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现代文阅读二

    文言启蒙

    张大春

        ①那是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无意间翻看了书橱里的几本风渍书,纸霉味腐,蛀迹斑斓,字体粗黑肥大,个个都认得,可是通句连行,既不会断读,又不能解意。但仍看了很久,觉得太奇怪了,只好请父亲给说一说。

        ②那是一套名为《史记菁华录》的书。多年后回想起来,当时捧在手里的,是给父亲翻烂了之后,重新用书面纸装帧过的小册子。父亲接过书去,卷在掌中,念了几句,说:“不懂也是应当。这是《项羽本纪》。”

        ③这一天晚上他给我说了楚霸王自刎在乌江的故事,却始终没解释书上的文句为什么那么写。我最后还是忍不住问了:“为什么你看得懂,我看不懂?”

        ④父亲回答的话,我一辈子不会忘记:“一个个的人,你都认识;站成一个队伍,你就不认识了。是吧?”他把手里的书往桌上一扔,说:“这个太难,我说个简单一点的。”

        ⑤接着,他念了几句文言文,先从头到尾念了两遍,又一个字、一个字地解释。在将近五十年后,我依旧清楚地记得字句:“公少颖悟,初学书,不成。乃学剑,又不成。遂学医。公病,公自医,公卒。”

        ⑥公,对某人的尊称。少,年纪还很小的时候。颖悟,聪明。学书,读经典。学剑,练武功。学医,学习医术,给人治病。卒,死了。

        ⑦他说到“死了”,我就笑了,他立刻说:“懂了?”

        ⑧那是一个笑话,描述的是一个我觉得非常令人悲伤的人。没有谁知道那人在死前是不是还医死过别的病家,但是能把自己活成个被称为“公”的年纪,应该还是有些本领的,只不过这中间有太多未曾填补的细节。

        ⑨父亲说:“文言文的难处,是你得自己把那些空隙填上。你背得愈多,那空隙就愈少。不信你背背这个‘公’。”

        ⑩“公少颖悟,初学书,不成。乃学剑,又不成。遂学医。公病,公自医,公卒。”

        ⑪这是我会背的第一篇文言文,一共九句、二十五字,行文者当然不是要颂扬这个“公”,而是借由一般行状、墓志惯用的体例、语气和腔调来发展嘲讽。那些刻意被省略掉的生活百态、成长细节、学习历程、挫败经验……通通像掉进沙漏的底层一般,只能任由笑罢了的读者追想、补充。你愈是钻进那些不及展现于文本之中的人生,缝缀出也许和自己的经历相仿佛的想象经验,就愈能感受到那笑声之中可能还潜伏着怜悯,埋藏着同情。

        ⑫从用字的细微处体会:“初”、“乃”、“又”、“遂”领句,让重复的学习有了行文上的变化,可是末三句显然是故意重复的“公”字,却点染出了一个一事无成者此生的荒谬喜感——即使它有个悲剧的结局。九句,每句不超过四个字的叙事,的确到处是事理和实象上的“漏洞”,却有着精严巧妙的章法,读来声调铿锵利落,非常适合朗诵。

    (有删改)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十校联考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 2.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写作文。

        一次关爱他人是成长,一次虚心改错是成长,一次成功是成长,一次失败也是成长……每一次经历,都促你成长。请以“我成长,我快乐”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写一次经历,内容具体,语言生动。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十校联考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 3. 《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的是那篇文章?(      )
    A: 《琐记》
    B: 《无常》
    C: 《二十四孝图》
    D: 《狗·猫·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十校联考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 4. 古诗阅读

    同儿辈赋①未开海棠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②桃李闹春风。

    【注释】 ①赋:吟咏。②且教:还是让。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十校联考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 5. 文言文阅读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论语》一章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十校联考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 6. 现代文阅读一:

        在大森林里,我极激动的是满山攒动着的森林——那浓绿浓绿的声音了。黎明的时候,“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森林里露珠“扑扑”滴落的声音,在我听出的是一种轻柔凝重的绿色;森林静静肃立,错叶交柯,在我听出的是一种茁壮生长的蓬勃的绿色;狂风呼啸,排山倒海咆哮着的松涛,在我听出的是一种悲壮和磅礴的绿色;阳光拂动滔滔无边的绿海,阳光掠去又显出一江春水,在我听出的是一种恬淡而平和的绿色。……山居无事的时候,只要静静地穿行在这无边的大森林之中,我满心的尘垢,便一下子就被荡涤得无影无踪,只觉得身心惬意和愉悦,心中陡然就有层斑驳的绿爬上心壁,盈注着生命那清凉的绿意来。

    ——节选徐迅《染绿的声音》(有删改)

    阅读上面节选语段,请结合语段中你认为有品味的两三个“字词”或一个“句子”,表达你的阅读感悟。
    色彩是写景的一大手法。请选择身边一处景物,写景为主,抒情为辅,染上色彩,写一段话。150字左右。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十校联考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 7. 文言文阅读二

    贾胡买石

        江宁有西域贾胡,见人家几上一石,欲买之。凡数至主人故高其值未售也。一日,重洗磨,冀增其价。明日,贾胡来,惊叹道:“此至宝,惜无所用矣!石列十二孔,按十二时辰,每交一时,辄有红蟢子①布网其上;后网成,前网即消,乃天然日晷②也。今蟢子磨损,何所用之?”不顾而去。

    【注释】①红蟢(xǐ)子:这里指石上自然形成的像红蜘蛛一样的东西。②日晷(guǐ):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十校联考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 8. 班级要设计班徽,初步选定了两种设计方案(见下图)。请选择其一向同学们陈述你的理由,

        让大家支持你的选择。

       

                     【设计一】                      【设计二】

    要求:①注意说话的目的,理由合理;②条理清晰,表达得体;③100字左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衢州市六校联谊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 9. 作文

        母亲的离世,成为史铁生心中永远的痛,他将这一天书写在“秋天的怀念”里;“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莫怀戚将这一天定格在温馨的“散步”中;“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海伦凯勒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她迎来了“再塑生命的人”。十二三岁的我们,一定也会有一个难忘的“这一天”,请你回忆一下,把它写下来。

    要求:①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衢州市六校联谊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 10. 小说阅读

    碑(节选)

    孙犁

        树枝开始摇动,霜雪大块地往下落。风来了,雾也渐渐稀薄。枪声响到河南岸,人们全掩藏到堤后面去了……

        雾腾起,河流显出来,河两边水浅的地方,已经结了冰,中间的水流却更浑浊汹涌了。

        他们渐渐看见一小队黑衣服的战士,冲着这里跑来。他们弯着身子飞跑,跑一阵就又转回身去伏在地上射击。他们分成了三组,显然是一组对付着一面的敌人。敌人也近了,敌人从三个方向包围上来,形成了一个弓背。这一小队黑衣服的战士就是这个弓的弦,是这弦牵动着那个弓背,三面的敌人迅速地逼近他们。

        “那穿黑衣裳的是我们八路军! 夜里オ过去的。”小菊兴奋又担心地,大声告诉她身边的人。

        这一小队人马,在平原上且战且走。他们每个人单独作战,又连结成了一个整体,自己留神是为的保护别人。在平原上初冬清晨的霜雾里,他们找到每一个可以掩蔽自己的东西:小壕沟、地边树、坟头和碑座、大窑疙瘩和小树林。他们在那涂满霜雪的小麦地里滚过来了。     

        这自然是撤退,是突围。他们一个人抵挡着那么些个敌人。A三面的敌人像一团旋转的黄蜂,他们飞上飞下,迫害着地面上的一条蜈蚣。蜈蚣受伤,并且颤抖了一下,但就是受伤的颤抖,也在观战人的心里形成了悲壮的感觉。

        人们面前的土地是这样的平整和无边际。B一小队人滚动在上面,就像一排灿烂的流星撞击在深夜的天空里,每一丝的光都在人们的心上划过了。

        战争已经靠近河岸。子弹从观战人们的头顶上吱吱地飞过去。人们低下头来,感到一种绝望的悲哀。他们能渡过这条河吗?能过来可就平安了。

        赵老金忘记了那飞蝗一样的子弹,探着身子望着河那边。他看见那一小队人退到了河边。当他们一看出河里已经结了冰,中间的水又是那么凶的时候,微微踌躇了一下。但是立刻就又转过身去了,他们用河岸作掩护,开始向三面的敌人疯狂地射击。敌人一扑面子压过来,炮火落到河岸上,尘土和泥块,掩盖了那一小队人。

        老金看见就在那烟火里面,这一小队人钻了出来,先后跳到河里去了。

        他们在炮火里出来,身子像火一样热,心和肺全要爆炸了。他们跳进结冰的河里,用枪托敲打着前面的冰,想快些扑到河中间去。但是腿上一阵麻本,心脏一收缩,他们失去了知觉,沉下去了。

        老金他们冒着那么大的危险跑到河边,也只能救回来两个战士。他们那被水湿透的衣裳,叫冷风一吹,立时就结成了冰。他们万分艰难地走到老金的家里。村北里也响起枪来,村里大乱了。母女两个强拉硬扯地给他们脱下冻在身上的衣服,小菊又忙着到东间把自己的新棉裤换下来,把家人过冬的棉衣服叫他们穿上,抱出他们的湿衣服去,埋在土里。

        大娘含着两眼热泪说:“你们不能待着,还得走,敌人进村了!”

        她送他们到村西的小交通沟里,叫他们到李庄去。那里再暖身子吃饭吧。她流着泪问:

        “同志!你们昨晚上过去了多少人?”

        “二十个。就剩我们两个人了!”战士们说。

        “老李呢?”

        “李连长死在河里了。”

        这样过了两天,天气又暖和了些。太阳很好,赵老金吃过午饭,一句话也不说,就到河边去了。他把网放在一边,坐在沙滩上抽一袋烟。河边的冰,叫太阳一照,乒乓地响,反射着太阳光,射得人眼花。老金往河那边望过去,小麦地直展到看不清楚的远地方,才是一抹黑色的树林,一个村庄,村庄边上露出黄色的炮楼。老金把眼收回来。他好像又看见那一小队人从这铺满小麦的田地里滚过来,纵身到这弃流不息的水里。

        他撒下网去,他一网又一网地撒下去,慢慢地拉上来。他在心里祝告着,能把老李他们的尸首打捞上来就好了,哪怕打捞上一支枪来呢!几天来只打上一只军鞋和一条空的子弹袋。就这点东西吧,他也很珍重地把它们铺展开晒在河滩上。

        老头固执得要命,每天到那个地方去撒网。一直到冬天,要封河了,他还是每天早晨携带一把长柄的木锤,把那个小鱼场砸开,“你在别处结冰可以,这地方得开着!”于是,在冰底下憋闷一夜的水就冒了上来,然后就又听见那奔腾号叫的流水的声音了。这声音使老人的心平静一些。他轻轻地撒着网。他不是打鱼,他是打捞一种力量,打捞那些英雄们的灵魂。

        那浑黄的水,那卷走白沙又铺下肥土的河,长年不息地流,永远叫的是一个声音,固执的声音,百折不回的声音。站立在河边的老人就是平原上的一幢纪念碑。

    (选自《白洋淀纪事》,有删改)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衢州市六校联谊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质量检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