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阅读杜甫的《春望》,回答下面的问题。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

    花鸟本是可娱之物,为何在诗人眼里见到后反而落泪心惊?

    “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你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古诗四首》之《春望》同步练习
  • 2. 对《春望》诗句理解分析错误观点的一项是(    )。


    A: 首句写望中所见,"草木深"写出了景色的秀美,令人爽心悦目。
    B: 颔联分写,诗人融景生情,见了花鸟反而坠泪惊心。
    C: 颈联写因战火不断隔绝久盼音信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D: 尾联用一个细节写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心情。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古诗四首》之《春望》同步练习
  • 3. 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用原文中的话回答问题:

    ①第一段中描写演习中阵势变化的文字是

    ②“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表现

    第二段描写,其中点明这是在潮水暴涨时表演的句子是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三峡》同步练习
  • 4. 读课文《三峡》,找出两个写山的四字短语:;找出两个写水的四字短语: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三峡》同步练习
  • 5.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这是采用的描写手法,其作用是?

    文中对三峡景物的描写很有特色。请从文中再选出两处景物,仿照例句进行描写。

    例:碧绿的潭水,怪异的松柏

    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点。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三峡》同步练习
  • 6. 读课文《三峡》,体现三峡长的句子(    )

    A: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 三峡七百里
    C: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D: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三峡》同步练习
  • 7. 读课文《三峡》,最能表现三峡秋季特点的句子(    )

    A: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B: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C: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D: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三峡》同步练习
  • 8. 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

    A: 或:或王命急宣    或以钱币乞之
    B: 林:青林翠竹       林寒涧肃
    C: 绝:哀转久绝       沿溯阻绝
    D: 素:素湍绿潭       以调素琴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三峡》同步练习
  • 9. 下列加线词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略无处(阙:通“缺”)
    B: 多趣味(良:实在)
    C: 晴初霜(旦:早晨)
    D: 林寒涧(肃:严肃)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三峡》同步练习
  • 10. 读课文《三峡》,体现三峡窄的句子(    )

    A: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 三峡七百里
    C: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D: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三峡》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