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杭州市民有清明吃青团子,端午吃粽子,冬至吃年糕的习俗。人们从饮食习惯中不难发现,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应该是(    )

    A: 小麦
    B: 玉米
    C: 水稻
    D: 青稞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历史与社会模拟试卷19
  • 2.

    人们因地制宜,创造着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阅读图表,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甲、乙两区域典型城市气温、降水资料

      项目

    城市

    1月份

    7月份

    年降

    水量

    (mm)

    日均最高温

    (℃)

    日均最低温

    (℃)

    日均最高温

    (℃)

    日均最低温

    (℃)

    喀什市

    0

    -10

    32

    18

    64

    成都市

    10

    3

    30

    22

    904

    据图甲乙区域地形图,判断甲、乙两区域分别所属的地形区,并说出其共同的地形特点。

    结合材料一,二,从两地不同气候特点角度来分析产生不同农业生产特色的原因。

    甲区域人们在发展绿洲农业过程中,创造了何种灌溉设施?请你为该区域农业发展再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历史与社会模拟试卷3
  • 3.

    都江堰是我国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甲是高原,乙是(河流),丙是(城市)。

    结合材料分析在岷江中游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自然原因,并说明该水利工程的伟大之处。

    四川谚语“天府美自古堰来”蕴含了哪些道理?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2016年浙江省历史与社会中考衢州卷
  • 4. “五四”运动爆发前,发起创办《新潮》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先驱的衢州籍国学大师是

    A: 毛子水
    B: 徐存
    C: 蔡元培
    D: 胡适
    难度: 简单 题型:真题 来源:2016年浙江省历史与社会中考衢州卷
  • 5.

    人们因地制宜,创造着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阅读图表,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表1:甲、乙两区域典型城市气温、降水资料

    1月份

    7月份

    年降

    水量

    (mm)

    日均最高温

    (℃)

    日均最低温

    (℃)

    日均最高温

    (℃)

    日均最低温

    (℃)

    喀什市

    0

    -10

    32

    18

    64

    成都市

    10

    3

    30

    22

    904

    据图5、图6,判断甲、乙两区域分别所属的地形区,并说出其共同的地形特点。

    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两地形成不同农业生产特色的自然原因。

    甲区域人们在发展绿洲农业过程中,创造了何种灌溉设施?请你为该区域农业发展再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2016年浙江省历史与社会中考嘉兴卷
  • 6.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中国的金融中心上海开辟了第二条战线,以图摧毁中国进行战争的经济能力。出乎意料的是,蒋(介石)在那里投入了最精良的德式训练的部队——第八十七师和八十八师——该部相当成功地阻挡了敌军的推进达三个月之久。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全国所有的省市都有货物经过上海港装卸或转口,上海港与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有来往,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均位居世界第一。截止2015年末,上海市各类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超过10万亿元。这些资金通过项目投资、贷款等方式流向其他省份和国家,促进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

    近代史上,上海成为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据图7分析其原因。

    写出材料二中两个师所参加的会战的名称和意义。

    结合材料三,分析上海是如何发挥其经济中心的辐射作用的。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2016年浙江省历史与社会中考嘉兴卷
  • 7. “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形容的是(    )  

    A: 长江下游的景观
    B: 黄河下游的景观
    C: 海河中游的景观
    D: 黑河下游的景观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测试
  • 8. 观察“太湖流域图”,回答问题。

    请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河流或湖泊名称。

      A B

    从图中可以看出,太湖流域城镇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此特点?

    苏州素有“江南水乡”之美称,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8。你认为造成苏州缺水的原因是什么?

    新时期水乡城镇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应如何解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六章单元测试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四川盆地又称为巴蜀盆地、信封盆地或紫(红)色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它由连结的山脉环绕而成,位于中国腹心地带和西部地区东缘中段,囊括四川中东部和重庆大部;总面积约26万平方千米。盆地中的主要城市有成都、重庆、南充、绵阳等,其文化为巴蜀文化。

    材料二:四川盆地农业较发达,是中国著名的农业区。良好的自然条件和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四川盆地分布的紫色土面积达14万平方千米。

    根据上述材料,四川盆地属于(    )  

    四川盆地是我国著名的农业区,说说这一地区种植最多的一些农作物。

    说说四川盆地农业较发达,成为我国著名的农业区的自然原因。

    从文化方面列举四川盆地的地区特色。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六章单元测试
  • 10. 下列对上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上海地处珠江三角洲前沿
    B: 京九铁路与京沪铁路在这里交汇
    C: 上海是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
    D: 上海是仅次于北京的中国第二大工业城市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六章单元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