以四字句行文,还有一些整齐工整的排比对偶句式,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体现了东汉末年骈体文开始兴起的时代风尚。本文中有大量合成词,是出于诸葛亮的首创,不少词经诸葛亮的提炼后用为成语,如“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作奸犯科”、“苟全性命”、“感激涕零”等。由此不难看出《出师表》的语言成就。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出师表
  • 4. 读下面每句话,都会想起一个名句。请结合你对下列句子特点的理解,续写句子,使整段话语意连贯。

        陶渊明那朵菊花温暖了宁静深远的山峦,李煜的愁情汇成了滔滔的江水,杜甫的雄心量出了泰山的高度,。真是“眼中景即心中情”啊。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出师表
  • 5. 作文训练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石灰吟》

    以上这首诗鲜明地体现了“奉献”的精神。在现代社会中,更有必要谈奉献,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人们的奉献。

    请以“奉献”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只要与话题相关即为符合题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题目自拟。600字以上。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出师表
  • 6.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守巴陵郡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③臣本布衣 , 躬耕于南阳

    ④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我而为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出师表
  • 7. 学校的文化长廊里有以下几位文化名人的雕像,请你选择其中一位,用一句简练的话对他作介绍。(不能只引用名人的原话)

    孔子    屈原    司马迁    苏轼    李清照

    曹雪芹    安徒生    高尔基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出师表
  • 8.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这副对联评论的人物是,你做出这种判断的理由可能有很多,试写出两点来: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出师表
  • 9. 填空。

    《出师表》的作者是。他是三国时代著名的家、家。表是的名称,是我国古代臣民给君主的。陆游在《书愤》中盛赞说:“。”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出师表
  • 10. 解释句中划线文言虚词的意思

    之:①安陵君受地与守

    ②此庸夫怒也

    ③已而细柳军

    ④愚以为宫中

    ⑤愿陛下亲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出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