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学完《孙权劝学》一文后,某校七年级(6)班决定开展以“好读书·读好书”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请你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下面是某同学在学校贴吧上发的帖子,请你跟帖。(要求: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至少用一个例子加以阐述,60字左右)

    某同学的帖子:读书可以养气。“腹有诗书气自华”,宋濂遍观群书,则有儒雅之气;苏轼饱读诗书,则有豪放之气。故多读则气足,气足则文华。

    假如你的妈妈平时反对你阅读课外书籍,请你写几句话劝说妈妈。(要求:用上一句读书名言,不超过100字)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4 孙权劝学练习
  • 2. 根据课文《孙权劝学》内容完成下列题目。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请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③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用原文回答。

    ①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②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

    作者是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吕蒙学习的成效的?请予以说明。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4 孙权劝学练习
  • 3. 解释划线字人称的用法。

    今当涂掌事          ②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③非复吴下阿蒙          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4.孙权劝学同步导练
  • 4. 写出课文《孙权劝学》给你的启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4.孙权劝学同步导练
  • 5.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炳烛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孙权劝学(略)

    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恐已矣。

    ②盲臣敢戏君乎?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③但当涉猎,见往事尔

    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关于学习、读书的名言有很多,你能写出两句吗?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4.孙权劝学同步导练
  • 6. 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澎湃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5 黄河颂练习
  • 7.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由于上游来水减小,西江梧州站水位于18日8时回落到大约11.39米左右。
    B: 按照市政府要求,梧州市将加快健全和建立生态乡村建设长效机制。
    C: 学生自主选学选考将成为2015年开始实施的高考改革的突破口。
    D: 梧州市承办第十三届区运会的各个体育场馆都在加快改善建设及改造进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5 黄河颂练习
  • 8. 对诗《黄河颂》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第2节“望黄河”部分,一个“望”字统领下文,“望”的内容虚实结合,章法谨严。
    B: 诗中“啊!黄河!”反复出现,起到了分层的作用。
    C: 全诗都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黄河,使感情抒发得更为直接、真切、浓烈!
    D: 诗歌写得明快雄健,以长句为主,长短结合,自由奔放且错落有致。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5 黄河颂练习
  • 9. 破折号常见的用法有以下几种: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语音延长;C.表示说话的中断或停顿;D.表示意思的递进;E.表示语意的转折。判断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

    ①“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②“放学了,——你们走吧。”

    ③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同步练习
  • 10. 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①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②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③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