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左太冲作《三都赋》初成,时人互有讥訾 , 思意不惬。后示张公 , 张曰:“此二京可三。然君文未重于世,宜以经高名之士。”思乃询求于皇甫谧 , 谧见之嗟叹,遂为作叙。于是先相非贰者,莫不敛衽赞述焉。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左太冲:左思,字太冲,晋代诗人。②讥訾(zǐ):讥笑非难。③张公:指张华,张华学识广博,勇于赴义,名重一时。④二京:指东汉班固所做《两都赋》和张衡所做《二京赋》,是赋中的名篇。⑤皇甫谧:字士安,学识渊博,在当时名望很高。⑥非贰:非难、不同意。⑦敛衽(rèn):整理衣襟,指表示敬意。赞述:称赞传述。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不敛衽

    ②未于世

    下面句中划线的“于”与成语“受制于人”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思意不惬。

    ②然君文未重于世。

    ③宜以经高名之士。

    ④遂为作叙。

    文中左思的做法和“时人”的表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衢州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众目睽睽的布达佩斯游泳世锦赛在人们的感动中落下了帷幕。
    B: 下面有请孙教授抛砖引玉 , 谈谈对这一社会活动设计方案的修改意见。
    C: 热烈欢迎各位上级领导和专家光临我中心检查指导工作。
    D: 不顾诗歌的特点,脱离作品的艺术形象,那是违背文艺批评和文艺鉴赏的规律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衢州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3.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父亲画的最后一幅画

    齐良己

    铁栅三间屋,笔如农器忙。

    砚田牛未歇,落日照东厢。

        勤劳是我父亲齐白石一辈子艺术生活的特点,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不断刻苦努力,至老不衰。正如上面他自己写的诗中所说的,他作画像________,从早上忙到太阳落山。在七十余年的画画生涯中,他差不多天天都要作画。二十七岁以后,只有两次害病,一次遭父母之丧才搁过笔,父亲的勤奋是持久而有恒的,即使到了晚年,他也没睡过早觉,每天照例黎明即起,吃过早饭,便要画上几幅,对艺术真是孜孜不倦。

        回想起父亲一九五七年逝世这一年的春夏之际,他的精神有些不济了,健康情况已大不如以前,还丝毫不服老,顽强地和衰老作斗争,画了一幅花中之王——牡丹,这是父亲一生中最后的一幅画。

        记得那天早晨,风和日暖,父亲不用扶持,竟自己从卧室走到画室中来。按习惯,我知道他要画画了,赶忙铺开了纸,准备好了颜料等东西。父亲和往常一样站着,挽起袖子,不慌不忙,先看看准备好了的笔、墨等用具,在笔筒里仔细找出他想用的那几支笔,又用手摸了摸纸,仔细辨别了纸的正反面(这些都是父亲的老习惯),然后拿起笔,对着纸停视了许久,然后小心翼翼地蘸了洋红。我一看用大笔蘸洋红,就知道要画牡丹了,这是父亲一生中最喜爱画的花卉之一。我赶紧抻直了纸。这一天,父亲的情绪很好,兴致极高,用墨用色,信手拈来,斗大的花朵比真花大有夸张,笔尖用极重的洋红,笔根水份又饱满欲滴,画得淋漓尽致,颜色美艳绝伦。花叶由下至上,由墨绿至老黄,有墨有色,泼色泼墨,随心所欲。色未干时用苍劲的笔法勾的叶筋,笔笔见功,使得茁壮茂盛的叶子能分出阴阳向背和前后的层次来。父亲勾完最后一片叶子,我便照例把画用铁夹子夹在横在屋里的一根铁丝上。父亲坐在椅子上,看了许久,又拿回画案上,特别小心地添加了几笔动叶,再挂起来,才点点头:“要得(湖南话:可以了)”。父亲画画,从来都是这样严肃认真的。即使已经画过上百遍的东西,也要反复端详、修改,方才成幅,并不像有些人一挥而就。到了晚年,名扬海内外了,仍一丝不苟,从不粗制滥造。这幅画也同样是挂上拿下,反复几次,认为没有大的问题了,最后才苍劲地题上“九十七岁白石”的字样。没想到,这幅牡丹竟是父亲辛劳一生的最后一幅画。

        父亲非常喜爱画牡丹,他一生画了多少幅牡丹,已记不清了。我记得只要是每年牡丹花开的季节,他必到公园去观赏牡丹的各种姿态,那些天便要反复画上几幅。尽管画得很多,却从不重样,画的方法也每每有新的变化。但无论如何变,都能把牡丹的富丽堂皇、欣欣向荣的姿态描绘得十分突出。这一幅牡丹,一变过去枝叶分开的画法,而是花、枝、叶浑然一体,色、墨融合在一起。干老花新,迎着朝阳,随风摇曳,我们似乎听到了枝叶的沙沙声,感到了花间的清香扑鼻。

        啊!多鲜艳的牡丹,我望着想着,这也许就是父亲美好的心灵世界真实的写照吧!

    结合开篇小诗,根据自己的理解,补上文中划线句子的内容。

    正如上面他自己写的诗中所说的,他作画像,从早上忙到太阳落山。

    文中画线句子中的“竟”字有什么含义?
    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句子中划线字词的表达效果。

    看看准备好了的笔、墨等用具,在笔筒里仔细出他想用的那几支笔,又用手摸了摸纸,仔细辨别了纸的正反面。

    齐白石能把“牡丹的富丽堂皇、欣欣向荣的姿态描绘得十分突出”,除了认真的态度和专业技法外,你认为还需要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衢州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4. 下面图片中有一个错别字和一处病句,请找出并改正在答题卡上。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衢州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5. 【辨年龄排座位】出席宴会的人,年龄有如下特点:

    ①古稀    ②垂髫    ③不惑    ④花甲    ⑤弱冠    ⑥而立

    请你帮他按照从年长到年幼的顺序排好座位(填写序号):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衢州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6.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冬天的济南是一个温情的季节。
    B: 做手术的是他的一位故人。
    C: 电视节目《放开我北鼻》火了,孩子们的表现给观众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D: 能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桂林市灌阳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7.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语录体著作。
    B: 《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作者是“元曲四大家”之一——马致远。“天净沙”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
    C: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他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孔乙己》。
    D: 莫怀威的小说《散步》讲述了中年人在这个社会所承担的重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桂林市灌阳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8. 诗歌赏析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全诗抒发了诗人的情怀。
    请简要分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桂林市灌阳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9.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yùn)  蝉(tuì)   憔悴(qiáo chuì)  酝酿(yùn niànɡ)
    B: 斑(máo)  确(záo)   菡萏(hàn dàn)    妈妈(zhǎnɡ)
    C: 静(mì)   高(miǎo)  油(lín)        人迹至(hǎn)
    D: 临(lì)   谷(bǐ)    吝啬(lìn sè)     咄咄逼人(du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桂林市灌阳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10.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嘹亮    宛转    呼朋引伴    花技招展
    B: 发髻    澄清    翻来复去    各得其所
    C: 分歧    烂漫    人声鼎沸    混为一谈
    D: 戒尺    云霄    花团景簇    美不胜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桂林市灌阳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