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改正错别字

    粗制烂造     翻来复去      正经危坐   

    诚皇诚恐       无可置凝      藏污纳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我的第一本书》同步练习
  • 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追寻书籍的味道

    尤  今

    小时家穷,肚子像歉收的田地,老是空荡荡的;可是呢,精神却长年吃着奢华的鲍鱼海参。把精神喂得饱饱的,是书籍。

    捉襟见肘的父母,餐桌上可能只有青菜豆腐,可是,屋子里,书本永远不虞匮乏。

    晚餐过后,便是一家子进入文字世界的大好时光了。一人读书和一家读书,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新买的书,有淡淡墨香,非常好闻,它能把一瓣瓣心叶都熏得香香的;屋内此起彼落的翻动书页的声音,宛如天籁。

    明明只是一本书嘛,可是,握在手里,大家却变成了哭笑难以自主的傀儡。爸爸捧书哈哈大笑的那一刻,却见进入悲情世界的妈妈眼噙泪光;爸爸在严肃的政论书中忙忙碌碌地写着眉批的当儿,妈妈却高高兴兴地在她所寻获的妙言妙语底下画线。当字里行间闪出了睿智的思想亮光时,父母亲总会兴奋地读出来,让彼此分享精神的资产。

    我们几个孩子呢,在盈屋的暗香里,随意抽选散置四处的书来读。在那略识字的年龄里,只能一知半解地读、懵懵懂懂地读;读着、读着,读懂了,一颗心,便跳舞。

    阅读,这个美丽的嗜好,就像种子,在我们四兄弟姐妹的心田里萌芽、茁长,一直长呀长的,迄今,已长成了根深叶茂的巨树了,丝毫撼动不得。

    书籍,于我们而言,无所不能。

    当生活的小舟遇上了惊涛骇浪时,书籍是令我们安心的避风港;当超负荷的工作把我们的心揉成一叶咸菜时,我们以书籍抚平内心的皱褶;当难以化解的忧伤把我们逼进黑暗的死角时,书籍便是一束束亮丽的阳光;当我们的思想患上营养不良症时,书籍就充当了我们的维他命。

    书籍之所以会深深地嵌进我们的血肉和骨髓里,紧密地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追溯原因,是父母从小就以“身教”的方式让我们知道,书籍是精神“永远的伊甸园”;它既是小孩的棉花糖,也是成人的花生糖;棉花糖软而可口,花生糖硬而适口,都能给生命的味蕾带来怡人的甜味。

    现代阅读风气不盛,分析年轻人不爱阅读的因素时,较易人都归咎于娱乐多元化、课业繁重或工作压力太大,让他们无暇分心或分心乏力。

    不是的。我认为真正的关键是:童年时,他们不曾用书籍把精神养肥,成年之后,当然不会“食髓知味”地追寻书籍的味道啦!

    不读课外书,可以有千万个不同的借口。阅读课外书,原因却只有简简单单的一个:快乐。当父母用美食和玩具堆砌孩子的童年时,孩子当然快乐,可是,那种快乐,是甜而短的,它不能无止无尽地延伸到成人的世界里;然而,如果高瞻远瞩的父母能把年幼的孩子引进文字的世界里,就等于给了他们一份终生保值的礼物。

    近日,与思齐聊天,她以温暖的语调忆述她那“贫瘠得十分璀璨”的童年。她说:“当年,家在福建。尽管家境贫苦,可家人还是给钱让我去租书来看。5分钱租一本,几天内得还。于是,一目十行,飞快地读,还分秒必争地把自己喜欢的篇章逐字逐句逐行地抄录下来。把笔记本子收在一口箱子里,一本叠一本,抄了很多本。箱子满了,便买个锁头锁起来,满箱都是奇珍异宝哪!到新加坡定居多年了,那口大箱子,还好好地留在福建老家呢!”

    这个有着丰实童年的女子,现在,从事出版行业,以文字去喂养万千读者的精神。

    爱读书的人,人生各自精彩,而读书的嗜好,必须从小养起。

    (选自《小品文》2012年第3期,略有改动)

    【注】①不虞:不忧虑。虞,忧虑。

    书籍的“味道”除了书的墨香、全家共读的温馨,还蕴含着其他什么“味道”呢?请依据文本作答。(至少答出两点)


    文章的后面写思齐读书这一内容,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我的第一本书》同步练习
  • 3. 阅读《书的征服》(节选),回答问题。

    书的征服(节选)

    蒋子龙

    假若这个世界上没有书,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呢?

    精神失去了阳光,思想无法传播,知识不能保存,语言失去意义,人们的生活残缺不全,生命将变得无法忍受……

    书有说不尽的好处。正因为如此,书才有强大的征服性和侵略性。我怕搬家就是怕搬书,所谓搬家主要就是搬书。每次搬家在家人和帮忙者的一再怂恿下都不得不扔掉一些书。逢年过节,把屋子收拾利索,长了能维持几个月,短了不消几天,屋子里又乱了,主要是书在捣乱,到处是书堆。外出总忍不住要逛书店,逛书店就不可能不买书。新书、准备要看的书、看了一半的书、写作正用得着的书、有保存价值的书,占据了我的房子的绝大部分空间;而且还不断扩展,每时每刻都在蚕食供我存身的那块空间。这不是侵略是什么?我舒舒服服、自得其乐地接受这种侵略和征服。

    书不仅征服时间和空间,更征服人的大脑。但是,倘若一个人只是被书征服,而没有征服书,充其量也只能算个书虫子。正如培根所说,把自己的大脑当成草地,任别人的思想如马蹄较易践踏。那样的话,再好的书也将失去其魅力和价值。

    会读书的人都懂得征服书。

    学生们有这样的体会:一册很厚的新书,会愈读愈薄,到期末考试的时候就剩下那么几道题了。这叫吃透了,掌握了,征服了知识。

    读其他的书也一样。即便先被书征服,最后还是要反过来把书征服。

    书能够给人提供多种选择:生命的选择,思想的选择,生活的选择。书里有各种各样的人生,使我们生活在自己选择的时代里。在自己的生命之外,还可以再补充别的自己所需要的人生,可以拥有多种人生经历。每看一本书就是进入那个作家的头脑之中,了解他的思想、感情、经验和智慧。

    读书需要选择。如果不善选择,一生什么事都不干,光读别人的书也读不完。那又有什么意义呢?读,失去了意义;书,也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我的办法是,翻遍所有能接触到的书,因为不亲自翻一翻就不知好坏,难以取舍;然后把那些没有什么价值的书扔掉——这种价值的评定是没有什么统一的惟一的标准的,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一本书就像一根绳子,只有当它跟系着或捆着的东西发生关系时,它才有意义。同是一本书,对有的人毫无价值,对另外一个人说不定就有点用处。

    读书的功夫要下在需要认真阅读、仔细品味的一类书上。这类书能满足你的精神需要,激发你的才智,帮助你完善自己。你要征服的也是这样的书多好的书也不是供香客朝拜的祀奉物。

    还有一些是供你消遣、娱乐的书,可在沉闷的旅途上,在紧张疲劳之后,在工作之余,以及在睡不着觉的时候去读,而不必用正规的时间。我现在真感到时间宝贵,浪费不起,好像一天不再有24小时,只剩下20小时或18小时,其余的时间被电视和其他一些不用动脑子的活动占去了。我的窗台上和写字台周围书刊堆得过高了,就反省自己是不是读书的时间减少了,于是拼上几个晚上,把功课补齐。

    当然,还有一部大书,每个人都需要终生不懈地精读粗读苦读喜读,它就是生活这部活书。读它不能代替读印刷的书;同样,读印刷的书也不能代替读它。

    作者说,书有“强大的征服性和侵略性”。书的“征服性”和“侵略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11段中写道:“你要征服的也是这样的书。”“这样的书”有哪些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我的第一本书》同步练习
  • 4.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意思。 

    ①我是怕他看见那本凄惨的课本生气。

    ②父亲是一个十分温厚的人。 

    ③他很了解乔元贞家的苦楚

    ④我早已把狗调教好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我的第一本书》同步练习
  • 5. 请仿照下面句子,再写几句话,使之构成排比句式且话题统一。

    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朵花的花园;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只鸟的树林;

     仿写: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我的第一本书》同步练习
  • 6.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

    我就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我的第一本书》同步练习
  • 7. 读课文《我的第一本书》,体会“他居然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中的“居然”的表达作用。( )

    A: 表现父亲的手巧。
    B: 表现“我”的惊喜。
    C: 表现父亲对“我”和乔元贞的关爱。
    D: 既表现父亲的手巧,也表现“我”的惊喜。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我的第一本书》同步练习
  • 8.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我一句:“不错”。
    B: 为了好写,后来父亲把我的名字中的“承”改作“成”。
    C: 脸又黑又皱,脊背弓得像个“驮灯狮子”(陶瓷灯具)。
    D: 我才知道除了《国语》之外,本来还应该有《算术》和《常识》,因为“弄不成”弄不到这两本书,我们就只念一本《国语》。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我的第一本书》同步练习
  • 9. 下列词语中词性完全一致的一组是(  )。

    A: 愁苦 崇敬 赞美 晾晒
    B: 掺和 奥秘 凄惨 酷似
    C: 温厚 欣慰 荒寒 幽默
    D: 昏黄 磨蹭 金黄 稀奇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我的第一本书》同步练习
  • 10.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是开春上的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
    B: 通过一晚上的修修补补,让书成了完完整整的两本。
    C: 前几天一位诗人来访,看见我写的这个在稿纸上的题目,以为是写我出版的第一本诗集。
    D: 父亲在北京大学旁听过,大革命失败后返回家乡,带回一麻袋书和一箱红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我的第一本书》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