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该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
    A: 诗歌写景旷远,想象丰富,体现了诗人旷达豪放的胸怀。
    B: “闻道”一句既写出了诗人乍听朋友遭贬消息后的震惊与惋惜,也写出了友人长途跋涉的艰辛和诗人对友人的关心。
    C: 诗人寄愁心与明月,是将自己对友人的同情怀念带给友人,以慰藉朋友破碎的心。
    D: 三四两句中诗人展开想象,并运用了比拟与夸张的手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同步练习
  • 2.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第一句写了哪些事物?写这两个事物的作用是什么?这句景物描写中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同步练习
  • 3.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中,“过五溪”表明了友人怎样的处境(状态)?这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同步练习
  • 4.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中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同步练习
  • 5.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中,明月与轻风本来是没有情感的,作者为什么还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同步练习
  • 6.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中,“直到”的“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同步练习
  • 7.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
    第二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同步练习
  • 8. 填空。
    李白(701-762),唐代著名诗人,字,号,有“”之称。与杜甫并称“”,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风格豪迈潇洒,达到了我国古代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
    在唐代,人们把较少格律限制的诗叫诗(格律:诗、词等关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把唐朝时出现的讲究格律的诗称为诗。
    “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季节的一种气氛。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选取了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通过对 的描写,表达了诗人之情。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同步练习
  • 9. 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将“愁心”形象地寄给“明月”,随朋友直到僻远之地。
    B: 朋友被贬僻远之地,诗人用夜郎之名,使人联想古夜郎国,以见其边远。
    C: 诗人同情友人的不幸遭遇,把“愁心与明月”一起寄给身处夜郎的友人。
    D: 这是一种艺术想象,最能体现诗人内心同情的深切和真挚。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同步练习
  • 10. 下面是对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中,“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B: 次句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C: 后两句诗作者大胆想象,直接袒露自己听到朋友远谪后的内心情感: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是告慰友人并不孤单的一种情怀……
    D: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手法,将“愁心”比“明月”,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