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夫君子之

    与时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15诫子书 同步练习
  • 2. 用课文原句填空。
    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15诫子书 同步练习
  • 3. 综合性学习。

    学校将举办以“传承书圣文化,培养审美情趣”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节”。请你结合下列材料,写一段150字左右的宣传语,以激发全校师生参与活动的激情。

    【材料一】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是民族文化的瑰宝。研习、欣赏书法,可以增强书写的美感,增进对中国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材料二】王羲之,东晋书法家,被称为“书圣”。他的书法为历代学书者所崇尚,影响极大。他的《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材料三】王羲之的书法刚健而娟秀,朴素而精巧,直率而蕴藉,飘逸而端庄。今天人们所看到的王羲之书法大多是后人摹写、勾填的,或者从石刻上拓下来的。

    【材料四】“校园文化节”期间将开展“书法知识讲座”“‘王羲之杯’书法大赛”“师生书法作品展”“墨香笔会”等一系列活动。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15诫子书 同步练习
  • 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复儿子书

    来信均悉 , 兹再汇汝日本洋五百元。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 , 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已告罄?汝苟在理应用者,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汝不应若是耳。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且汝亦尝读《孟子》乎?大有为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作。吾儿恃有汝父庇荫 , 固不需此,然亦当稍知稼穑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今汝若此,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余前曾致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老人训也。

    (选文有删改)

    【注释】①此文节选自张之洞回复儿子的书信。②悉:知道。③兹:现在。④汝:你。 ⑤业:已经 ⑥资:钱财,费用。⑦即:就,便。⑧告罄:财务用尽。 ⑨苟:假如。 ⑩特:不过。⑪恃:倚仗,依赖。⑫庇荫:比喻尊长的保护、照顾。⑬固:本来 ⑭稼穑:泛指农业劳动。⑮致:给予。⑯函:信件。⑰毋:不要,不可。⑱负:辜负。⑲训:教诲,教导。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15诫子书 同步练习
  • 5. 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所著文言小说集有《聊斋志异》。
    B: 童话中的故事是虚构的,想象和夸张是它的重要特性。它通过曲折离奇的情节让儿童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C: 《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在殷殷教诲中蕴含深切的希望。
    D: 谦辞中的“家”用于称自己的长辈或亲戚,如家父、家母等,也可以说自己的父亲为“令尊”。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黔峰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6.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本单元的课文,从不同方面诠释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有对人物品行的礼赞,也有对人生经验的总结和思考。白求恩对同志和人民有满腔的热chén(    );植树的牧羊人在一片fèi xū(    )中 ,用自己的双手和顽强的毅力创造了人类的奇迹;一个教导有方的父亲,帮助孩子脱险,让孩子深受启迪,感到惊慌失(    )时,都能应对自如。这些人物令我们感动的结果,是他们彰显的理想光辉和人格力量的原因

    看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热chén(    ) fèi xū(    )惊慌失(    )

    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病句。
    下列对摘录文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实在是没听过②这种声音:③它稍显破碎,好像是乱珠碎玉发出的碰撞之声;开头几乎还有点④病的感觉;然而,歌声之中充满了⑤真诚而又深切的热情,有⑥一股青春的力量,盎然奋发;有⑦一种甜美的滋味,缠绵不绝;有⑧一样无边哀愁,销魂彻骨。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精彩练习】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质量评价作业
  • 7. 根据相关任务,完成整理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精彩练习】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质量评价作业
  • 8. 阅读

    材料一:

    新课标明确规定七至九年级课外的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至三部文学名著,但目前初中生阅读名著的现状不容乐观,下面是红星中学所做的该校初中生名著阅读情况调查。

    材料二:

    快速阅读是一种基本的阅读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尽快地把握全书的内容。特别是像《海底两万里》这样的科幻小说,往往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有扣人心弦的悬念,读者很,急切地想知道故事或者人物的结局,这时不妨采用快速阅读的方式,先把小说读完再说。

    速读可以从平时开始训练,做到以下几点:集中精力、专心致志;默读为主,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至少400字;读的时候视域要宽,不回视,眼睛扫视范围要随训练逐渐扩大;善于抓住书中的关键信息和主要线索,有所取舍。

    [《语文教材七年级(下)》(有改动)]

    我们读一本书,根据兴趣或读书目的的不同,可以分别采取精读或跳读的方法。精读指向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跳读则是主动地舍弃、有意地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这两种方法在同一阅读过程中是可以交替使用的。例如,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的故事,场面宏大,情节曲折,人物个性鲜明,就很值得精读。精读就要细读情节、精思原因、鉴赏人物。

    跳读可以跳过与阅读目的无关或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跳过一些不甚精彩的章节。如书中一些描写人物外貌、打斗场面或环境气氛的诗词,有“说书人”渲染夸饰的痕迹,大多处于“游离状态”,可以略而不读。再有,书中少数降妖伏魔故事,套路雷同,情节简单,也可以跳过。

    在阅读一些长篇著作时可以将精读和跳读结合运用,抓住一部作品的重要内容、精彩片段,加以解读欣赏,忽略那些无关紧要或并不精彩的内容,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

    [《语文教材七年级(上)》(有改动) ]

    材料三:

    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是你抚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工夫么?如果你每天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断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

    关于读书方法,我不能多说,只有两点须在此约略提起: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了解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精彩和你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但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各人天资习惯不同,你用哪种方法收效较大,我用哪种方法收效较大,不是一概而论的。你自己终究会找出你自己的方法,别人绝不能给你一个方法,使你可以依法炮制。

    (朱光潜《谈读书》)

    材料四:

    《西游记》前十回目录

    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

    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

    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

    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

    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

    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

    第九回袁守诚妙算无私曲老龙王拙计犯天条

    第十回二将军宫门镇鬼唐太宗地府还魂

    根据材料一,概括红星中学初中生阅读名著的现状及原因。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请比较教材介绍的阅读方法与朱光潜文中谈到的读书方法有何异同。
    小张所在的学习小组要做一个《西游记》中“孙悟空反抗精神”专题研究,根据材料三的阅读方法指导,说说前十回中,他们应该怎么读。试做具体分析。
    你的同学小王经常不能完成名著阅读的任务,他说:“学习本来就很忙,哪有那么多时间看名著?”你将怎样劝说他?结合材料给他三条具体的建议。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精彩练习】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质量评价作业
  • 9. 阅读

    我在教丁香树开花

    刘继荣

    ①第一次遇见那少年,是初冬。午后的阳光暖得像春天,小小的蛋糕店里,溢满了糕点刚出炉的香,仿佛每个人都幸福。

    ②店旁有所小学,放学后,煞是热闹。此时,顾客不多,店主夫妇悠闲地聊着天,谈到门前那棵不开花的丁香树,一个打算挖掉重栽,一个说再等等看。老奶奶的语气里带了气恼:“我六十岁了,又不是六岁,等不了那么久!”老爷爷笑:“明天起我就教它开花,保证到春天就学会了。”

    ③我不禁莞尔,拎着盛糕点的纸袋,准备离开。身后忽然有人叫道:“阿姨偷走我们的点心啦!”我大惊,转头,那位个子高高面庞稚气的男孩,正是冲我喊叫的。有位中年人向我点头致歉,边揽住男孩的肩,努力安抚道:“你看,我们的点心在这里呀!”他打开手中纸袋,里面的点心与我的一模一样。少年恍然大悟:“原来,是我们偷了阿姨的呀!”大家都笑了,连正在生气的老奶奶也笑得眼睛弯弯。

    ④那位父亲温和地解释了很久,再加上我的说明,男孩才弄明白大家谁都不是小偷。他用双手蒙住脸,向我道歉,那模样似乎只有三岁。

    ⑤父亲平静地告诉我,儿子十九岁了,他一直都在努力学习说话、购物、坐公车等基本技能,希望再有十九年的努力,他能变成一个像大家一样的普通人:工作或失业,恋爱或失恋,结婚或独身。

    ⑥父亲头发斑白,语气平和。这十九年来,他们一定有一段漫长的故事,有他们共同承担的无数往事,还有点点滴滴积攒起来的勇气与人生经验。可我什么也没问,只是目送这对父子远去。那棵丁香树,默默与我站在一起。我想:老爷爷将会怎样教它开花呢?

    ⑦天越来越冷,丁香树只余纤纤弱枝。我常常在蛋糕店遇见这对父子。我发现,儿子没有安全感,只要离开父亲几步,就会惊慌失措,语无伦次。爸爸让他买东西,老夫妇每次都会鼓励他。他成功后,父亲会向老夫妇以及后面耐心等待的客人再三道谢。他说,儿子特别喜欢这间店,这是他能记得的最远的地方。出来的时候,男孩喜欢站在丁香树下,与树比一比身高。老奶奶逗他:“谁高呀?”男孩大声回答:“我高!”这时候,他很像很像一个普通人。

    ⑧爸爸渐渐拉开与儿子的距离,每次似乎只有一步。后来,他退到店外。儿子时不时扭过身子,见父亲就在丁香树下,便长吁一口气,抹抹鼻尖上的汗。

    ⑨一个春天的周末,男孩居然独自来到蛋糕店。我不禁一喜,见他忐忑,又隐隐担忧。今天顾客特别多,有个小女生过生日。丁香树下的两张桌子被拼到一起,坐满了笑语盈盈的小伙伴。店主一个人忙,他说老妻在楼上,怎么叫都不肯下来。又在为丁香树不开花的事不高兴了,为了给她个惊喜,已经找人来挖树了。男孩神色愈发紧张,嘴唇哆嗦着 , 欲言又止,只是摇头,最后男孩缓缓张开双臂 , 蹲下去,再站起来。一句话哽在胸口,如一朵花哽在树丫,他只能以这种方式表达。

    ⑩忽然,男孩的目光充满惊喜。他的父亲出现了,也许,他一直都在附近,像魔咒被解除,男孩开口,一个字一个字地说:“我在教丁香树开花,不要挖掉丁香树。”

    ⑪老奶奶匆匆下来了,她气喘吁吁地向男孩保证:永远不会挖掉这棵丁香树,会一直等着它开花,如果不开,也没有关系。

    ⑫掌声、欢呼声,让我的鼻子隐隐发酸。在这座小城里,我们陌生又熟悉,有时相遇,有时忘记,有时彼此守护,彼此学习。

    我们相互学着开放,学着摇曳,学着在经历过最深的恐惧绝望以及厌倦之后,仍会或羞怯,或放肆地释放出心里最明净的温柔。

    (有删改)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精彩练习】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质量评价作业
  • 10. 2020年6月21日,班内开展“我终于读懂了您——父亲”专题实践活动,邀你参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过关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