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填空。
                           ,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②爱惜芳心莫轻吐,                      。(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 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④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
                           , 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⑥临风一唳思何事,                   。(白居易《池鹤》)
    ⑦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⑧诗家清景在新春,                     。(杨巨源《城东早春》)
    ⑨《陋室铭》中描写陋室自然环境优美的句子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2. 阅读下面的短文。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阿长与〈山海经〉》

    根据选文内容概括出“我”心理变化的过程。
    轻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我”为什么把阿长送的《山海经》看做“最为心爱的宝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3. 下面是一名同学摘抄的一段材料,请你按要求进行修改。

    钱锺书去世后,杨绛以全家三口人的名义,将高达八百多万元的稿费和版税全部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杨绛与钱锺书一样,出了名的不喜过生日,[A]九十岁寿辰时,她就为逃避不被打扰,专门躲进清华大学招待所住了几日以“避寿”。[B]她早就借翻译英国诗人兰德那首著名的诗,无声的写下自己心语:“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A句有否定不当的语病,可将“”一词删去。
    B句语序不当,修改意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全国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课练:11 老 王
  • 4. 仿写句子。

      爱心是一场洒落在久旱土地上的甘霖,使心灵枯萎的人得到情感的滋润;爱心是一首飘荡在黑夜里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使;爱心是,使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全国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课练:11 老 王
  • 5. 语文能力。

    ①《长歌行》这首诗以景寄情,有情入理,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 的人生哲理。
    ②《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写洞庭湖浩大气势的名句是:___________
    ③《石壕吏》一诗中,暗示老妇人已经被抓去服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④我国古代有许多描写莲花的诗句,请写出一句课外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中日钓鱼岛之争中,日本政府的强硬态度和歪曲历史,频繁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让我们发现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请列举和战争有关的一则名句。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6.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①(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
          ②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________(A、攻破 B、突破 C、冲破 D、打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30万人。21日下午5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西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文中的第①段是这篇消息的__________部分,括号内的字是新闻的电头,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精确到“时”暗示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两次出现“至发电时止”,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闻一般以记叙为主,要求“用事实说话”,但也可以适当地穿插一点议论。选文即从①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两方面议论了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

    给文中横线上选填一个恰当的词语___________。(A、攻破 B、突破 C、冲破 D、打破)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7.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瑞典国 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_______(bān)发了诺贝尔奖。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今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_______(zhuó)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_______(pō)有建树。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精彩练习】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 8.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注解:①值:适逢。    ②郡:此指城。   ③相视:看望你。④败义:毁坏道义。⑤一:整个         ⑥班军:调回出外打仗的军队。

    选出与“我辈无义之人”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今死矣,子速去。
    ②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③友人有疾,不忍委之。

    你从本文中获得了哪些启发?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9. “秦皇汉武”中“秦皇”指,“汉武”指;“唐宗宋祖”中“唐宗”指,“宋祖”指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同步练习
  • 10.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A]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B]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渔人甚之。(              )
    ②寻病终。(           )
    ③货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            )
    ④盗窃乱贼而不(             )

    后人根据这两段总结出两好多成语,请在横线上任意写出4个。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②盗窃乱贼而不作。

    你读了这两段选文,你认为桃花源人的生活和大同社会的生活各有什么特点?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