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江南的冬景(节选)

    郁达夫

        ①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季节,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有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②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亦有时候会保持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到。

        ③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杈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作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吧?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④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作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支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⑤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去湖上散散步吧!

    第①段中有一个词语点出了江南冬景的特点,这个词语是
    第②段中写“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这句诗的作者是谁?是哪个国家的?关于这句诗,现在通常的译法更简练,更富有诗意,你知道是怎样翻译的吗?
    第③段用白描的手法简略地写出了江南冬雨中的哪些景色?景色有什么特点?
    《济南的冬天》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直接描写雪后的小山,突出济南雪景的秀美。本文是怎样描写江南雪景的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 2 济南的冬天同步练习
  • 2. 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人人参与,随手捐助”才是慈善的本意。

    ②惠州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很美,很舒适,是一座秀气中带点灵气的城市。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 2 济南的冬天同步练习
  • 3. 读句子,回答问题。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从整个句子的意思看,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感受是什么?)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既然是“北边缺着点儿口儿”,为什么说“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尖只是一个点,怎能说是“一道银边”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 2 济南的冬天同步练习
  • 4. 范爱农对辛亥革命是非常欢迎的。(    )
    A: 正确
    B: 错误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细解】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 5. 名著阅读。

    “孩子们所期盼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但我家的所在很偏僻,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定已在下午,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寥,往往伸着颈子等候多时,却只见十几个抬着一个金脸或蓝脸红脸的神像匆匆地跑过去了。于是,完了。”

    这段文字选自《朝花夕拾》中的哪篇文章?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细解】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 6. 名著阅读。

    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此段文字出自《朝花夕拾》中的《》。
    请你写出《朝花夕拾》中反映求学生活的两篇文章的篇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细解】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 7. 鲁迅先生回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的一部散文集是《①》,《藤野先生》是其中的一篇。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在日本②(地名)学医的生活,其中的“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幻灯片)事件令他感受到身为弱国国民遭受的屈辱,同时也看到了国人的麻木,这使他产生了③的想法。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细解】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 8. 运用你课外阅读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的题目。

    》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回忆性散文,其中《》记述了鲁迅远离故乡到日本求学的一段生活。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细解】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 9. 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他和鲁迅初次相识的地点是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细解】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 10. 作者所收得的最先的图画本子《二十四孝图》的来历是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细解】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