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浙江省政府2016年10月31日出台新政:今后,全省各个城市新开工项目要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城市建设要求发生重要变化,有一副对联形象地描述了这一变化,“以前靠石头围堤岸”。你认为最符合新政理念的下联是(    )
    A: 如今以效益论英雄
    B: 今朝以经济比高下
    C: 如今以生态谋发展
    D: 今朝以城市求双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2017年中考社会思品模拟考试试卷14(历社与社会部分)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齐心协力谱新篇】

    材料一:全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西藏自治区在扶贫攻坚路上妙招迭出: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国内外企业到西藏开展经济合作;启动学历培训扶贫试点工作,推广良种良法,农业机械化程度大幅提高;在发展家庭牧场的同时,鼓励贫困农户提高股份合作形式参与经营生态畜牧业,近四年,西藏约50万人摘下了“贫穷帽”。

    材料二:近日,嘉兴市援疆指挥部上报2017年度援疆项目计划,共安排援疆项目12个,安排援疆资金9780万元,总投资44960万元,我市将继续积极响应中央“扶贫帮困”政策,改善沙雅县贫困薄弱村的基础设施;教育部978亿专项资金用于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央视播出,再次集中展现了“凡人多有善举,温暖自在身边”的人间真情大爱。

    材料三:寒假期间,20名来自嘉兴桐乡市浙江传媒学院的大学生带着打印机、塑封机、裁刀、纸张正在为在杭州下姜村的村民现场免费拍摄打印塑封全村福、全家福、老人儿童照。据悉,这是浙江传媒学院移动三脚架志愿服务队自发组织的下乡服务活动。浙传的学子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志愿精神。一名学生告诉记者,参加下乡志愿活动让寒假更有意义。

    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如何谱写雪域高原扶贫致富路的新篇章?
    运用民族关系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一中的举措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从承担社会责任的角度,说说你对“参加下乡志愿活动让寒假更有意义”这句话的理解,并谈谈材料中浙传学子的行动留给我们的启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2017年中考社会思品模拟考试试卷13(历社与社会部分)
  • 3. 阅读史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一张借条(原件现存中国军事博物馆)

    老乡:

        我们是路过这里(四川得荣县)的红军。实在对不起,因为你们家中没有人,我们挖了你的稻米,折合50圆大洋。本应付给现钱,因手头实在没钱,特留下这张借条。等红军胜利以后,我们一定要加倍偿还。此致

    敬礼!

    中国工农红军二军团后卫团二连战士

    1935年5月24日

    史料二:一段记忆

        红一军团某连有一位姓谢的战士,遇见了从川陕地区逃出来的母子三人,为了让他们能活着走出草地,他把自己的干粮袋送给了他们,让他们走出了草地,自己却永远长眠于这死亡之地。

    (引自《红军长征·回忆史料》)

    史料一,二在研究红军长征历史中具有的历史价值有何不同?

    史料二所叙史事是发生在“飞夺泸定桥”之前还是之后,为什么?史料一,二中两支红军部队的最终会师是什么时候?

    不忘初心,才能取得新长征的胜利。以上两则史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怎样的“初心”?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全真模拟试卷历史与社会试题(三)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小吴是浙江省舟山人,一直在外地工作,很多年没有回老家了。一次偶然的机会,小吴从《舟山晚报》上得知自己的家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近还被评为全国十大宜居城市之一。于是。他查找了相关的文字资料和历史照片,最后决定亲自到家乡去一探究竟,还采访了当地的人。

    材料二:十几年前,舟山一些小镇的村民也只是养鱼种田,人民生活水平并不高。没有正儿八经的道路,车辆、人员都很难进入,现在镇里投入大量资金兴建道路,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建设海岛新城,这里的环境越来越好,人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富裕!

    材料一中,小吴在认识区域变化时都运用了哪些资料?

    材料二中,分别反映了区域哪些方面的变化?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一说有哪些具体的原因促使舟山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

    为更好地建设舟山,请你提一些合理的建议。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七章单元测试
  • 5. 下面是小辉和小群写的调查报告的一部分。请你阅读后,回答问题。

        暑假里,我们为了了解猕猴桃村的变迁,首先查找了该村的资料,包括报纸上的报道、电视专题片、相关的网络资料以及图片。然后,我们骑自行车,来到该村。我们首先来到村委会,说明来意,受到了村委会全体成员的欢迎。村委会成员带领我们来到村民的猕猴桃园里,让我们与村民直接对话,我们用数码相机拍摄了许多照片,了解了猕猴桃的生长情况……该村猕猴桃种植已有30多年的历史了,近几年得益于国家鼓励发展林果业的政策,规模不断扩大,品种更加优化,成为所在省典型的经济发展“百强村”。

    资料来源:调查访谈、

    上述材料中,哪些是第一手资料,哪些是第二手资料?

    上述资料反映了该村哪些方面的变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七章单元测试
  •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来自自己实践、经历或直接观察所获得的资料,是第二手资料
    B: 一般来说,第一手资料比第二手资料更可靠
    C: 有时寻找第一手资料十分困难,或者根本不可能找到,即便如此也不能用第二手资料
    D: 要了解区域的变化,只要收集第一手资料就可以了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七区域的变化同步练习
  • 7. 下列有关区域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不同的区域,其变化有快有慢,有好也有坏
    B: 同一区域的变化,在不同人的眼里,会产生不同的看法
    C: 对同一区域的变化,人们的想法和观点应该是一样的
    D: 通过区域的变化可以感悟生活的历史进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七区域的变化同步练习
  • 8. 记者小魏听说今天上午西南山区某地遭遇暴雨,发生泥石流灾害,冲毁了道路和房屋,还造成村民伤亡。于是,他查找了相关的报道资料和照片。然后。驾车到该山区实地考察,采访受灾群众,获得受灾的资料。据此完成下题。

    记者小魏在调查该区受灾情况的过程中,属于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有    (    )

      ①到灾区拍摄照片

      ②查找相关的报道资料和照片

      ③采访受灾群众

      ④到灾区实地考察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七区域的变化同步练习
  • 9. 在我们探寻身边的变化、感悟生活中历史进程的时候,对于收集到的口头传说,最主要的应该是分析它    (    )  

    A: 年代久远的程度
    B: 真实可信的程度
    C: 流传广泛的程度
    D: 生动有趣的程度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七区域的变化同步练习
  • 10. 我们生活的区域在不断变化,下列属于区域变化的积极影响的是    (    )  

    A: 人口越来越多
    B: 交通越来越发达
    C: 环境越来越差
    D: “城市病”越来越严重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七区域的变化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