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节选)

    ①(美国记者斯诺随一支护送物资的红军队伍去往保安,途中“说故事的好手”亲历了南昌起义的红军指挥员李长林给他讲了一个又一个趣闻轶事。)

    ②“传说贺龙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一个苏区。那是早在一九二八年,贺龙躲在一个村子里,同哥老会的兄弟们策划起义。这时有几个国民党收税的来了。他就率领村里的几个人袭击收税的,用他自己的一把刀宰了他们,解除了他们的卫队的武装。从这一事件中,他缴获了足够的手枪和步枪来武装他的第一支农民军。”

    ③贺龙在哥老会中的名声遍及全国。红军说,他可以手无寸铁地到全国任何哪个村子里去,向哥老会说出自己的身份后,组织起一支部队来。哥老会的规矩和黑话很难掌握,但是贺龙的“辈分” 最高,因此据说曾经不止一次把一个地方的哥老会全部兄弟收编进红军。他的口才很好,李(长林)说贺龙说起话来能“叫死人活过来打仗”。

    ④“贺龙的外表怎么样?”我问李。

    ⑤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他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他生活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有一次他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马,这匹马给敌军俘获了。贺龙又去打仗夺回来。结果真的夺了回来!

    ⑥有一次贺龙逮到了一个名叫波斯哈德的瑞士传教士,军事法庭因他从事所谓间谍活动,“判处”他监禁十八个月。贺龙开始长征时,波斯哈德牧师的徒刑还没有满期,因此奉命跟着军队走,最后刑期满了以后才在途中释放,给旅费前往云南府。使得大多数人感到意外的是,波斯哈德牧师对贺龙并没有讲什么坏话。相反,据说他说过,“如果农民都知道共产党是怎样的,没有人会逃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红星照耀中国》阅读训练题
  • 2. 阅读下面选段,并回答问题。

    “我认为他的基本特点就是天性极端温和”,当别人请他的妻子康克清谈一谈她认为她的丈夫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性格时,她说道,“其次,他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第三,他喜欢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

    “他喜欢运动,但是也喜欢读书。他仔细订出读书计划,熟读政治、经济的书籍。他也喜欢跟朋友们谈天,有时也开开玩笑,虽然并不像毛泽东那样幽默。他一般没有脾气,我从没有跟他吵过嘴,但他在战斗中却要发怒。打仗时他总是在前线指挥,但没有受过伤。”

    以上选段选自《红星照耀中国》,选段中的红军将领“他"是(人名)。
    根据选段内容,请概括这位红军将领的形象特征。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吉林省名校调研系列卷2022年九年级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卷
  • 3. 你校与水顺红星中学是结对学校。红星中学某班原拟定7月与你班开展的“伟人故里行”联谊活动因疫情改为“云上游湘潭”,请你参加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
    难度: 困难 题型:真题 来源:湖南省湘潭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 4. 根据名著内容填空。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作者是,题目中“红星”象征着
    他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竞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作为美国的新闻记者,他在华采访的主要地点是
    作者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这次“大迁移”指的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红星照耀中国》阅读效果检测题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选文中提到的“政变”发生在年,是由发动的。
    “这场军事政变”的结果如何?有何历史意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红星照耀中国》阅读效果检测题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答题。

    在大草地一连走了十天还不见人烟。在这个沼泽地带几乎大雨连绵不断,只有沿着一条为红军当向导的本地山民才认得出的像迷宫一样的曲折足迹,才能穿过它的中心……

    上文选自《红星照耀中国》,请简述该书的主要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曾更名为《西行漫记》,请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更名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红星照耀中国》阅读效果检测题
  • 7. 斯诺认为毛泽东主席是一个既能领导远征又能写诗的叛逆者,并把他写的关于长征的旧体诗附在文中。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简要概括这首诗涉及的长征的具体事件及所展现的红军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红星照耀中国》阅读效果检测题
  • 8.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讲好中国故事。

    目录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通过红色大门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遭白匪追逐

    造反者

    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在长沙的日子

    苏维埃运动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同红色农民谈话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真正的”红军

    彭德怀印象

    为什么当红军

    游击战术

    红军战士的生活

    (有删节)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红星照耀中国》阅读效果检测题
  • 9. 下面是《红星照耀中国》中有关四位红军领袖的评价,其中不匹配的一项是(   )
    A: 毛泽东——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他说话平易,生活简朴,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还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
    B: 周恩来——他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的知识分子,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C: 彭德怀——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能吃苦耐劳,是个很活泼的人。
    D: 贺龙——他对自己的无产阶级出身很是自豪,他常常笑着称自己是个“苦力”,他的自豪的热情未免有点幼稚天真,但是极其真诚。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红星照耀中国》阅读效果检测题
  • 10. 《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作者是(国籍)著名记者,1936年6月他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的西方记者。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红星照耀中国》阅读效果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