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如果从原文中找出六个字概括《出师表》所表达的感情,正确的一项是(    )
    A: 远小人
    B: 兴汉室
    C: 临表涕
    D: 忠陛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出师表
  • 2.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天/下三分/
    B: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 八百里分/麾下炙
    D: 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出师表
  • 3. 下列各组划线的字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好《梁父吟》        贤能之用
    B: 以光先帝德       先帝简拔以陛下
    C: 公遇雨      死,死国可乎
    D: 此庸夫怒也      非士怒也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出师表
  • 4. 阅读,完成问题。

    后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 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庐,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 , 又务于东 , 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 , 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鸟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弩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 、邓铜等,及驱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丛、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

        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令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 , 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 , 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 ,非臣之明所能逆睹 也。

        注:①王业不偏安:帝王的事业不能自安于蜀地一隅。②思惟北征,宜先入南:考虑着要想北征魏国,应先平定南中诸部,以况固后方。③非计:不正确的计策。④今贼适疲于西:此指公元228年,诸葛亮出祁山伐魏而言。⑤又务于东:指同年八月东吴陆逊战败魏将曹休。务,勉力从事。⑥进趋:赶快进兵。⑦坐大:安然地强大起来。⑧拊手:拍手(称快)。⑨秭归蹉跌:刘备因孙权击杀关羽,兴兵伐吴,公元222年至秭归为吴军所败。蹉跌,失足跌倒,比喻失败。⑩逆见:预料。 利钝:顺利和困难。 逆睹:预料。

    给下列句中的划线的字注音。

    ①刘繇、王朗,各据州郡

    ②险于鸟巢,危于祁

    ③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

    ④关羽毁败,秭归蹉跌

    ⑤中间期年耳

    对下列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本文流传千古的名句是什么?
    本文最能表现伐魏的有利时机的句子是哪一句?抄写原文。
    简要述说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阐述北伐曹魏的理由的。
    从《出师表》《后出师表》中找出至今仍用于口头的词句,体会本文用词精练、句法工整的特点。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出师表
  • 5.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说到音乐

        说到音乐,我没有听西洋音乐的福分,一窍不通。至于中国音乐,也弄不清什么是“阳春白雪”,什么是“下里巴人”。不过只要是中国音乐总还可以听得进去的。而且,很喜欢,我是十分醉心于“西北风”的。那回荡在黄土高原上的“信天游”的激越清亮而忧伤的旋律,就像是从我自己的心头升起的,是发自我肺腑最深处的声音,是我的灵魂的闪爆,生命的升华。而江南丝竹则将我带入另一个世界,不,也许这本来就是我生性中所固有的。如听瞎子阿炳的琴声,听他的《二泉映月》,听着听着就会情不由己地泪流满面。听这支曲子要闭上眼睛用心去听,眼睛是多余的。在阿炳的乐曲声中只有心儿在跳动,在低昂,在徘徊,那是一支心之舞曲,是高山流水,是《广陵散》。当我第一次听到阿炳的琴曲,就像瞥见了情人的眼波,七魂六魄一下被摄走①。从此我失去了故我,忘却了故我,我自身已化入了盲琴师的乐曲,已化入了情人的眼波,缠绵婉转,难分难舍,欲绝而不可绝,欲了而难能②,一往情深,不可自拔,人生之无可奈何,有至于此者。

        然而使我猛醒,使我警悟,使我奋发,燃起我同仇敌忾之义愤的却是抗日救亡的歌曲。那时我还在读小学,小小年纪,一听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便不由热血沸腾,恨不能立时杀上疆场,为国捐躯,马革裹尸。抗日战争掀起了中华民族亘古无二的全民歌曲运动,男女老幼哪个不会唱一句:“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那发自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发自牺牲已到最后关头的最后的呼声,真足以使贪夫廉,懦夫立,惊天地而泣鬼神……然而“大雅久不作”矣,现在,除被定为国歌的那支《义勇军进行曲》,我们的青少年有几人还能唱上几支抗日救亡的歌曲呢?学校的音乐课上还教唱这些歌曲吗?那些歌手们、歌星们为什么对自己这一行最辉煌的一页历史丢得这样快,忘得这样干净呢?

        …………

        我在想,在今天,在抗日救亡运动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之后,我们这个民族是不是也需要再爆发一次精神的、灵魂的救亡运动?

    第1段加横线的“江南丝竹”中,“丝竹”作“音乐”解,在你读过的文言课文中出现过两次,请任举一例。
    解释第2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贪夫廉,懦夫立”。
    细读文章,我们可以作这样的概括:“信天游”具有激越清亮而忧伤的旋律;“抗日歌曲”具有激昂、催人奋进的旋律。“江南丝竹”具有什么样的旋律?请你也用一句话进行概括。
    评价一首歌曲的好坏,不仅要看它的旋律是否和谐自然,还要看它的歌词是否健康优美。请根据括号里的要求简评下列歌词,每条在15个字以内。

    ①“人生短短几个秋,不醉不罢休”(简评思想内容)(《爱江山更爱美人》)

    ②“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简评语言特点)(《真心英雄》)

    作者在谈到当今音乐的现状后,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需要再爆发一次精神的、灵魂的救亡运动。”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这个观点?请简述理由(字数在50字左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出师表
  • 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唐雎不辱使命(节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鹰击于殿上

    ②长跪而

    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①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②与臣而将四矣。

    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
    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出师表
  • 7.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 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 , 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节选自《后出师表》)

    【注释】①偏安:偏处一方以自安,此指蜀汉仅据益州之地,未能统一。②惟:思量。③并日而食:两天只吃一天的粮食。④议者:蜀汉朝廷中议论朝政的官吏。⑤又务于东:同年秋,吴将陆逊于石亭(今安徽潜山东北)大败魏将曹休。务:致力。此指战事。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①故臣以讨贼也

    不伐贼,王业亦亡

    ③臣非不自惜

    ④今贼疲于西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②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

    文中提出的北伐的有利条件是“”。
    上文第一段文字指出,第二段文字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出师表
  • 8. 按课文内容填写

    诚宜开张圣听,不宜妄自菲薄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出师表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 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 , 又务于东 , 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计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 , 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鸟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邰、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丛、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 , 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磋跌 , 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 , 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注】①王业不偏安:帝王的事业不能自安于蜀地一隅。②思惟北征,宜先入南:考虑着要想北征魏国,应先平定南中诸部,以巩固后方。③非计:不正确的计策。④今贼适疲于西:此指公元228年,诸葛亮出祁山伐魏而言。⑤又务于东:指同年八月东吴陆逊战败魏将曹休。务,勉力从事。⑥进趋:赶快进兵。⑦坐大:安然地强大起来。⑧拊手:拍手(称快)。⑨秭归磋跌:刘备因孙权击杀关羽,兴兵伐吴,公元222年至秭归为吴军所败。磋跌,失足跌倒,比喻失败。⑩逆见:预料。⑾利钝:顺利和困难。⑿逆睹:预料。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出师表
  • 10.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 , 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释:①夫:发语词。②行:指操守、品德。③澹泊:同“淡泊”,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④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力。⑤淫慢:指过度地享乐。淫,过度。慢,怠惰。⑥励精:振奋精神。励,奋勉,振奋。⑦险躁:这里指暴躁,与上文的“宁静”相对而言。⑧接世:接触社会。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出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