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一股韩剧热潮,正席卷大江南北。七年级(1)班的同学们正围绕“我看韩剧”这一主题开展语文专题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2.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秋天的黄昏

        ①城里是没有黄昏的。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

        ②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③选一处河堤,坐下吧。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它们是有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出可亲的光。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你把手伸过去,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地。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

        ④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这个时候,庄稼收割了,繁华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与失去,热闹与寥落,这巨大的落差,该如何均衡?田野不说话,它安静在它的安静里。岁月枯荣,此消彼长,焉有得?焉有失?不远处,种子们正整装待发,新的一轮蓬勃,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

        ⑤还有晚开的棉花呢。星星点点的白,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捡拾棉花的手,不用那么急了。女人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花,这会儿,她终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稻谷都进了仓,农活不那么紧了。她细细捡拾棉花,一朵一朵的白,落入她手里。黄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画。

        ⑥你的眼睛,久久落在那些白上面,你想起童年,想起棉袄、棉鞋和棉被。大朵大朵的白,摊在屋门前的篾席上晒。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玩着玩着,会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

        ⑦最开心的事是,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你也跟在后面捻,知道有新棉鞋新棉袄可穿,心先温暖起来。那时,你的世界就那么大,那时,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

        ⑧人生因简单因单纯,更容易得到快乐。你有些惆怅,因为,现在的你,离简单离单纯,越来越远了。

        ⑨竟然还见到老黄牛。不多见了啊。人和牛,都老了。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身上披着黄昏的影子。人的嘴里哼着“呦喝”“呦喝”——歌声单调,却闪闪发光。牛低着头,不知是在倾听,还是在沉思。你想,到底牛是人的伙伴,还是人是牛的伙伴?——相依为命,应该是尘世间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吧。

        ⑩鸟叫声在村庄那边,密密稠稠,是归巢前互道晚安呢。村庄在田野尽头,一排排,被黄昏镀上一层绚丽的橙色,像披了锦。炊烟升起来了,你家的,我家的,在空中热烈相拥,久久缠绵。还是村庄好,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设防。

        ⑪突然听得有母亲的声音在叫:“小雨,快回家吃晚饭啦——”你忍不住笑,原来不管哪个年代,都有贪玩的孩子。

        ⑫周遭的色彩,渐渐变浓变深。身下的土地,渐渐凉了,你也该走了。再贪恋地望一眼这秋天的夕阳,它一圈一圈小下去,小下去,像一只红透的西红柿,可以摘下来,炒了吃。

    本文写景以什么为序?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或短语。
    文章第⑥、⑦段插叙了童年时关于棉花的回忆,有什么作用?
    文章很多句子富有诗意美。请赏析第⑥段中“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这句话。(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入手)
    各个季节的黄昏富有诗情画意。文章第②段作者认为“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这是为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3.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蹂躏  弥漫  盘虬卧龙  一丝不苟
    B: 洗濯  阴蔽  仙露琼浆  恍然大悟
    C: 堕落  菡萏  弱肉强食  惊慌失措
    D: 嶙峋  蔷薇  海枯石烂  多愁善感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4. 名著阅读。

        卢俊义道:“可以回避否?”吴用再把铁算子搭了一回,便回员外道:“则除非去东南方巽地上,一千里之外,方可免此大难,虽有些惊恐,却不伤大体”。卢俊义道:“若是免的此难,当以厚报”。吴用道:“命中有四句卦歌,小生说与员外,写于壁上,日后应验,方知小生灵处”。卢俊义叫取笔砚来,便去白粉壁上写,吴用口歌四句:“芦花丛里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难可无忧。”

    本选段选自,作者是
    文中“去东南方巽地上,一千里之外”,必须经过地方?吴用让卢俊义去那里避难的用意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5. 古诗文默写。
    客路青山外,
    ,却话巴山夜雨时。
    僵卧孤村不自哀,
    ,崔九堂前几度闻。
    ,山岛竦峙。
    唐代诗人王湾用“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而大诗人李白则以“”来表达自己对好友王昌龄的思念之情。
    谭嗣同在《潼关》中表现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句子是
    谢道韫将“白雪纷纷”比喻成“。”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6. 下列划线字注意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憔(cuì)    慈(lián)     蔽(yīn)    水波粼(línɡ)
    B: 然(jié)     黑(zhì)      尬(ɡān)    宽大量(hónɡ)
    C: 酝(niànɡ)   枯(hé)      应(hé)     一那(shà)
    D: 梦(mèi)    廓(liáo)     曲(quán)    黄(yūn)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7. 下列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家诚挚的劝慰,使他消除了顾虑,这才说出了难言之隐的苦衷。
    B: 小张是个说话能手,平平常常的一件小事,他能说得神魂颠倒
    C: 宋小宝的小品让人忍俊不禁
    D: 李四一不小心从高山上跌下来,肝脑涂地 , 惨不忍睹。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8. 请将“总想为你                         ”这个题目补充完整后,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主题鲜明,思路清晰,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③不得抄袭、仿写、套写。④不少于600字。⑤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9.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行者见他闭了门,却就弄个手段,拆开衣领,把定风丹噙在口中,摇身一变,变作一个蟭蟟虫儿,从他门隙处钻进。只见罗刹叫道:“渴了,渴了!快拿茶来!”近侍女童,即将香茶一壶,沙沙的满斟一碗,冲起茶沫漕漕。行者见了欢喜,嘤的一翅,飞在茶沫之下。

        那罗刹渴极,接过茶,两三气都喝了。行者已到他肚腹之内,现原身厉声高叫道:“嫂嫂,借扇子我使使!”罗刹大惊失色,叫:“小的们,关了前门否?”俱说:“关了。”他又说:“既关了门,孙行者如何在家里叫唤?”女童道:“在你身上叫哩。”罗刹道:“孙行者,你在那里弄术哩?”行者道:“老孙一生不会弄术,都是些真手段,实本事,已在尊嫂尊腹之内耍子,已见其肺肝矣。我知你也饥渴了,我先送你个坐碗儿解渴!”却就把脚往下一蹬。那罗刹小腹之中,疼痛难禁,坐于地下叫苦。行者道:“嫂嫂休得推辞,我再送你个点心充饥!”又把头往上一顶。那罗刹心痛难禁,只在地上打滚,疼得他面黄唇白,只叫:“孙叔叔饶命!”行者却才收了手脚道:“你才认得叔叔么?我看牛大哥情上,且饶你性命。快将扇子拿来我使使。”罗刹道:“叔叔,有扇,有扇,你出来拿了去!”行者道:“拿扇子我看了出来。”罗刹即叫女童拿一柄芭蕉扇,执在旁边。行者探到喉咙之上见了道:“嫂嫂,我既饶你性命,不在腰肋之下搠个窟窿出来,还自口出。你把口张三张儿。”那罗刹果张开口。行者还作个蟭蟟虫,先飞出来,丁在芭蕉扇上。那罗刹不知,连张三次,叫:“叔叔出来罢。”行者化原身,拿了扇子,叫道:“我在此间不是?谢借了,谢借了!”拽开步,往前便走,小的们连忙开了们,放他出洞。

    选文出自《西游记》,作者是(朝代)的
    罗刹女为何不肯借扇给孙悟空?请结合小说之前的情节简要回答。
    请结合所选文段内容,简要分析这部神魔小说的艺术特色。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吴川一中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10.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眉眼口鼻争能

        眉,眼,口,鼻四者,皆有神也。一日,口为鼻曰:“尔有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方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吾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吾上?”眉曰:“吾也不解与诸君厮争得,吾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个面皮安放哪里?”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吴川一中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