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材料中“红色帝国倒塌”的根本原因是(    )
    A: 戈尔马骄夫的改革
    B: 西方的和平演变思想
    C: 八一九事件
    D: 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孟建平】九年级(全)历史与社会测试卷(七)(下册第五单元)
  • 2. 阅读下列图片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这些事情(指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地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的“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钱其琛答《世界知识》记者问时的发言

    图1中主人公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对苏联产生了什么影响?
    图2是东欧剧变中哪个国家大分裂的表现?由表及里判断,这只是一场分裂吗?
    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析东欧剧变的原因。
    应如何看待东欧剧变和苏联的失败?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孟建平】九年级(全)历史与社会测试卷(七)(下册第五单元)
  • 3.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而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这说明(    )
    A: 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
    B: 资本主义制度比社会主义制度更有优越性
    C: 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D: 社会主义道路只适合中国的国情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孟建平】九年级(全)历史与社会测试卷(九)(下册第五、六单元)
  • 4. 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因为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主要是指(    )
    A: 不能改变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B: 不能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C: 改革难以使苏联重工业得到发展
    D: 改革在理论上不能取得重大突破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精彩练习】历社九下期末质量评估试卷
  • 5. 下表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信息,他们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原名 

     
     

     新名 

     
     

     更改时间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罗马尼亚共和国 

     
     

     1989 年 12 月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1990 年 10 月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保加利亚共和国 

     
     

     1990 年 11 月 

     
    A: 殖民体系瓦解
    B: 中东动荡
    C: 苏联解体
    D: 东欧剧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绣湖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寒假作业监测(开学)试卷(历社部分)
  • 6. 九年级某班同学搜集了“镰刀斧锤星旗”(苏联国旗)与“白蓝红三色旗”(俄罗斯国旗)的图片,对苏联解体这一历史事件开展探究性学习,其最重要的探究价值在于(    )

    A: 了解苏联的历史发展演变
    B: 剖析美苏争霸的形成原因
    C: 理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D: 认识社会主义发展曲折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精彩练习】历社九下第五单元中考链接
  • 7. 从下表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苏联“七五”计划到“十一五”计划期间社会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指标表

    社会总产值

    国民收入

    工业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

    社会劳动生产率

    年均增长速度

    1961~1965

    8.5%

    6.6 %

    8.6%

    2.3%

    6.4%

    1981~1985

    3.2%

    3.2%

    3.7%

    1.1%

    3.1%

    A: 经济发展速度下降
    B: 商品经济不够发达
    C: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D: 民众生活得到提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精彩练习】历社九下第五单元中考链接
  • 8. 执政于20世纪60-80年代,试图克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而进行改革的苏联领导人是(    )
    A: 斯大林
    B: 赫鲁晓夫
    C: 勃列日涅夫
    D: 戈尔巴乔夫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精彩练习】历社九下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第三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 9. 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共产党、工人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变化,国家名称也改变了。对此,邓小平说过:“东欧的事件对我们来说并不感到意外,迟早要出现的。”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不属于导致东欧剧变的原因是(    )
    A: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
    B: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
    C: 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D: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精彩练习】历社九下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第三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 10. 勃列日涅夫时期,为了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苏联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其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有(    )

    ①常规武器    ②轻工业    ③航天技术    ④新兴产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精彩练习】历社九下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第三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