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句话采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散步》精品题库(解析版)
  • 2.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①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②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③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④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散步》精品题库(解析版)
  • 3. 阅读“我和母亲走在前面……就是整个世界”,回答问题。
    文章的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你觉得这个标题好吗?请说明理由。
    散步时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的原因是什么?
    文中有几处大词小用,如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以及面对“分歧”,“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请找出文中另外两处大词小用的现象,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你如何理解最后一段中的“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散步》精品题库(解析版)
  • 4. 阅读理解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散步》精品题库(解析版)
  • 5. 仿照下面已有句子的句式,再仿写一个句子。

    如果你是一粒种子,亲情就是土壤,为你提供生长必要的养分;如果你是一株小草,亲情就是大树,为你张开挡风遮雨的长臂;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散步》精品题库(解析版)
  • 6. 找出并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树枝上的嫩芽儿也蜜了。(
    我想折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儿子虽然很胖,毕竞幼小,自然也很轻。(
    不过,一切都取绝于我。(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散步》精品题库(解析版)
  • 7. 请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
    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散步》精品题库(解析版)
  • 8. 综合性学习。

    班级开展以“弘扬传统,孝敬父母”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面的任务。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散步》精品题库(解析版)
  •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患盗论

    刘敞

        天下方患盗。或问刘子曰:“盗可除乎?”对曰:“何为不可除也?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或曰:“请问盗源?”对曰:“衣食不足,盗之源也;政赋不均,盗之源也;教化不修 , 盗之源也。一源慢 , 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二源慢,则操兵刃劫良民而为盗矣;三源慢,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此所谓盗有源也。”

    【注释】①顾:只是。②修:贯彻得好。③慢:疏忽。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盗可

    ②衣食不

    ③则探囊发而为盗矣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

    ②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

    作者认为产生“盗”的原因有哪些?(用原文回答)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卷
  • 10.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的自行车

        ①那次回老家,父亲说自行车丢了。“唉,真倒霉,到菜场买菜,一转头自行车就没了。”“丢就丢了,再买一辆,又不值多少钱。”我对父亲说。A父亲没有吭声,只是神情沮丧,仿佛多年前和我赶集走散的光景。

        ②记忆里,父亲的自行车是在我五六岁时买的。那时,父亲在镇上的供销社上班,母亲在乡下务农。父亲为了方便回家干农活儿和照看我们,花费半年的工资买了辆凤凰牌自行车。

        ③有了自行车,我和弟弟就有了期盼。日之夕矣,我们坐在门槛上焦急地等待父亲。B当我们听到隐隐的钤声,便赛跑一般穿过那打谷场,跨过小桥,朝竹林那边的石子路冲去。我们赛跑只是为了能坐在前面的单杠上按铃铛。自然我总是比弟弟跑得快。等到我兴奋地把铃铛按得叮当直响时,弟弟往往才气喘吁吁地赶到。父亲像先前抱我一样把弟弟抱上后座,乐呵呵地推着我们回家。

        ④最快乐的等待在节日里,因为父亲的自行车上比往常多了月饼、糖果之类的东西,它们是那时最美味的食品。铃声还没有响,我和弟弟就已经翘首以待。我们一边等待,一边讨论,一边想象自行车满载而归的情形。等待的时光快乐而漫长。或许是单位加班的缘故,或许是我们心情焦急的缘故,父亲在节日里似乎总回来得晚些。太阳快要落山了,父亲尚未归来。C“爸爸回不回来呀?”弟弟担心地问。“怎么不回来?你听,铃声。”铃声并没有响,我只是哄他。“好像有。”弟弟侧耳倾听,但很快又失望了。

        ⑤记忆里,总是在我们略略失望时,铃声乍起。于是,我们又赛跑着上路。不过,这时的我们不是争坐前面,而是争提食品。父亲取下食品,每人手里放一些。我们小心翼翼地往家提,生怕有半点儿闪失。

        ⑥记忆里也有不快乐的时光。我和弟弟常常同时生病,而且常常在夜晚。等到忙碌一天的父亲准备休息时,我们便开始发烧。为什么我们的病总在晚上发作?我很不明白。我只记得,父亲把我们一前一后放在车上,急匆匆地往镇卫生院赶,父亲要推六七里路才能到达。有时,月光如水,静静地铺在父亲的背上和自行车的单杠上,显得那么温柔;有时,满天星辰,每一个亮晶晶的星星都在向我们眨眼,似乎是责备我们又惹父亲劳神;有时,夜黑似漆,父亲和自行车在黑暗中一步一步艰难地摸索,而我们常常就在自行车上睡着了。

        ⑦轮到我们上学,父亲的自行车便成了我、弟弟还有二哥的公交车。父亲便请会木工手艺的二叔在车的后座上加了一块结实的木板。我和二哥坐在后面,弟弟则坐前面。D父亲骑得十分费劲,数九寒冬都会累得满头大汗。若逢雨天,他骑得更吃力,汗水和雨水混在一起,分不出哪是汗水哪是雨水。但无论天气如何,父亲都坚持把我们按时送到学校,从未让我们迟到。

        ⑧父亲黯然的神情让我想起过去,也许父亲和我一样并不在乎买自行车的钱,在乎的只是逝去的艰难岁月,而我更多了一份对父爱的深深谢意。

    文章围绕“父亲的自行车”写了哪四个场景?根据提示简要概括。

    ①平日里:

    ②节日里:

    ③生病时:

    ④上学时:

    批注是精读文章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即从内容、写法、语言、结构等方面给文章加上批语。请从文中A,B,C,D处任选两处,自选角度作批注。
    第⑥段画波浪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文章以“父亲的自行车”为题有什么作用?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