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这两句诗中描述的乡村聚落类型是(    )
    A: 农村
    B: 牧区
    C: 渔村
    D: 林场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9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同步测试题:第一单元第二课乡村与城市第一框  乡村聚落
  • 2. 读“沙漠中的绿洲景观图”,该地区的民居建筑“墙体厚,窗子小”,这是因为(    )

    A: 气候寒冷
    B: 盗贼猖獗
    C: 昼夜温差大,风沙也很大
    D: 降水稀少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9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同步测试题:第一单元第二课乡村与城市第一框  乡村聚落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李丽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四面环山,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在6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一万多勤劳朴实的村民。为了使家乡更美好,他们每天都辛勤地劳动着。终于,家乡与外界相连的公路更宽了,学校的设备更先进了,山上的树木更绿了,果树上的果实更沉甸甸了,村民们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李丽的家乡属于什么聚落?
    李丽家乡的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方式主要是什么?
    举例说明该聚落的分布、形态等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9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同步测试题:第一单元第二课乡村与城市第一框  乡村聚落
  • 4. 一般来说,山区的村落比平原地区的村落(    )

    ①规模大  ②规模小  ③民居分布紧密  ④民居分布分散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9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同步测试题:第一单元第二课乡村与城市第一框  乡村聚落
  • 5. 下列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组合不正确的是(    )
    A: 冰屋——北极地区终年寒冷
    B: 窑洞——中国黄土高原黄土深厚
    C: 高脚屋——东南亚地区高温多雨
    D: 平顶房——中国南方潮湿多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9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同步测试题:第一单元第二课乡村与城市第一框  乡村聚落
  • 6. 造成中国云南省的傣族民居和沙特阿拉伯的乡村民居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数量多少
    B: 生产方式差异
    C: 社会活动迥异
    D: 自然环境差异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9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同步测试题:第一单元第二课乡村与城市第一框  乡村聚落
  • 7. 一般情况下,聚落分布比较密集的地方多位于(    )
    A: 高原、山地地区
    B: 热带雨林地区
    C: 荒漠地区
    D: 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9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同步测试题:第一单元第二课乡村与城市第一框  乡村聚落
  • 8. 下图为福建沿海某岛屿依山傍海而建的石厝(当地传统民居),当地盛产“石头和台风”。据下图回答下题。

    当地传统民居的特点是(    )
    传统民居这样设计主要是为了(    )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试卷(历社部分)
  • 9. 城市不但是人们从事现代经济活动的场所,也是展示现代生活方式的橱窗。下列体现城市聚落特点的是(   )

    ①高楼林立,交通发达

    ②设施完善,生活便利

    ③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

    ④人口密度小,流动性弱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历社综合库
  • 10. 平原地区的村落与山区的村落相比,主要特点是(   )

    ①规模更大    ②呈带状分布

    ③呈团状分布    ④相对集中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历社综合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