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按要求填空。
    ①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 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 咏梅》)
    ③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孔孟论学习》)
                            , 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
    ⑤何夜无月?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想象奇特,形象优美的句子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2. 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请描述出诗中早春景色的特点。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
  • 3. 默写填空。
    ①俗子胸襟谁识我?                    。(秋瑾《满江红》)
                     , 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③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                。(李清照《渔家傲》)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4. 古诗文名句默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任务。古诗文中也常有许多名句,引领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国家有危难时,我们可以用文天祥《过零丁洋》中“                       ”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自己;当人生困厄坎坷时,我们可以用李白《行路难》中 “                    ”的乐观豪迈来自勉;当人生一帆风顺时,我们可以用课文《〈孟子〉二章》中“                 ”的远见卓识来自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5.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 可以攻玉。     
    ②耳闻不如目见,       
            , 草色入帘青。 
    ④土地平旷,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⑤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 “                         ” ,以生动的艺术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⑥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 “                      ”两句与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都选用典型意象点染意境,可谓诗中有画,情景交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6. 阅读下列两篇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略无处   ②飞其间   ③势竞上   ④鸢飞天者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根据提示填空。
    甲乙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              和水的                   等共同特征。

    甲乙两文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7.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伯乐一过冀北之野①,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②,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郡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马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③。”

                                                                                                                                 ——节选自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注】:①马多天下:马比天下其它地方多。②不为虚语矣:不算是虚夸之语了。

    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
    ①或:                                 ②食:                                 ③策:                                          ④野: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骈死于槽枥之间。
    ②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   

    读甲文,说说造成千里马被埋没和被摧残的原因有哪些?

    甲乙两文都有人说“无马”,你是怎么看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8.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完成各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请对这首诗中画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9.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问题。
    《醉翁亭记》节选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 树林阴翳      翳:            
    ② 太守谓谁      谓: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体现了太守的什么思想?

    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10. 阅读《生命如四季》,然后答题。
                                                                                                         生命如四季
            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着我锈钝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可我懂得我没有权利逃避,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所给予我的责任。我须问为什么,也无须想有没有结果。我不应白白地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该自艾自怜命运怎么这样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我要做的是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到我的犁头上去。我绝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夏天,我曾因天旱,站在地头上,焦灼地盼过南来的风,吹来载着雨滴的云朵。那是怎样的望眼欲穿、望眼欲穿呐!盼着、盼着,有风吹过来了,但那阵风强了一点,把那片载着雨滴的云朵吹了过去,吹到另一片土地上。我恨过,恨我不能一下子跳到天上,死死地揪住那片云,求它给我一滴雨。那是什么样的痴心妄想!我终于明白,这妄想如同想要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于是,我不再妄想,我只能在我赖以生存的这块土地上,寻找泉水。
            秋天,我和别人一样收获。望着我那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酸又苦的欢乐。但我并不因我的谷粒比别人干瘪便灰心或丧气。我把它们捧在手里,紧紧地贴近心窝,仿佛那是新诞生的一个自我。
            富有而善良的邻人,感叹我收获的微少,我却疯人一样地大笑。在这笑声里,我知道我已成熟。我已有了一种特别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我的邻人不知和谷物同时收获的还有人生。我已经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悟过……细细想来,便知晴日多于阴雨,收获多于劳作。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到了冬日,那生命的黄昏,难道就没有什么事情好做?只是隔着窗子,看飘落的雪花、落寞的田野,或是数点那光秃的树枝上的寒鸦?不,我将冷静地检点自己:我为什么失败,我做错过什么,我欠过别人什么……但愿只是别人欠我,那最后的日子,便会心安得多!
            但我还是有事情好做,我将把这一切记录下来。人们无聊的时候,不妨读来解闷;怀恨的人,也可以幸灾乐祸地骂声:活该!聪明的人也许会说这是多余;刻薄的人也许会敷衍出一把利剑,将我一条条地切割。但我相信,多数人将会理解,他们将会公正地判断我曾做过的每一次。
            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

    作者开篇以“生命如四季”点明题旨,在文中作者给“四季”赋予了深刻的寓意,请结合文意用简要的语言仿照“春天,少年时期,耕耘人生”的句式,概括出人生其他三个阶段的生命特点。

    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喻义是什么?请结合文意理解,并简要归纳概括。
    ①夏日,我曾因干旱 , 站在地头上,焦灼地盼过南来的风,吹来载着雨滴的云。
    ②望着我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酸又苦的欢乐。

    文中作者说“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为什么?下面选项中对此理解正确的项是

    自然万物,皆可启发人之性情,寄托人之思想。朔方的雪让鲁迅先生看出了战斗的精神;扑火的飞蛾,寄寓了巴金对光明的追求……请从下面所给事物中选择一项,谈谈你的所感所想。
    梅花,鹰,风筝,云,烛。

    《雨之歌》中,诗人这样写道: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撒下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壑装点。  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王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请你也仿照这样的句式,写两句《风之歌》或者《云之歌》。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