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B: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C: 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D: 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 2. 下列对课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春》全文用诗的笔调,按“盼春—颂春—绘春”的思路,抓住春天的景物特点描绘春天。
    B: 《济南的冬天》一文描写景色,处处流露着作者的赞美、喜爱之情,这种写法,我们称之为寓情于景。
    C: 《观沧海》一诗,诗人借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物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发了建功立业的抱负。
    D: 《雨的四季》一文作者用诗化的句子,增强了形象感和动作性,体现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牦,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罩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逗)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衬托/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蔬蔬的,在雨里静默着。

    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段文字中没有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 4. 按要求填空。
    ,若出其中;,若出其里。
    《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
    《天净沙·秋思》中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次北固山下》有一个对偶句,蕴含了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 5. 下面划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B: 卢沟桥上的石狮子,千态万状,绘声绘色
    C: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D: 你也许有困惑,而今天困惑中的探索正是明天豁然开朗的准备。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2018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
  • 6. 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比喻)
    B: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设问)
    C: 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拟人)
    D: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排比)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2018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
  • 7. 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

    ①这是为什么呢?

    ②所以,长时间盯着屏幕会使眼睛疲劳。

    ③因为注视屏幕的时候,屏幕的强光、闪烁、颜色和亮度会迫使眼部肌肉更加努力伸缩,以保持视线清晰。

    ④我们的工作、学习和娱乐越来越依赖电子设备,但是长时间盯着屏幕常常让我们感到眼睛疲劳。

    ⑤另外,刚电子产品的时候,我们与屏幕的距离和角度也经常变化,会迫使眼睛加倍努力去聚焦。

    A: ④①③⑤②
    B: ①③⑤④②
    C: ③⑤①④②
    D: ④①③②⑤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2018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
  • 8.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冬日漫步

           我们一觉醒来,正是冬天的早晨。万籁无声,雪厚厚地堆着,窗槛上像是铺了厚厚的棉花;窗格子显得加宽了,玻璃上结了冰纹,光线暗淡而寂静,更加强了屋内舒适愉快的感觉。早晨的安静,似乎静在骨子里,我们走到窗口,挑了一处没有冰霜封住的地方,眺望田野的景色;可是我们单是走这几步路,脚下的地板已经在吱吱地响。窗外一幢幢的房子都是白雪盖顶,屋檐下、篱笆上都累累地挂满了雪条;院子里像石笋似的站了很多雪柱。大树小树四面八方地伸出白色的手臂,指向天空;本来是墙壁篱笆的地方,形状更是奇怪,在昏暗的大地上,它们向左右延伸,如跳如跃,似乎大自然一夜之间,把田野风景重新设计过了,好让人间的画师来临摹。

           我们悄悄地拔去了门闩,雪花飘飘,立刻落到屋子里来;走出屋外,寒风迎面扑来,利如刀割。星光已经不那么闪烁光亮,地平线上笼罩着一层昏昏的铅状的薄雾。院子里的雪地上,狐狸和水獭所留下的脚迹犹新。这使我们想起:即使在冬夜最静寂的时候,自然界的生物没有一个钟头不在活动,它们还在雪上留下痕迹。把院门打开,脚步轻快,我们跨上寂寞的乡村公路。农舍窗上虽然积雪很多,但是屋里的农夫已经早把蜡烛点起,烛光孤寂地照射出来,像一颗暗淡的星。树际和雪堆之间,炊烟也是一处一处地从烟囱里往上飞升。

           太阳最后总算从远处的林间上升,阳光照处,空中的冰霜都融化,隐隐之中似乎有铙钹伴奏,铙钹每响一次,阳光的威力逐渐增加;时间很快从黎明变成早晨,早晨也愈来愈老,很快地把西面远处的山头,镀上一层金色。我们匆匆地踏着粉状的干雪前进,因为思想感情更为激动,内心发出一种热力,天气也好像变得像十月小阳春似的温暖。假如我们能改造我们的生活,和大自然更能配合一致,我们也许就无需畏惧寒暑之侵,我们将同草木走兽一样,认大自然是我们的保姆和良友,她是永远照顾着我们的。

           大自然在这个季节,特别显得纯洁,这是使我们觉得最为高兴的。残干枯木,苔痕斑斑的石头和栏杆,秋天的落叶,现在被大雪掩盖,像上面盖了一块干净的手巾。寒风一吹,无孔不入,一切乌烟瘴气都一扫而空,凡是不能坚贞自守的,都无法抵御;因此凡是在寒冷荒僻的地方(例如在高山之顶),我们所能看得见的东西,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因为它们有一种坚强的淳朴的性格——一种清教徒式的坚韧。别的东西都寻求隐蔽保护去了,凡是能卓然独立于寒风之中者,一定是天地灵气之所钟,是自然界骨气的表现,它们具有天神一般的勇敢。空气经过洗涤,呼吸进去特别有劲。空气的清明纯洁,甚至用眼睛都能看得出来;我们宁可整天处在户外,不到天黑不回家。我们希望朔风吹过光秃秃的大树一般吹彻我们的身体,使得我们更能适应寒冬的气候。我们希望借此能从大自然借来一点纯洁坚定的力量,这种力量对于我们是一年四季都是有用的。

    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细读课文,分析本文第一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我们”把大自然比作了“保姆和良友”,你觉得这样的比喻好吗?为什么?请作具体的分析。
    找出表明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词句,然后分析作者感情变化的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2018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
  • 9. 任选一题作文

           (一)话题作文

           行走在人生旅途上,你总会走过许多地方。也许,有一个地方,凝聚着你的感动和期盼;也许,有一个地方,记录着你的欢乐和笑容;也许,有一个地方,镌刻着你的伤痛和泪痕……这个地方,会勾起你刻骨铭心的记忆,会牵动你连绵不绝的情思,会触发你褒贬扬抑的议论。每当你从这里走过,你就会心潮澎湃,浮想联翩……

           请以“每当我从这里走过”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二)全命题作文

           请以“那盏灯”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以上两题,任选其一作文。(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书写规范工整。(4)文中不涉及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2018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
  • 10. 按要求补写句子。
    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盼望着,盼望着,。(朱自清《春》)
    《观沧海》中通过写草木欣欣向荣的景象把大海渲染得生机勃发的句子是:
    浩瀚诗海,思乡是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王湾在北固山下吟咏乡愁,“”,表现了思乡之切;马致远面对夕阳,一句“”,包含着思乡的泪水。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2018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