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巨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秦王怫然

    ②以头地耳

    翻译下面句子。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①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②与臣而将四矣。

    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 唐雎不辱使命
  • 2. 阅读下面的文言,回答问题。

    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日;“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维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于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解释划线词语。

    ①秦王不        ②故不意也

    大易小        ④受地先王

    翻译句子

    ①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②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请你对第①段中安陵君的回答作简要赏析。
    第②段秦王接见唐雎的讲话有几重意思?他讲话运用了哪些手段?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唐雎不辱使命
  • 3. 为下列句子中空白处填写正确的字。
    ________星袭月(    )
    天下_________素(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唐雎不辱使命
  • 4. 划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 能刺寡人之过者
    B: 登泰山而天下
    C: 吾妻之我者,私我也
    D: 且庸人尚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唐雎不辱使命
  • 5. 下列划线字注音相同的一项是(    )
    A: 陈胜、吴广皆次当  将军向宠,性淑均
    B: 上使外兵  陈胜自立为
    C: 一片狼  第令毋斩
    D: 屯长  好《梁父吟》
    E: 扶苏以谏故  广故言欲亡
    F: 呼天地  以头地耳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 唐雎不辱使命
  • 6. 下面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阳(xià)    以(shuò)谏故    收而攻(qí)
    B: 唐(jū)     (fú)然          休(qìn)降于天
    C: (yuè)毅    因(bǐng)人      (duó)德量力
    D: 崩(cú)     陟罚臧(fǒu)    咨(zōu)善道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唐雎不辱使命
  • 7. 下列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会:适逢,恰巧遇到。
    B: 得鱼腹中。书:字条
    C: 长跪而。谢:感谢。
    D: 为信然。谓:说。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唐雎不辱使命
  • 8.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世界的未来。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学校开展了以“追寻火红岁月·奏响青春乐章”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难度: 困难 题型:真题 来源:山西省2022年中考语文试卷
  • 9. 【释疑解惑】在“五个一百工程·经典成就人生”阅读分享活动中,洋洋提出一个问题:如何才能获得别人的理解和尊重?请你以《简·爱》《朝花夕拾》《平凡的世界》中某个人物的经历或思想为据,为他指点迷津。
    难度: 困难 题型:真题 来源:江苏省扬州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 10.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道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
    B: 《白杨礼赞》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四世同堂》等。
    C: 《变色龙》的作者契诃夫,是十九世纪俄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戏剧家。小说中的“变色龙”成为见风使舵、善于变相、投机钻营者的代名词。
    D: “冠”是古代贵族所戴帽子的总称。古时男子十八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十八。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