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十五夜望月》作者是,字朝代人。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十五夜望月》同步练习
  • 2. 下列词语中加线词语的注音、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 归( xǐnɡ)   掇(cuān )    缥      
    B: 不( dàn   )辈(  hánɡ )  洁      赏心
    C: 水(  fú   ) 潺(chán  )   家      
    D: 户( yǐ    ) 家( hé )     迫不待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十五夜望月》同步练习
  • 3. 译字有误一项是(    )

    A: 中庭地白树栖鸦  庭院中
    B: 不知秋思落谁家  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C: 酒问青天  端、拿
    D: 何似在人间  像什么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十五夜望月》同步练习
  • 4. 读诗《十五夜望月》,选出下列属于该诗所写景物的是(    )

    A: 地
    B: 树
    C: 鸦
    D: 露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十五夜望月》同步练习
  • 5. 修辞判断有误的一项(    )

    A: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对偶)
    B: 思念亲人的人/望着空中的明月/谁能把月饼咽下?(反问)
    C: 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反问)
    D: 等到打更的人敲起梆子/梆子声中才能锅里下饺子,院子里放鞭炮,门框上贴对联。(排比)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十五夜望月》同步练习
  • 6. 以下四句诗,都是借“月”抒情,但所抒之情又不尽相同,其中与众不同的一项是(   )

    A: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B: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C: 八月中秋的月亮/也是最亮最圆的/无论山多高、海多宽/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
    D: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十五夜望月》同步练习
  • 7. 从炼字的角度分析,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中哪个字用得好(   )

    A: 落
    B: 望
    C: 湿
    D: 栖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十五夜望月》同步练习
  • 8. 请根据具体情境,按照要求拟出让人们关闭手机的告示。

    发言者台上讲,手机下面响。很好的会场气氛,被此起彼伏的手机铃声破坏了。(要求:运用某种修辞方法委婉地表达)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十五夜望月》同步练习
  • 9.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题目中的“十五夜”告诉我们本诗写的是什么节夜晚的情景。

    说说“不知秋思落谁家”中“落”字的妙处。

    请发挥一下想像,描述一下“中庭地白树栖鸦”所描绘的画面。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十五夜望月》同步练习
  • 10. 以下“疾”的意思判断有误的是(   )

    A: 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  (急速,猛烈)  
    B: 他工作起来废寝忘食,终于积劳成疾。   (疾病)       
    C: 他大公无私,疾恶如仇,大家都拥护他。 (嫉妒)        
    D: 党中央非常关心灾区人民的疾苦。     (疾苦)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十五夜望月》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