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蚕食桑吐者丝,蜂采花酿者蜜,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三者的共同点是善于创造。这里面蕴涵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要善于读书,既要善于吸取精华,又要勇于创新。

        ②“春蚕到死丝方尽。”吃桑而吐丝正是春蚕的可贵之处。蜜蜂终生酿蜜忙,整日累月不辞辛劳地采花酿蜜,则是蜜蜂的可爱之处。倘若失掉了“吐丝”和“酿蜜”这一基本点,春蚕和蜜蜂的形象就会黯然失色,不值一谈;如同吃饭一样,读书也有个“会吃”“不会吃”“吃好”“吃坏”的问题,不可等闲视之,掉以轻心。

        ③汉代著名文学家、学者刘向说得好:“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善于读书,巧运心思,把书读活,才能不为书奴仆,才能真正领略“斗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胜景,做到“汤沙悉淘汰,所取惟珠玉,其精既在我,化为血与肉”。否则,充其量只能变成一个书橱,更有甚者会害己害人害革命。在我党历史上,王明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员。他不顾中国国情,一味教条地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书,机械地照抄照搬十月革命的经验,他在担任党的主要领导期间,排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大搞盲动主义、冒险主义。结果,使党领导下的革命力量蒙受了极大的损失。他自己也理所当然地受到了人民的清算,最终叛国投敌,成为历史罪人。

        ④在读书方面,毛泽东堪称我们的楷模。他从青年时代起就反对“读死书”,提倡创新。他读马列的书,不是照抄照搬,而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创立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指引中国人民驱虎豹、惩腐恶、追穷寇、缚苍龙,缔造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他学习前人诗词不落窠臼,大胆创新。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写出了“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名句。可见,读书只有善于创造,才能将获得的精华化为己有,真正像蚕那样吐出鲜亮的丝,像蜜蜂那样酿出甘醇的蜜。

        ⑤善于读书,既吸收又创造,才能增智慧,长才干,获得成功。

    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谈谈你对“泥沙淘汰,所取惟珠玉,其精既在我,化为血与肉”的理解。
    文章第③段举王明事例的作用是什么?
    文中第④段是从哪些方面写毛泽东同志善于读书的?试加以分析。
    请你为第③段从正面或从反面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进一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敬业与乐业》同步练习
  • 2. 根据拼音写汉字:

    yán xíng xiāng gù

    duàn zhāng qǔ yì

    bù èr fǎ mén

    zhēng yǐn

    jìng yè lè qún

    qiǎng guō bù shě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敬业与乐业》同步练习
  • 3.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希腊有帕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pì美的,只有圆明园。②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址。③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④举步其中,步覆沉重□ 叩问历史,回声重浊……⑤从遥远的国度里传来了正义的质问,回眸一瞥,原来是伟大的法国作家雨果!⑥雨果作为一名法国人,不受当局政府的支配,没有奴颜媚骨,不迎合巴特勒之流,不顾个人得失,坚持公理至上。⑦几千年前的姜子牙说过一句名言:“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⑧为了保护属于我们的“圆明园”,为了实现我们的中国梦,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雨果一样拥有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正直的良知、博大的胸怀,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磨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课练
  • 4. 选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面的三个短句组合成一个复句。(句序合理,语意贯通;可以删去和调换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①现在我们是不夸自己,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②不久我们不再自夸了,希望着国联,是事实。

    ③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名师导学——1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 5. 本文选自《》,是(作者名)写的一篇文。作者批驳的错误论调是,其要害是。本文的写作目的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名师导学——1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 6. 名著
    阅读。
    《红楼梦》中有一个女子,她模样标致,语言爽利,心机极深细,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个人是;还有一个女子,她寄人篱下,渴望真挚的爱情,但在森严冷漠的封建大家族中,只能凄婉地唱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哀歌,这个人是
    下列诗句写的是《红楼梦》十二金钗中的哪些人?请把她们的名字写在横线上。

    ①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②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③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④“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这首诗揭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是指;“美玉无瑕”是指

    《红楼梦》中最卑躬屈膝的丫环是;最有反抗精神的丫环是;性格最刚烈的丫环是。书中最热闹的情节是;最有趣的情节是;最凄惨的情节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名师导学——20 香菱学诗
  • 7. 写出课文中提到的几位诗人所处的朝代及其名称。

    ①“陆放翁”是指(朝代)的

    ②“王摩诘”是指(朝代)的

    ③“老杜”是指(朝代)的

    ④“李青莲”是指(朝代)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名师导学——20 香菱学诗
  • 8. 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以宝黛爱情悲剧为线索,描述了贾家荣、宁二府的盛衰过程,揭露了地主阶级贵族集团腐巧的本质及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
    B: 香菱是一个美丽善良而又受尽摧残的苦命女子。
    C: 《红楼梦》中有“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的诗句,概括了林黛玉的悲惨一生。
    D: 本文描写香菱苦心学诗及黛玉认真指导的经过,表现了香菱对诗歌的矢志追求及她对美好事物向往的天性,也体现了黛玉得当有效的教学方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名师导学——20 香菱学诗
  • 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葫芦僧判葫芦案(节选)

    选自《红楼梦》

        ①如今且说贾雨村授了应天府,一到任就有一件人命官司详至案下,却是两家争买一婢,各不相让,以致殴伤人命。彼时雨村即拘原告之人来审。那原告道:“被殴死者乃小人之主人。因那日买了个丫头,不想系拐子拐来卖的。这拐子先已得了我家的银子,我家小主人原说第三日方是好日子,再接入门;这拐子又悄悄的卖与了薛家,被我们知道了,去找拿卖主,夺取丫头。无奈薛家原系金陵一霸,倚财仗势,众豪奴将我小主人竞打死了。凶身主仆已皆逃走,无踪迹了,只剩了几个局外之人。小人告了一年的状,竞无人作主。求太老爷拘拿凶犯,以扶善良,存殁感激大恩不尽!”

    ②雨村听了,大怒道:“岂有这样放屁的事!打死人命就白白的走了,再拿不来的?”因发签差公人立刻将凶犯族中人拿来拷问,令他们实供藏在何处,一面再动海捕文书。正要发签时,只见案边立的一个门子,使眼色儿不令他发签。雨村心下甚为疑怪,只得停了手。即时退堂,至密室,侍从皆退去,只留门子服侍。这门子忙上来请安,笑问:“老爷一向加官进禄,八九年来就忘了我了?”雨村道:“却十分面善得紧,只是一时想不起来。”那门子笑道:“老爷真是贵人多忘事,把出身之地竟忘了,不记当年葫芦庙里之事?”雨村听了,如雷震一惊,方想起往事。原来这门子本是葫芦庙内一个小沙弥,因被火之后,无处安身,欲投别庙去修行,又耐不得清凉景况,因想这件生意倒还轻省热闹,遂趁年纪蓄了发,充了门子。雨村那里料得是他,便忙携手笑道:“原来是故人。”又让坐了好谈。这门子不敢坐。雨村笑道:“贫贱之交不可忘,你我故人也,二则此系私室,既欲长谈,岂有不坐之理?”这门子听说,方告了座,斜签着坐了。

    ……

        ③雨村低了头,半日方说道:“依你怎么着?”门子道:“小人已想了个很好的主意在此:老爷明日坐堂,只管虚张声势,动文书,发签拿人。凶犯自然是拿不来的,原告固是不依,只用将薛家族人及奴仆人等拿几个来拷问,小的在暗中调停,令他们报个‘暴病身亡’,合族中及地方上共递一张保呈。老爷只说善能扶鸾请仙,堂上设了乩(jī)坛,令军民人等只管来看。老爷就说:‘乩仙批了,死者冯渊与薛蟠原系夙孽,今狭路相遇,原因了结,今薛蟠已得了无名之病,被冯渊的魂魄追索而死。其祸皆由拐子而起,除将拐子按法处治外,余不累及……”等语。小人暗中嘱咐拐子,令其实招。众人见乩仙批语与拐子相符,自然不疑了。薛家有的是钱,老爷断一千也可,五百也可,与冯家作烧埋之费。那冯家也无甚要紧的人,不过为的是钱,有了银子也就无话了。老爷细想,此计如何?”雨村笑道:“不妥,不要。等我再斟酌斟酌,压服得口声才好。”二人计议已定。

        ④至次日坐堂,勾取一干有名人犯。雨村详加审问 , 果见冯家人口稀少,不过赖此欲得些烧埋之费;薛家仗势倚情,偏不相让,故致颠倒未决。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 , 冯家得了许多烧埋银子,也就无甚话说了。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之言寄去。此事皆由葫芦庙内沙弥新门子所为,雨村又恐他对人说出当日贫贱时事来,因此心中大不乐意。后来到底寻了他一个不是,远远的充发了才罢。

    选文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来刻画门子的形象?
    选文末段中贾雨村为什么要对门子已分析过的案情“详加审问”?“详加审问”与后面的“胡乱判了此案”是否矛盾?为什么?
    在这起人命案中,案犯及其亲属没有写信向贾雨村求情,贾雨村却“疾忙修书二封”给案犯亲属。从中可以看出贾雨村是一个怎样的人?
    结合首尾两段的内容谈一谈,在这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案件面前,原任知府与新知府(贾雨村)分别采用了怎样不同的处理方法?从中揭露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名师导学——20 香菱学诗
  • 10.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出师表》同步精品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