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阅读《卖炭翁》全诗,回答问题。
    请说说“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的妙处。
    “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表现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4唐诗二首同步测试
  •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蹑手蹑脚    水波荡漾    飘浮
    B: 柔声细语    波光艳影    破锭
    C: 力挽狂斓    天南海北    延河
    D: 悄无生息    沉默寡言    沉淀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课回延安同步测试
  • 3. 指出下列各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

    ②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课回延安同步测试
  • 4. 下列各句对比兴手法的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借树梢、树枝、树根的密不可分,来比喻这里的革命战士团结。)
    B: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诗人如同羊羔一样吮吸着乳汁,眼望着妈妈,是母亲乳汁养育了诗人,是延安的小米饭使诗人成长,写出了延安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C: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糜子和谷借指当时的延安大生产运动,红旗指正确的政治方向,书指学习的“马列”、毛泽东著作。)
    D: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浪潮!(歌颂了党的领导。)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课回延安同步测试
  • 5. 下面是《做人》这首小诗的前两节,请顺着文意续写一节。

    做花一样的人/不一定艳丽娇媚/但必须芬芳四溢

    做树一样的人/不一定枝繁叶茂/但务必秀颀挺拔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课回延安同步测试
  • 6. 阅读徐志摩《再别康桥》节选,回答问题。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品读第一节诗,结合具体字词赏析这一节诗,并说说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内心情感。
    明明是“再别康桥”,为何只说“作别西天的云彩”?
    第二节和第三节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诗中最能表达诗人对康桥的感情的是哪一句?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课回延安同步测试
  • 7. 你的家乡在哪里?有什么样的民俗民风?请写一个片段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家乡的民俗民风。(200字左右)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课回延安同步测试
  • 8. 【写法借鉴】《再别康桥》具有音乐美。如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轻轻”“悄悄”等叠词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使诗歌具有音乐美。

    【片段仿写】请你仿照诗歌,运用叠词写雨景。(80字左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再别康桥课时训练
  • 9. 下列各项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轻手摄脚    一船星辉    漂浮
    B: 柔声细语    波光艳影    破锭
    C: 力挽狂澜    招摇过市    漫溯
    D: 悄无生息    沉默寡言    沉淀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再别康桥课时训练
  • 10. 阅读《再别康桥》2~6节,回答小题。

    选文可划分为两层,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来看第一层是 , 第二层是

    由诗中内容可看出,诗人寻不着梦而流露出的内心感受。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里的“梦”是指(当时、昔日)的梦。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名篇之一,多年来为人们所欣赏,试举例简析诗歌融情于景的特点。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再别康桥课时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