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弯下腰来,火红满眼。我拾起几片红叶一一是白求恩家枫树上的红叶呵。

    ②楼前是绿色的草坪,红叶层层散落其上,看上去分外美丽。

    ③将红叶随手夹在《国际主义展示白求恩作品集》中。

    ④白求恩故居的房屋,是维多利亚时代的建筑。淡绿色的二层小楼,掩映在树木中。

    ⑤直起身来,蓦然回首,那座小楼所有的玻璃窗,竟都是燃烧的火。

    ⑥这就是孕育了白求恩的地方。

    A: ④②①③⑤⑥
    B: ④②①⑤③⑥
    C: ②①③④⑤⑥
    D: ④①③②⑤⑥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12《纪念白求恩》同步拔高练习试题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语境义相同的一项是  (   )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课课练:12 《纪念白求恩》
  • 3.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诵读经典的重要性。(将“重要”改为“必要”)
    B: 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句末加上“的价值追求”)
    C: 保护水资源刻不容缓,每个人都应作为江河卫士。(将“作为”改为“成为”)
    D: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解决问题并深入研究。(将“解决问题”和“深入研究”互换位置)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课课练:12 《纪念白求恩》
  • 4. 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

      白求恩故居,是维多利亚时代的建筑。淡绿色的二层小楼,掩映在树木中。这就是孕育了白求恩的地方,一个地杰人灵的地方。

    ①我拾起几片红叶——是白求恩家枫树上的红叶呵!

    ②弯下腰来,火红满眼。

    ③将红叶随手夹在《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作品集》中。

    ④楼前是绿色的草坪,红叶层层散落其上,看上去分外美丽。

    ⑤直起身来,蓦然回首,那座小楼所有的玻璃窗,竟都是燃烧的火。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课课练:12 《纪念白求恩》
  • 5. 下列说法无误的一项是 (   )
    A: 记叙和议论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记叙文和议论文是两种不同的文学体裁,所以议论文中不允许有记叙的成分。
    B: 《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同志为悼念白求恩同志逝世而写的。文中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
    C: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证、结论。
    D: 《纪念白求恩》一文的文体是记叙文。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课课练:12 《纪念白求恩》
  • 6. 班级开展“走近白求恩”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课课练:12 《纪念白求恩》
  • 7.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纪念白求恩同志(节选)

    朱 德

    白求恩同志是真正充满着共产主义国际主义精神的优秀党员,他的身上,表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纯朴的品质。

    白求恩同志是富于国际主义精神的模范。他清楚地知道,无产阶级如果不能解放一切劳动人民、解放一切民族、解放全人类,就不能解放自己,所以他忠诚地帮助一切被压迫人民、一切被压迫民族争取自己的解放。他曾经参加了西班牙人民反对德意法西斯侵略者和反对本国反革命军阀的斗争,又参加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他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他在致毛泽东同志的一封信中热烈地表示:“我在此间不胜愉快,且深感我们应以英勇的中国同志们为其美丽的国家而对野蛮搏斗的伟大精神,来解放亚洲。”白求恩同志这种国际主义的伟大精神,每个中国共产党员都应该学习。

    白求恩同志的高尚的共产主义品质,还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无限责任心、他的实际主义作风和他对同志对人民的无限热忱。他已五十多岁了,不顾战地的各种危险和困难,亲自跑到火线附近,在炮火下抢救受伤的战士。他说:“一个革命医生坐在家里等着病人来叩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医生应该跑到病人那里去,而且愈早愈好。甚至在意外的情况下,即使不能赶到作战地区,至少也可以在半路上找到伤兵运回后方。”他的技术高明,在我军中为第一位,但仍精益求精,研究在游击战争环境下如何进行医疗工作。他不但以这种极端负责任的精神来发展自己的业务,并且教育了他周围一切人,从医生、护士到勤务、马夫,他告诉他们:“没有哪一件工作是小的,没有哪一件工作是不重要的。”他鼓励他们每个人:“要学习独立工作,不要那半斤八两的帮助。”

    白求恩同志,是一个富于实际主义精神的人。他看到我军许多医生技术水平低,便把教育医生、护士作为自己的职务。他自己写课本,办学校,走到哪里,教到哪里,没有夸夸其谈、言多于行的坏习气。他说:“空谈代替不了行动,话是人们发明来描写行动的,照它的本来的目的去用它吧。”白求恩同志的工作和著述中正充满着这种明亮清透的实际主义的光辉。

    白求恩同志对同志对人民满腔热忱,坦白正直。他对一切伤病员和一切同志、劳动人民,表现了他无限的忠诚热爱。他无条件地帮助他们,平等地看待他们中的任何人,体贴关心,无微不至。他也最坦白正直,批评他们的缺点,严正地指斥他们工作中的毛病,帮助他们改正。凡是受过他治疗或看见过他工作的人,莫不为之感动。至今晋察冀的军民心中,仍怀念着白求恩这个亲切的名字。

    本文与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一文,在提出中心论点的方法上有何不同?
    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阐述论点的?
    本文第2段中的画线句是一个事实论据,说说它可以放到课文《纪念白求恩》的哪个段落中,并说明你的理由。
    本文第3段“要学习独立工作,不要那半斤八两的帮助”一句中的“半斤八两”有何含义?
    本文在表现手法、写作目的上与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一文有什么异同?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课课练:12 《纪念白求恩》
  • 8.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时代楷模,对国家、对民族从来都是满腔热。时代赋予他们纯cuì的心灵,昂扬的精神。我们佩服那些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医务工作者,我们敬仰那些在危急时刻敢于以身xùn职的战士……这个时代,鄙bó怯懦的“胆小鬼”,看不起轻怕重的自私者;这个时代充满的正能量,让我们对未来充满希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课课练:12 《纪念白求恩》
  • 9.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 白求恩同志支持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事迹在中国家喻户晓
    B: 他做事向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 力求尽善尽美。
    C: 有了乐于吃苦的理念和心态,人们就不会在工作中拈轻怕重
    D: 张先生如往常一样,漠不关心地上网查看这一期的双色球开奖结果。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课课练:12 《纪念白求恩》
  • 10. 阅读让·乔诺的《植树的牧羊人》选段,完成小题。

    ①我们一起喝了热汤。饭后,……

    ②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

    ③和牧羊人待在一起,让人心里很平静。第二天,我向他提出,要在他家再住一天。不是我需要休息,而是我很好奇,想知道牧羊人更多的事情。他痛快地答应了。我感觉,没有什么事能打乱他的生活。他要赶着羊群去吃草了。出发前,他把装着橡子的袋子在水里泡了一下。我看到,他没有带木棍,而是拿了一根一米半长、大拇指粗的铁棍。

    ④我假装随便溜达,走在和他平行的山路上。羊吃草的地方在一个山窝里。牧羊人让大狗看着羊群,然后爬到我站的地方。我以为他要来说我,嫌我一直跟着他。可是,他没有。这本来就是他要走的路。他还说,如果我没事,可以和他一起去。

    ⑤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二百米。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他是在种橡树!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看起来他并不在意,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

    ⑥吃过午饭,他又开始选橡子。趁这个机会,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这两万棵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颗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听到这儿,我开始琢磨牧羊人的年龄。他看上去五十多岁了。他说,他五十五岁,叫艾力泽·布菲,原来生活在山下,有自己的农场。可是,他先是失去了独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他选择了一个人生活,与羊群和狗做伴,平静地看着日子一天天的流走。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

    ⑦第三天,我和牧羊人道了别。

    ⑧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待了五年。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薄的酬劳。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不由得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这一带乍看好像没有什么变化。不过,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从昨天晚上开始,我又想起了那个植树的牧羊人。我想,那一万颗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

    ⑨牧羊人还活着,而且,身体还很硬朗。现在,他不再放羊。他说,羊吃树苗,就不养羊了,只留下了四只母羊。他添置了一百来个蜂箱,改养蜜蜂了。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⑩1910年种的橡树,已经长得比我都高,真让人不敢相信。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他还是那么沉默寡言。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在他种的树林里,转悠了一整天。这片树林分为三块,最大的一块,有11公里宽。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

    ⑪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肩膀这么高了。那一大片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⑫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从选文中我们可以看出牧羊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按照括号内的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②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这两万棵树苗中,有将近一半 , 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说说加点字词的表达效果)

    “我”这一人物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着希望与幸福。你认识或听说过这样的人吗?试着为他写一段30字左右的颁奖词。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13《植树的牧羊人》同步提升练习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