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对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宅边有五柳,因以为号焉。译文:因为住宅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
    B: 或置酒而招之。译文: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
    C: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译文:他一来就要把酒喝光,约定自己一定要喝醉。
    D: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译文: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五柳先生传》同步练习
  • 2. 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五柳先生传》同步练习
  • 3.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      )

    A: 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于是自号“五柳”。
    B: 他有嗜酒的天性,经常在家里喝得酩酊大醉。
    C: 他喜好读书,但不死抠字句。
    D: 他虽然贫穷,但是安之若泰,以文自娱。
    难度: 中等 题型:易错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五柳先生传》同步练习
  • 4. “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五柳先生传》同步练习
  • 5. 文段中连续使用了七个“不”字,请说说本文为什么多用否定句?

    难度: 中等 题型:易错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五柳先生传》同步练习
  • 6.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馅》

    甲段文字中直接表现作者性格和品质的语句是 。乙段文字中统领全文、点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

    甲乙两段文字表现了作者共同的情怀和志趣,试加以概括。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五柳先生传》同步练习
  • 7. 王勃传(节选)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①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②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③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尤喜著书。

    【注释】①宿:事先。 ②沆然:轻松、愉快之意。 ③矍然:惊惶的样子。 寤:睡醒。


    用“/”画出下面句子中该停顿的地方。

    引 被 覆 面 卧

    解释文中加线词的意思。

    ①宴    ②遣    ③辄      ④易

    文中加方框的“寤”意思与学过的《狼》一文中“  ”(填一词)的意思相反。

    对句子“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五柳先生传》同步练习
  • 8. 读课文《五柳先生传》,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  )

    A: 本文是陶渊明托名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作者的自画像。
    B: 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自己)读书、饮酒、写文章的三大志趣。
    C: 文章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突出了其高洁的志趣和人格,使笔调诙谐。
    D: 文章最后两句设问的话是赞语的实质,与“不慕名利”相照应,体现了先生的特点和优点。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五柳先生传》同步练习
  • 9. 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这一句把五柳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暗示他是一位隐士。
    B: “好读书,不求甚解”反映他读书的浮躁,理解不够深入。
    C: “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说明他是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人。
    D: 上段文字是从性格、生活和志趣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五柳先生传》同步练习
  • 10. 文中有“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的句子,请你结合五柳先生的《桃花源记》说说他的“志”是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五柳先生传》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