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把句子补充完整。

           溪流、湖泊、山泉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因为有了水而有灵性,有了生机。水是有灵魂的。水的灵魂如少女一般韵味十足,如,如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热爱生命
  • 2. 小说《热爱生命》的描写往往暗含许多重要信息,阅读要善于捕捉、存储。在读下面一段文字时你得到了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他在火边烘着潮湿的鞋袜。鹿皮鞋已经成了湿透的碎片。毡袜子有好多地方都磨穿了,两只脚皮开肉绽,都在流血。一只脚腕子胀得血管直跳,已经肿得和膝盖一样粗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热爱生命
  • 3.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楚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群臣对:    ②虎百兽:

    ③天帝使我百兽:    ④子以我为不

    比较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虎求百兽而食之    ②天帝使我长百兽

    ③子敢食我也      ④虎知兽畏己而走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邹忌讽齐王纳谏
  • 4.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帝(唐太宗)尝作宫体诗,使世南(虞世南)赓(gēng,连续)和(hè,照别人诗词格律或内容写作诗词)。世南曰:“圣作诚工(精巧),然体非雅正。上(皇上)之所好(hào),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帝曰:“朕试卿耳!”赐帛五十匹。帝数出畋(tián,打猎)猎,世南以为言(对此提出批评),皆蒙嘉(赞美)纳(采纳)。

    写出下列划线的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臣之妻

    ②面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③能讥于市朝

    ④上(皇上)之所 , 下必有甚者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字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翻译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甲、乙两文写的都是臣子向君王进谏并被采纳的故事,这两位臣子的进谏方式有什么不同?现实生活中如果要向同学提意见,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方式?为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邹忌讽齐王纳谏
  • 5.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触龙说赵太后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也。”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 ,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注释】①郄(xì):同隙。有所郄,是身体有所不正常的委婉说法。②耆(shì):通“嗜”。③贱息:对自己儿子的谦称。④黑衣:赵国侍卫所穿的衣服,用以指代宫廷卫士。⑤没死:冒死。臣对君的谦卑用语。⑥反:同“返”。古代诸侯嫁女于他国为后,若非失宠被废、夫死无子或亡国失位,是不回国的。⑦微:非。⑧重器:指金玉珍宝。⑨山陵:喻帝王,此处指赵太后。崩:喻帝王死。

    下列句子划线字与“没死以闻”的“闻”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将下面划线词语分别按敬称和谦称归类,表敬称的有;表谦称有的

    A.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B.老妇恃辇而行

    C.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    D.老臣窃以为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对触龙请求太后给舒祺安排工作的目的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翻译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①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②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在今天更加具有现实意义,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邹忌讽齐王纳谏
  • 6.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乙:人有从学者,董遇(人名)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又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于无日。”董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董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农时)之余也。”

    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中王君推崇王羲之的目的是;乙文中董遇告诉从学者

    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于来世者何如哉  ②将军身坚执锐

    ③或问“三余”之  ④醉翁之不在酒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划线词必须准确译出)。

    ①教授王君盛恐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②冬者岁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谈淡你读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邹忌讽齐王纳谏
  • 7. “之”字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是(    )

    A: 徐公不若君美也
    B: 妾美我也,畏我也
    C: 臣客欲有求于臣
    D: 面刺寡人过者,受上赏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邹忌讽齐王纳谏
  • 8. 选出与下列成语有关的一组作品是(    )

    ①百废俱兴  ②世外桃源  ③妄自菲薄  ④诲人不倦  ⑤一鼓作气

    A: ①《岳阳楼记》②《桃花源记》③《出师表》④《论语》⑤《曹刿论战》
    B: ①《岳阳楼记》②《核舟记》③《捕蛇者说》④《孟子》⑤《左传》
    C: ①《醉翁亭记》②《桃花源记》③《出师表》④《论语》⑤《曹刿论战》
    D: ①《桃花源记》②《核舟记》③《孟子》④《捕蛇者说》⑤《左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邹忌讽齐王纳谏
  • 9. 对“今齐地方千里”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在齐国这个地方有数千里的土地。
    B: 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
    C: 今天齐国这个地方有数千里的土地。
    D: 今天齐国土地方圆有千里之多。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邹忌讽齐王纳谏
  • 10. 找出下列与“忌不自信”句式相同的一项(    )

    A: 君美甚
    B: 能谤讥于市朝
    C: 甚矣,汝之不惠
    D: 夫晋,何厌之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邹忌讽齐王纳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