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你怎么评价范爱农?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 2. 作者憎恨猫的哪些特性?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 3. 请选出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   )。


    A: 首联写景,描绘出国都沦陷后山河依旧却残破不堪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回家途中的艰难。
    B: 颔联中“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此联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C: 颈联中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尾联中用“搔更短”和“不胜簪”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苍老之态。
    D: 这首诗在内容上集中表现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诗风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深沉含蓄而不浅露。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春望》同步练习
  • 4. 对“国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两句诗写春望所见。一个“破”字,视野从城到山河,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视野从满城到花鸟,满目凄然。诗人的感情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
    B: 这两句诗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变化。“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残垣断壁同富有生机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
    C: 诗意变化的又一例为“国破”与“山河在”。前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后写山河依旧,意思相反;“城春”与“草木深”前写明媚春景,后叙荒芜之状,前后相悖,这种诗意的变化,突出了山河破败的景象。
    D: 这两句诗以写景为主。句中的“国”.“山河”.“城”.“草木”都是诗人亲眼所见的景物。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春望》同步练习
  • 5. 对《春望》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自己。作者看到的是战乱中的春景,一片苍凉,感伤国事,见花落泪,闻鸟而惊心。
    B: 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的妻子,在这战乱连绵的日子,期盼外出游览的丈夫早写信来。簪,妇女束发的首饰。
    C: 作者所经历的这场战乱,是指唐代的藩镇割据。
    D: “烽火连三月”,意指战争接连打了三个月,入侵者是吐蕃人。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春望》同步练习
  • 6.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读上面的诗,请简要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是哪两句?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春望》同步练习
  • 7. 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 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 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 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春望》同步练习
  • 8. 下面对《春望》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
    B: 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 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
    D: 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悬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春望》同步练习
  • 9. 下列对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国破”就其字面来讲,一般指首都的沦陷,此处将“国破””与“山河”联系在一起,其含义便有了较广阔的内容。
    B: “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春色满城,令人引起对往日京都风月繁华的怀念,也暗示眼前的国破只是暂时的;春到深处一切又将生机勃勃。
    C: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以让我们看见,诗人因国事而忧家,更因家事而忧国,家与国的命运在他心中已融为一体。
    D: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不明写忧思愁绪的深重而言白发难簪,使诗意更浓,而且把一个未老先衰,忧国忧民的悲怆形象立于纸面。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春望》同步练习
  • 10. 阅读

    材料一:

    重大发现!汉文帝霸陵,找到了!

    14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线上会议,聚焦甘肃、河南、陕西三个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会上公布了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即为汉文帝霸陵。

    记者获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线上发布会聚焦汉唐时期重要考古发现。其中,汉代第三位帝王汉文帝的霸陵无疑是关注度最高的项目。在没有确认墓主人身份之前,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的这处墓葬一直被称之为“江村大墓”。考古队员通过精细发掘和缜密分析,判断出“江村大墓”就是汉文帝的霸陵。另外两个项目分别是,隋唐洛阳城正平坊遗址,以及在甘肃武威发现的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的最新研究成果。

    江村大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2016 年江村大墓外藏坑受到盗扰,为确认墓葬保存状态及周边文物分布情况,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考古工作者对江村大墓及其附近的窦皇后陵、薄太后南陵和相传为汉文帝霸陵的“凤凰嘴”地点,进行了系统的考古调查、勘探,并对陵园外藏坑进行了考古发掘,目前基本确认江村大墓为西汉早期汉文帝刘恒的霸陵。

    江村大墓地处西安东郊白鹿原的西端,东北约800米处为窦皇后陵 , 西南约2000米处为薄太后南陵,北部2100米处为原国保单位霸陵所在“凤凰嘴”地点。考古勘探确认“凤凰嘴”地点并无汉代墓葬遗存,排除为霸陵的可能。江村大墓平面为“亞”字形,地表无封土,墓室边长约72米、深30余米,墓室四周发现110多座外藏坑。外藏坑外围有卵石铺砌的陵园设施(暂定名“石围界”),边长约390米,石围界四面正中外侧有门址,推测可能为独立的帝陵陵园(窦皇后陵也有独立的后陵陵园)。江村大墓与窦皇后陵外围发现陵园园墙遗存,推测共处同一座大陵园内,大陵园东西长约1200余米,南北宽约863米。考古发掘了江村大墓的8座外藏坑,出土陶俑、铜印、铜车马器及铁器、陶器等1500余件,铜印印文有“车府”“器府”“中骑千人”“府印”“仓印”“中司空印”等,表明江村大墓周围外藏坑应为模仿现实官署、府库建造。江村大墓的形制、规模均符合西汉最高等级墓葬规格,加之其周边分布窦皇后陵、薄太后陵,专家确认江村大墓为汉文帝霸陵。

    本次考古工作确定了汉文帝霸陵的准确位置,解决了西汉十一座帝陵的名位问题。霸陵双重陵园、帝陵居中、外藏坑环绕的结构布局,与汉高祖长陵、汉惠帝安陵显示出明显的差异,奠定了西汉中晚期帝王陵墓制度的基础,对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制度的深入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人民日报”公众号2021年12月14日)

    材料二:

    孝文帝①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 , 有不便,辄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②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衣绨衣③,所幸慎夫人④,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⑤,欲为省,毋烦民。南越王尉佗自立为武帝,然上召尉佗兄弟,以德报之,佗遂去帝称臣。与匈奴和亲,匈奴背约入盗。然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恶烦苦百姓。吴王诈病不朝,就赐几杖。群臣如袁盎等称说虽切⑥,常假借用之。群臣如张武等受赂遗金钱,觉,上乃发御府金钱赐之,以愧其心,弗下吏。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

    (节选自《史记·孝文本纪》)

    材料三:

    途经秦始皇墓⑦

    [唐]许浑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注]①孝文帝:汉文帝刘恒,初封地是代国。②奉:继承。③绨衣: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④慎夫人:文帝宠爱的妃子。⑤坟:高大的墓冢。⑥切:直率尖锐。⑦秦始皇墓:秦始皇嬴政的陵墓,离汉文帝霸陵较近。秦始皇统治时期严刑峻法,百姓负担很重。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精彩练习】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质量评价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