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2020年全国两会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如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成为全国人大代表们热议的话题。这是因为(    )

    ①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能迅速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资源环境问题

    ②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③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④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生态环境建设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效作业】中考历史与社会高效作业37
  • 2. 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列为国家发展战略,共抓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这是因为(   )
    A: 我国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政治文明
    B: 水土流失严重是我国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C: 生态环境是人类经济发展的自然基础
    D: 黄河流域应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禁止排污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诸暨市浣东初级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试卷
  • 3. 世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主要是在(   )
    A: 工业革命后
    B: 资产阶级革命后
    C: 社会主义革命后
    D: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历社综合库【plcj】
  • 4. 创建美好家园是自古以来人们的共同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连相坐之法,弃灰(垃圾)于道者黥。(黥,是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之刑)

    ——《汉书·五行志》

    材料二  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主司不禁,与同罪。疏议曰:具有穿穴垣墙,以出秽污之物于街巷,杖六十。直出水者,无罪,主司不禁,与同罪。谓‘侵巷街’以下,主司合并禁约,不禁者与犯人同坐。(对于随便倾倒垃圾者,处以刑罚;管理部门不履行职责,与之同罪。)

    ——《唐律疏议》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环保大事记

    上述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我国政府非常重视这一问题?
    材料一、二中古代政府的做法,对于我国现阶段治理这一问题有什么启示?
    1973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是新中国环保事业起步的标志性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前新中国的环保事业未曾起步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表明我国目前正在实施哪一发展战略?为了助力这一发展战略,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我们中学生能做些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202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模拟试卷社会法治试卷(历社部分)
  • 5. 2020年3月底,习近平主席在杭州考察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时强调:发展旅游不能牺牲生态环境,不能搞过度商业化开发,不能搞一些 影响生态环境的建筑,更不能搞私人会所,让公园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这4个“不能”启示我们的发展要坚持(    )
    A:   只要环境、不要发展的原则
    B: 绿色、开放的发展理念
    C: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D: 计划生育、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2020年中考历史与社会模拟考试卷
  • 6. 《新京报》记者在今年两会总理答记者问期间提出:“怎么样才能让持续的蓝天不再是奢侈品呢?”李总理回答道:“雾霾要治理,蓝天在未来不会也不应该成为奢侈品。”这说明(    )

    ①我国仍面临严峻的环境形势,大气污染严重

    ②今后我国应把环境治理作为中心工作
    ③雾霾作为一种生态环境问题是可以治理的

    ④我们应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中考复习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综合测试
  • 7. 2019年起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B: 彻底解决了我国“垃圾围城”的现象
    C: 从根本上遏制了我国资源紧缺的现状
    D: 增加了居民的生活成本,降低了居民生活水平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宾王社会法治期初模拟试卷(历史与社会)
  • 8. 下列示意图告诉我们(   )

    ①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会自食恶果           ②要保护水资源这一非可再生资源

    ③人类活动都会导致生态环境问题恶化         ④人类活动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台州市2020年中考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模拟试卷(三)(历社部分)
  • 9. 2018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发布《我为塑料垃圾污染防治建言献策》,邀请社会各界围绕不同领域塑料制品的管理要求,提出意见、建议。这一做法(    )

    ①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②会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③能够彻底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④体现了国家重视环境治理工作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历社补题(地理部分)2
  • 10. 2018年4月26日,习总书记查看长江沿岸生态环境和发展建设情况,考察调研长江生态环境修复工作,把脉长江经济带建设。针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习总书记指出,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开发,而是不搞破坏性开发。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 保护生态环境须禁止开发自然资源
    B: 经济发展必然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C: 经济发展要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D: 要将环境保护摆在一切工作的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历社补题(地理部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