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使中华民族的命运发生重大转折——从昂首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到面临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的历史事件是(   )
    A: 清军入关
    B: 李自成起义
    C: 列强侵略中国
    D: 日本全面侵华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九上综合探究一 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 同步测试
  • 2. 1903-1904年入侵西藏,企图将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国家是(    )
    A: 英国
    B: 俄国
    C: 日本
    D: 法国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九上综合探究一 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 同步测试
  • 3. 关于以下两幅图片,说法正确的有(   )

    图1 十八星旗       图2 五色旗

    ①都曾经是中华民国的国旗

    ②十八星旗的红底、黑九角寓意“铁血精神”,表示决心用武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③五色旗的五种颜色从上至下按顺序分别表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④从十八星旗到五色旗反映了民族观念的转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九上综合探究一 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 同步测试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驱除鞑虏”——“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后乘中国多事,长驱入关,灭我中国……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恢复中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敢有为石敬瑭、吴三桂之所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中山

    材料二: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材料三: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材料一中的“鞑虏”“我民族”分别指的是什么?
    比较材料一、二,谈谈孙中山在民族观念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在民族观念上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这种变化有何积极影响?
    结合相关史实,说明孙中山是中国“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的理由。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九上综合探究一 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 同步测试
  • 5. 首次使用了“中华民族”一词的人是(   )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孙中山
    D: 毛泽东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九上综合探究一 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 同步测试
  • 6. 号外是一种临吋编印的报刊,一般在当日有突发重大新闻时出版。根据《新华日报•号外》(如下图)可以推断(   )

    ①此号外的出版时间应该在1945年

    ②该宣言可能由中美苏三国共同发表

    ③当天日本正式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

    ④此时中国抗日战争已经持续14年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plcj】历社综合ls
  • 7. 1931年,上海青年组成“赴东北援马抗日团”。团长张少杰在火车站向欢送人群致诀别词,他豪迈地说“除非我们死,我们决不回来!”从中折射出抗日战争能取得最后胜利的原因是(   )
    A: 国共两党实现二次合作
    B: 中国人民奋起抗击侵略
    C: 日军在战争中犯下罪行
    D: 海外华侨支援人民抗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6.4历社(历史)12
  • 8. 从十八星旗到五色旗的变化,说明了(   )

    ①从小民族主义到大民族主义的变化 ②武力夺取政权到和平演变

    ③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                 ④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演变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历史与社会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册综合探究一  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同步试卷
  • 9. 孙中山在1905年之前发表的文章中对满族和清朝政府有“满洲鞑子”“满奴”“满贼”“异种”“外国人”等近20种蔑称,但他在1906年又说“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他在1912年进而提出“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日民族之统一”。上述现象可以说明(   )

    ①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②孙中山最终完全摆脱了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

    ③近代民族国家的构建经历了艰难的思想历程

    ④历史人物的历史认识是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

    A: ①③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历史与社会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册综合探究一  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同步试卷
  • 10. 下列事件,符合“五族共和”理念的是(   )
    A: 湖北军政府使用“铁血十八星”旗帜
    B: 中华民国建立后,以五色旗为国旗
    C: 孙中山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
    D: 四川在辛亥革命后成立大汉军政府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历史与社会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册综合探究一  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同步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