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不同的政策,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未来发展方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论语》

    材料二: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三等: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铁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银锡之属为器饰,不为币。---《史记.平淮书》

    (武帝)“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于是天子与公卿议,更钱造币以赡用,而摧浮淫并兼之徒。”---《史记•卷三十•平准书第八》

    材料三:公元七世纪中期,日本参照中国的隋唐制度,实施一系列改革,为日本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是日本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

    材料一发生在我国什么时期?材料表明齐桓公最先称霸的原因是什么?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在币制上分别有什么革新?
    请你写出这次改革有什么标志性意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莲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材料二: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对书籍和读书人的迫害时时都在发生,从未中止。类似秦时这样的举动在中国历史上既非第一次,更远远算不上最大的一次。更早在秦始皇之前一个半世纪即已发生:在商君教引下秦孝公“燔《诗》、《书》而明法令”。如果我们重新查账的话,秦始皇这一举措的直接后果真算不得十分严重。

    两则材料所说的是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当时统治者他采纳谁的建议实行这一措施?他“烧残”书籍的目的何在?
    这次事件中在民间得以保留的书籍有哪些?
    材料一中“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指的是什么局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
  • 3. 子贡曰:“仲尼,日月也,无德而愈也。”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两位受弟子敬仰的东西方思想家分别是(    )
    A: 孟子、苏格拉底
    B: 孟子、柏拉图
    C: 孔子、苏格拉底
    D: 孔子、柏拉图.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
  • 4. 据《史记》记载,“有军功者,各以率受(授予)上爵,……耕织致粟帛多着复其身(免除徭役)。……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此文描述的是(    )
    A: 周王分封
    B: 管仲改革
    C: 商鞅变法
    D: 刘邦约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
  • 5.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的大变革时期,围绕如何治理国家,四位学者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其中匹配正确的是(    )
    A: 仁政治国,轻徭薄赋——道家
    B: 进行改革,依法治国——法家
    C: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墨家
    D: 兼爱非攻,互助互爱——儒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
  • 6. 在美国西点军校,一个2000多年前的中国人提出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思想仍受到学员的追捧。这个人是( )
    A: 孙膑
    B: 孔子
    C: 韩非子
    D: 孙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绍兴市暨阳初中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
  • 7. 学了“百家争鸣”知识后,同学们在一起讨论本班任课老师的管理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熟谙儒家真谛

    ②数学钱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知己知彼,颇有道家风范

    ③科学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做法

    ④社会李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校际联盟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独立作业试卷
  • 8. 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博。斯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史记·商君列传》

    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其主要措施。
    材料二中商君采纳了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思想?为何会被采纳?
    用材料一,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的原因是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嘉兴市十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联考试卷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生问题是每年两会的焦点,国家主席习近平曾提出:民生工作要面广量大, 具有稳定性、连续性、累积性等特点,要坚持不懈,一件接着一件办。要多搞一些惠及广大 贫困人口的实事,优化医疗服务,减轻群众负担,放大投入效应……

    材料二:A: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敛。B:主张“法治”,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

    材料三:儒家学说从创立到作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经历了艰难的历程。

    材料一最能体现出百家争鸣中哪一学派的思想?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材料二中哪一位思想家的主张受到当时统治者的青睐?请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说一说为什么该学派会受到青睐。
    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观点的正确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
  • 10. 孔子家的马厩失火,孔子首先询问的不是马厩的财产损失,而是仆人是否受伤。此事反映了孔子思想中的(    )
    A: 有教无类的主张
    B: 为政以德的理念
    C: “仁”的思想
    D: 克己复礼的理念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绍兴市暨阳初中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