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根据拼音写字

    quán

    duò

    níng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猫
  • 2. 仿照下面动物告人类的“罪状”,你也写一条出来。

    示例:猴:告“猴子捞月一场空”。虽然月亮没捞到,但收获还是有的,至少我明白了水里的月亮是捞不起来的,这怎能说是“一场空”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猫
  • 3.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猫
  • 4.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①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  消费)过一两个小时的光阴。

    ②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艰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猫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题。

    鸲鹆①

    有养八哥者,教以语言,出游必与之俱,相将数年矣。一日,将过绛州②,而资财已尽,其人愁苦无。鸟云:“何不售我?送我王邸③,当得善价,不愁归路无资也。”其人云:“我安忍。”鸟言:“不妨。主人得价疾行,待我城西二十里大树下。”其人之。携至城,相问答,观者渐。有中贵④见之,闻诸王。王召入,欲买之。其人曰:“小人相依为命,不愿卖。”王问鸟:“汝愿住否?”言:“愿住。”王喜,鸟又言:“给价十金,勿多予。”王喜,立畀十金,其人故作懊悔状而。王与鸟言,应对便捷。呼肉啖之。食已,鸟曰:“臣要浴。”王命金盆贮水,开笼令浴。浴已梳翎抖羽尚与王喋喋不休。顷之,羽燥,翩跹而起,操晋声曰:“臣去呀!”顾盼已失所在。王及内侍,仰面咨嗟⑤,急觅其人,则已渺矣。后有往秦中⑥者,见其人携鸟在西安市上。.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

    [注]①鸲鹆(qú yù):鸟名,即八哥,形似乌鸦,能学人说话。②绛州:地名。③王邸:王府。④贵:指王府宦官。⑤咨嗟:叹息。⑥秦中:今陕西省地区。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精彩练习】17动物笑谈
  • 6. 根据语境在每条横线上填上一个恰当的字。

        某学校用五个读音相同的字作为校训,激励师生创设良好校风:环境整洁突出一个“净”字;秩序安定突出一个“”字;文明礼貌突出一个“”字;强身健体突出一个“”字;力争上游突出一个“”字。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猫
  • 7.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地,以为惩戒得还不够快意。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 , 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925年11月7日于上海

    第三只猫的“可厌”,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
    “大家都不大喜欢它”“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作者写这几句话在表现的角度上有什么不同?
    请将关于“芙蓉鸟事件”始末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买鸟”——————————“真相”。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作为全文的结尾有什么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猫
  • 8. 下列对句中加点字词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它们的小眼睛焦急地向四周探索,却不会朝上方看,没有多久,就像被弃的小鸭子一般,发出细细的尖叫,起来了。(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小鸭子找不到“母亲”而害怕的样子)
    B: 因为他们只看到一个有着一大把胡子的大男人,着膝,着腰,着头在草地上着,一边不时回头偷看,一边大声地学着鸭子的叫声。(传神地写出了“我”学母鸭子爬行时的样子,表现了“我”对科学研究的痴迷)
    C: 我跑到“犯罪”现场一看,果然,可可不但把这位老教授身上的扣子全咬下来了,而且还整整齐齐地排在地上。(指的是鹦鹉可可做坏事的场所)
    D: 猛一抬头,却看见园子的栏杆边排着一排人,他们全都脸色煞白。(这里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人们对“我”学母鸭子爬行吃惊的样子)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精彩练习】17动物笑谈
  • 9.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问题。

    军犬黑子

        那一年,我认识了一位军犬训导员。我问他:最聪明的狗能达到什么程度?他说:除了不会说话,跟人没有差别。他的回答,令我一怔,随后我说:你准是搀进了许多感情色彩吧?不!他说。

        他给我讲述了几个关于狗的故事,都是他亲身经历的。有几个,我已经淡忘了,惟其中的一个,至今记得鲜明。曾经在他们的那个营地,有一条名叫“黑子”的狗极其聪明。有一天,他们几个训导员想出了一个特殊的办法,决定用来测一测黑子的反应能力。他们找来了十几个人,让这些人站成一排,然后让其中的一位去营房“偷”了一件东西藏起来,之后再站到队伍中去。这一切完成了,训导员牵来了黑子,让它找出丢失的那个东西,黑子很快就用嘴把那东西从隐秘处叼了出来。训导员很高兴,用手拍了黑子的脖颈以示嘉奖,之后,他指了指那些人,让黑子把“小偷”找出来。黑子过去了,嗅嗅这个,嗅嗅那个,没费劲就叼住了那个“小偷”的裤腿将他拉出了队伍。

        应该说,黑子把这任务完成得极其完满,但训导员却使劲晃了晃脑袋对黑子说:不!不是他!再去找!黑子大为诧异,眼睛里闪出迷惑的光,因为它确信并没有找错人,可对训导员又充满了一贯的绝对的信赖。这,这是怎么回事呢?它想。不是他!再去找!训导员坚持。黑子相信了训导员,又回去找……但它经过了再三再四的谨慎辨别和辨认,还是把那人叼了出来。不!不对!训导员再次摇头。再去找!

        黑子愈发迷惑了,只好又走了回去。这次,黑子用了很长的时间去嗅辨。最后,它站在那个“小偷”的腿边转过头来,望着训导员,意思是——我觉得就是他……不!不是他!绝对不是!训导员又吼,且表情严厉起来了。

        黑子的自信被击溃了,它相信训导员当然超过了相信自己。它终于放弃了那个“小偷”,转而去找别人。可别人……都不对呀?

        就在他们那里头!马上找出来!训导员大吼。

        黑子沮丧极了,在每一个人的脚边都停那么一会儿,看看这个人像不像“小偷”,又扭过头去看看训导员的眼色试图从中寻到一点点什么迹象或什么表示……最后,当它捕捉到了训导员的眼色在一刹那间的微小变化时,它把停在身边的那个人叼了出来。

        当然,这是错的。

        但训导员及那些人们却哈哈大笑了起来,把黑子笑糊涂了。之后,训导员把“小偷”叫出来,告诉黑子:你本来找对了,可你错就错在没有坚持……

        一刹那间,令训导员和全体在场人们莫名意外惊恐又莫名悔恨的是,他们看到——当黑子明白了这是一场骗局之后,它极度痛苦地“嗷”地叫了一声,几大滴热泪流了出来,之后,它沉沉地垂下了头,一步一步地走开了……

        黑子!黑子!你上哪儿去?训导员害怕了,追上去问。

        黑子不理他,自顾自地往营外走去。

        黑子!黑子!对不起,训导员哭了。

        但黑子无动于衷,看也不看他一眼。

        黑子!别生气!我这是跟你闹着玩儿呢!训导员扑上去,紧紧地搂住了黑子,在黑子面前热泪滂沱。

        黑子挣脱了训导员的搂抱,一步一步地走到了营外的一座土岗下,找了个背风的地方趴下了。此后好几天,黑子不吃不喝,神情委顿,任训导员怎么哄,也始终不肯原谅他。

        人们这才发现——哪怕是只狗,也是要尊严的!

        或者反过来说——它们比人更要尊严!

        后来呢,后来黑子不再信赖它的训导员,甚至不再信赖所有的人。同时,它的性情也起了极大的变化,不再目光如电,不再奔如疾风,甚至不再虎视眈眈、威风凛凛……训导队没办法,只好忍痛安排它退役。

        啊,黑子呀!

    “除了不会说话,跟人没有差别”一句说明了什么?
    从第2段哪些词中可以看出黑子“极其聪明”?
    黑子为什么会丧失自信?
    本文中训导员所犯的错误是什么?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怎样的感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猫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冬日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那样喜欢顽游,好像是具有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的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了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只猫不同于前两只猫的特点是什么?
    下面句中划线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很瘦。

    下面句子中画线的部分起什么作用?

    但大家都不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那样喜欢顽游,好像是具有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

    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