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次,富兰克林买到一本《旁观者》的刊物,便边读边把几篇文章的大意摘录下来。

    ②接着,就把自己写的与原文比较,发现自己的缺点,就把它改正过来。

    ③几年以后,他模拟原文的风格,写出了一篇篇文章。

    ④这样下来,他不仅掌握了作者的观点,取到了“真经”,而且学习了作者的思维方法,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

    ⑤“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强化记忆、训练思维的好方法。

    ⑥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成功就是由此开始的。

    A: ⑤⑥②③①④
    B: ⑤⑥①③②④
    C: ④③②①⑤⑥
    D: ①②④⑤⑥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五三测】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二)
  •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曾子曰:“吾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乙]孔子于周庙,有敧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宥座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选自《韩诗外传》)

    [注]①敧(qī):倾斜。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ū):哪里,怎么。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五三测】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二)
  • 3. 根据要求默写填空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 。(朱自清《春》)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语文课上,大家以“水”字开始了飞花令比赛,要求每个人写出一句带“水”的古诗。A同学:水何澹澹。B同学:。C同学: 。D同学:山重水复疑无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五三测】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二)
  • 4. 《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中始终贯穿着一个人物形象“我” ,即作者自己。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狗·猫·鼠》中有神往于“老鼠成亲"的没有任何童趣的世故的“我”。
    B: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捉蟋蟀、捕鸟的顽皮好动的“我”,有敢于提出“怪哉”为何物的充满好奇的“我”。
    C: 《五猖会》中有对“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的封建教育不满的“我”。
    D: 《藤野先生》《范爱农》《琐记》中,有苦苦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充满爱国热情的“我”。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五三测】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二)
  •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点绛唇·兰花

    姚述尧

    潇洒寒林,玉丛遥映松篁底。凤簪斜倚。笑傲东风里。一种幽芳,自有先春意。香风细。国人争媚。不数桃和李。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五三测】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二)
  • 6.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五三】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测试
  • 7. 阅读《鹅毛压得父亲喘》,回答问题。

    ①每到冬季,父亲都要去收鹅毛,此时乡下的养鹅人,都会把鹅毛拔下来卖钱。父亲便拿着麻袋和扁担,走村串屯地上门去收,早出晚归。

    ②天一黑,我就跟姐姐站在村口的冷风中,等待父亲的归来。有一年,父亲身体特别弱,“鹅毛担子”一上肩,就大口大口地又喘又咳,为此每次看到父亲,姐姐便会飞快地跑过去,接过他的担子,父亲便如释重负,一下轻松很多。年幼的我很是不懂,那鹅毛担子,分明很轻盈,我曾挑过几次,看似鼓囊囊的两麻袋,其实一点都不重,很轻呀,可为何在父亲的肩上,却是那般沉重,压得他直喘呢?

    ③晚饭后,父亲拨亮带玻璃罩的油灯,借着灯光,将收来的鹅毛,全部摊放在屋内,然后打开家里所有的门,让阵阵萧萧北风穿屋而过——他要一边拨弄,一边利用那又冷又硬的北风,将鹅毛中最轻、最软、最有用处的鹅绒,吹分离开来,另作他用,吹不起来的则卖给毛厂。

    ④如若吹进来的风不够大,父亲就拿扇子去扇,被他扇起的鹅绒,恰似屋外飘扬的雪花,片片雪白,凌空飞舞。父亲一边扇,一边剧烈地喘着、咳着,形单影只地被一片“雪白”若隐若现地裹挟着,碰触着,吞没……他从不让我和姐姐帮忙,而让我们去学习。

    ⑤父亲为何气喘和咳嗽得那么严重,我从不知其因。我更不明白,为何村里别的成年男子,都去集体的队里上工,挣工分,可他却不去,而让柔弱的母亲去?

    ⑥母亲白天上工,晚上还要给有钱人做羽绒鞋,好赚些手工费,供我和姐姐读书,父亲分拣出的鹅绒,正是她做鞋时所需的填充保暖材料。母亲的手很巧,做出的羽绒鞋暖和得很,极受镇上的居民欢迎,尤其是临近春节的腊月,定做羽绒鞋的人很多,母亲要整宿地去做,天快亮时才能和衣躺会儿。

    ⑦更糟的是,我家的泥墙草屋,也在那年的一场暴雪中坍塌了,一家只能住进一间四面都漏风的草棚里。晚上归来,母亲仍要在草棚里做鞋,父亲分过鹅绒后,还得去垒房子一取来半干半湿的田泥,赤脚将它们一脚脚地踩熟,踩得有黏性和劲道,之后再用它们去垒墙。垒一层,晾干后,第二晚再接着垒第二层,如此反复……因为太冷,母亲的双手很快被冻伤,又痛又痒。父亲也喘得、咳得更严重了,但他们继续坚持着。

    ⑧几个月后,泥屋终于垒起来了,春天也到来了,父亲的咳喘渐渐有了缓解;母亲的双手也好了些。他们卖鹅毛和羽绒鞋所得的利润,得以凑齐我和姐姐的学杂费,一家人总算熬过来了。

    ⑨后来,我才知道,父亲当年患有较重的慢性支气管炎,因为怕花钱治疗,只能硬扛着,医生告诫他不要干重体力活,要休息,否则极易发展成肺气肿。可父亲哪肯休息,他坚决要去收鹅毛,因为这活相对轻松些,还能帮母亲。

    ⑩多年后,父亲和母亲相继去世。有一次,我回到老家,在老屋的角落里,惊讶地发现了一小窝的鹅绒,它们轻轻地拢在一起,像落入人间经年不散的流云,泊在母亲留下的鞋样子旁。鹅绒是那么的轻盈,有风掠过,便会飘散。但奇怪的是,它们竟始终在那里,一如当年此时。

    ⑪我终于懂了,当年,压在父亲肩上的担子看似很轻,但对于贫病交困的他来说,却是千钧之担,于母亲也同样如此。可面对薄待他们的那个寒冬 , 父亲和母亲并未屈服、抱怨,而是用尽所有力气,彼此配合,携手抗争,只为他们的孩子一一年幼的我和姐姐,打开一个阳光明媚的未来之春!在当时那个农村普遍贫穷的特殊年代,我和姐姐是方圆几十里地,唯一都读过书,上了大学的姐弟俩,谁也没因贫困而辍学。

    ⑫父亲肩上担起的和母亲手中操持的,虽然只是一片片很轻、很轻的鹅毛,但由此给予我们的爱,却重于泰山。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五三】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测试
  • 8.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听了抗疫英雄的事迹后,我对他们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B: 在焦裕禄故乡博山拍摄的电视剧《绿水青山带笑颜》,刚刚播出就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创下了咄咄逼人的收视率。
    C: 除夕之夜,东营市胜利大街到处灯火辉煌,人声鼎沸 , 热闹极了。
    D: 第一次班会上,班主任老师就告诫我们,努力程度不同,学习效果也会截然不同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五三】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测试
  • 9.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只要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提高语文素养。
    B: 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当前最紧要的民生工作,也是目前实现淄博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
    C: 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是当前面临的紧迫难题,这个难题解决不了,教育的良好生态难以形成。
    D: 上周末,十个学校的同学参加了主题为“厉行节约,从我做起”的综合性实践活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五三】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测试
  • 10.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高( miǎo)    徘( huái)    甲(kuī)    人迹至( hǎn)
    B: 蝉( tuì)    酝( rǎng)    粗( kuàng)    小心翼(yì)
    C: 吝(sè)    黄( yùn)    静( mì)    花团锦(cù)
    D: 清( chéng)    倜( tǎng)    时( shà)    淅淅沥(lì)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五三】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