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文言文阅读

    《论语》十二章选段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军》)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台州市海山教育联盟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
  • 2.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李军在上学路上因帮助一个走失的小孩寻找他的爸爸妈妈,迟到了。对于老师的查问,李军既不想表现自己,又不想受到老师的批评,他该怎么说才能达到以上的目的,又显得自然得体呢?(不能撒谎)

    A: 老师,我是不该迟到,但我不是故意的。我以前是有过迟到的现象,但这一次跟以前不一样,信不信由你!
    B: 对不起!老师,我不是故意的,不信您可以到街上去问问,我绝对没有骗您,骗您我是小狗!
    C: 老师,我迟到是有原因的,但绝不是睡懒觉,也不是在街上闲溜达,可我不能说出来,求求您相信我吧!
    D: 对不起!老师,我不是无故迟到的,我有不得已的原因,请老师相信我!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五三】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0再塑生命的人
  • 3. 品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你的心怦怦直跳,唯恐意外发生。在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

    作者将受教育之前的自己比作“大雾中的航船”,有何精妙之处?
    本段中“光明”一词反复出现,有何表达效果?
    本段以什么描写为主?采用该描写方法的好处是什么?
    结合课文,说说莎莉文老师带给海伦·凯勒的最大帮助是什么,请简要总结。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五三】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0再塑生命的人
  • 4. 9月10日快到了,班级组织庆祝教师节活动。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五三】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0再塑生命的人
  • 5. 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人不而不愠/温故而
    B: 学而时习/知者不如好之者
    C: 温故知新/博学笃志
    D: 学而时之/传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五三】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
  • 6.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五三】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
  • 7. 按要求用课文中的原句填空,
    《论语》中表明“只要谦虚求学,到处有老师"的观点的名句是: ,
    交往的朋友中,许多人都是优点和缺点并存的,怎样对待他们的优缺点呢?《论语》中的“”给出了答案。
    《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孔子强调要珍惜时间,因为“ ”。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五三】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
  • 8.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语( lún)    不亦乎(yuè)
    B: 一食( dān)    吾日三吾身( shěng)
    C: 博学而志(dǔ)    不习乎( zhuàn)
    D: 学而不思则(wáng)    逝者如夫(sī)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五三】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
  • 9. 下面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B: 博学而笃志。
    C: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五三】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
  • 10.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论语》八章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周,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②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③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

    ④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子张》)

    ⑤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 不亦君子乎?”(《学而》)

    ⑦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⑧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五三】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