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牵制了日本陆军主力,打破了日本“北进”侵苏计划,迟滞了日本“南进”侵略步伐,从而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援和策应了苏、美、英等盟国作战。由此可知,抗日战争(  ) 
    A: 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伟大转折
    B: 是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C: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完全胜利
    D: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中国历史、世界历史(模拟训练)
  • 2. “抗战时期,苏联援华约1.7亿美元;美国援华8.4亿美元,仅占其对外援助的1.8%;英国对华援助也是有限的。中国实际所获外国援助与所需相距甚远。”这说明(  ) 
    A: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并未获得外援
    B: 抗日战争期间,外援成为取胜关键
    C: 战争能否胜利,关键在于中国自己
    D: 战争能否胜利,美苏等国漠不关心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中国历史、世界历史(模拟训练)
  • 3. 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首次使用了“中华民族”一词的是(    )
    A:
    B:
    C:
    D: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精彩练习】综合探究一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
  • 4.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演说词(1912年1月):“民国合五族而成,凡五族之人,皆如兄弟,合心合力,以为民国之前途着想尽力。”由此可见,孙中山主张(    )
    A: 民族争斗
    B: 民族平等团结
    C: 大汉族主义
    D: 驱除鞑虏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精彩练习】综合探究一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民国肇兴,五族共和,‘老爷’‘大人’之称久经淘汰。乃不谓公堂会审之时,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曾无一言相告诚。”无独有偶,家中雇佣的佣人仍然以“少爷”老太爷”称呼主人。

    材料三: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与清廷通过和议的方式促成清帝退位、南北统一,汉族与满族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已经消解。因此,此时激烈的仇满情绪迅速淡化,整个社会基本没有发生爆发规模性的排满复仇事件……除此之外,提倡“五族共和”也是出于辛亥革命后列强环伺虎视眈眈的世界背景下避免被乘虛而入的现实需要。

    材料一中的图一、图二分别是哪一时期使用的旗帜?五色旗取代十八星旗,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中的“民国”建立在哪一年?属于什么性质。的政权?“五族共和”的最主要表现是什么?
    根据材料三,概括材料一变化的原因。这种变化有什么意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精彩练习】综合探究一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
  • 6. 康有为1898年4月保国会演说:“吾中国四万万人,无贵无贱,当今日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听人宰割,此四千年二十朝未有之奇变。”这段话反映了(    )
    A: 当时所有中国人都是奴隶
    B: 民族危机下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C: 民族资产阶级的思想相当狭隘
    D: 反封建思想开始越来越强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精彩练习】综合探究一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
  • 7. 促成了现代中华民族观念初步形成的历史事件是(    )
    A: 戊戌变法
    B: 洋务运动
    C: 新文化运动
    D: 辛亥革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精彩练习】综合探究一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
  • 8.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清朝后期,列强入侵,民族危机极大地激发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B: 人们用“从多元走向一体”来形容中华民族的形成
    C: 辛亥革命充分体现了民族平等的思想
    D: “五族共和”思想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精彩练习】综合探究一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
  • 9. 阅兵可以振军威,鼓士气。新中国建立以来共举行过14 次国庆阅兵,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10周年、35周年的三次大阅兵。

    材料一: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受阅的武器装备主要是缴获的杂牌武器,有110多种,80多种型号,来自24个国家的98家工厂。人们形象地把开国大典阅兵说成是“万国牌武器展览会”。

    材料二:1959年新中国成立10周年大阅兵,受阅武器装备基本实现了国产化。受阅部队的装备中最新式的自动步枪、大炮、坦克、高速喷气歼击机,都由我国自行制造。

    材料三:1984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了欢庆共和国成立35周年的盛大庆典,在这次大阅兵中,受阅武器装备的科技含量大大提升。

    本次阅兵的武器装备大部分属于日式和美式,请分析这是中国人民军队先后通过哪两次战争从敌军手中缴获的。
    我国是从何时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在此期间,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挫折?
    20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主要得益于哪一会议的什么 历史性决策?同年举行的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又迈出了哪个关键性一步?
    综合三次阅兵出现的巨大变化,试归纳其根本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孟建平】九年级(全)历史与社会测试卷(九)(下册第五、六单元)
  • 10. 报纸具有时效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快"就是报纸的价值所在。右图的报纸最早有可能发行于(    )

    A: 1945年8月2日
    B: 1945年8月16日
    C: 1945年9月2日
    D: 1945年9月9日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精彩练习】第三单元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第二课中国抗日战争第三、四课时全民族的抗战抗日战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