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填成语)的危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4《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同步练习
  • 2.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穿井①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②,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③。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吕氏春秋•察传》)

         【注释】①穿井:凿井,挖井。 ②汲:从下往上打水。 ③宋君:宋国国君

    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

    其家穿井

    ②有而传之者

    下列各句中“其”的意义和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及家穿井

    翻译句子。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读了这个小故事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4《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同步练习
  • 3. 解释加线的词。

    不若无闻也      丁氏 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4《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同步练习
  • 4. 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①吾穿井一人

    ②寻向所志,遂迷,不复

    ③今日有,明日去,吾不而见之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4《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同步练习
  • 5.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寓言中的“寓”是寄托的意思,即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B: 寓言这种体裁往往篇幅短小,语言精练,故事中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C: 伊索是古罗马寓言家,人们习惯于把古罗马寓言都归到他的名下,统称“伊索寓言”。
    D: 童话和寓言有很多相近的地方,如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常采用拟人化手法,都有劝诫、歌颂或讽刺的作用等,但两者也有区别。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4《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同步练习
  • 6.         《穿井得一人》节选《 》,又称为《  》, 家代表作。相传为秦相  集合门客共同编写。全书共 分卷, 篇。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4《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同步练习
  • 7. 《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友人和《穿井得一人》中的宋君身上值得我们反思、学习的地方分别是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4《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同步练习
  • 8. 判断题。

          寓言是将生活哲理寄托在一个假想的、具体形象的、具有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里的一种文学体裁。

    A: 正确
    B: 错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4《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同步练习
  • 9. 判断题。

          寓言在艺术手法上的重要特点是拟人和夸张。

    A: 正确
    B: 错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4《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同步练习
  • 10. 古今异义

     之         之于宋君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4《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