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2020年出现了罕见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后,使得消毒剂的选择、利用以及相关问题的探讨与研究又成了热门话题。常见的消毒消毒剂有:84消毒液、过氧乙酸(CH3COOOH)溶液、双氧水溶液、醋酸(CH3COOH)溶液等,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相同分子数的过氧乙酸和醋酸, 所含氧原子的个数比是
    要配制 2%的双氧水溶液, 已经有 4%的双氧水溶液 100g , 所需水的质量为多少;
    某过氧乙酸溶液中过氧乙酸和水中所含氢原子个数比是 1:40, 则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___________; 
    用100g某醋酸溶液与足量碳酸钠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并将所产生的气体干燥后通过足量NaOH浓溶液,测得NaOH浓溶液增重4.4g,则请你帮他算出原醋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舟山市普陀二中2022-2023学年九年级科学9月月考试卷
  • 2. 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筑梦”学习小组模拟化工厂生产流程,利用海水制取纯碱,设计方案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流程II为粗盐精制。粗盐中通常含有泥沙等难溶性杂质和Ca2+、Mg2+等可溶性杂质离子。为除去上述可溶性杂质离子,将粗盐溶解并依次加入下列试剂: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氯化钡溶液→过量的Na2CO3溶液→过滤→适量稀盐酸。有同学认为,用一种试剂代替氢氧化钠和氯化钡两种试剂也能达成实验目的,该试剂是

    流程III为海水“制碱”。滤液A中碳酸氢钠是否饱和? (填“是”或“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舟山市普陀二中2022-2023学年九年级科学9月月考试卷
  • 3. 小金在配制硝酸钾溶液时得到下表数据,据此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序号

    温度/℃

    水的质量/克

    加入硝酸钾的质量/克

    所得溶液的质量/克

    10

    100

    40

    120.9

    60

    100

    40

    140

    A: 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0克 
    B: 若将②所得溶液降温至10℃,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会变小
    C: 若通过加热将①中剩余硝酸钾全部溶解,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加热前保持不变
    D: ②所得溶液不一定是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六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初学情调研试卷
  • 4. 多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从微观角度(下图1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微观上看,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根本改变的微粒是(填“原子”或“分子”)。

    ②参加反应的A2与B2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从能量变化角度(借用图2装置分别进行下列实验,认识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①往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生石灰会引起白磷燃烧,写出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将一定量的下列某物质溶于烧杯中的冷水,其中能引起白磷燃烧的是(填标号)

    A.氯化钠           B.硝酸铵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舟山市南海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暑假自主学习反馈试卷
  • 5. 某学习小组开展了“制作棒棒糖”的项目化学习,过程如下:

    “快速晾干筷子,析出少量晶体”是通过的方法结晶的。
    制作棒棒糖时,小明将蔗糖加入热水中,用筷子稍作搅拌,观察到杯底还留有蔗糖固体,接着就进行过滤等后续操作,5天后却没有制得棒棒糖,杯中也没有晶体析出。棒棒糖制作失败的原因:最初配制的蔗糖溶液是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该小组同学改进实验后,成功制得棒棒糖。当时室温下,蔗糖的溶解度为200克,则杯中剩余蔗糖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衢州市2022年中考科学试卷
  • 6. 如图是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所示操作中,有错误的是(填字母)。
    粗盐提纯的正确操作顺序为(填字母)。 
    操作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操作D中,称取10.0 g粗盐,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20 mL水的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称得剩余粗盐为2.0 g,最终得到氯化钠晶体6.4 g,该实验精盐的产率是
    若制得精盐的产率偏高,则可能的原因是         (填字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第6节 物质的分离  第2课时 物质的分离
  • 7. 某校举行科学实验操作考查,由学生抽签确定考查的实验内容,要求根据提供的实验器材完成相关实验。
    A组实验有:①过滤含泥沙的食盐水;②蒸发氯化钠溶液获得晶体;③测定水的沸点。甲同学抽到的是A组中的一个实验,需要用到如图B1-6-4所示器材,则他抽到的这一实验是(填序号)。

    乙同学抽到的是B组中的一个实验: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为完成该实验,他应称取氯化钠固体g。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第6节 物质的分离  第2课时 物质的分离
  • 8. 将8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晶体后得到的液体(   )
    A: 是水
    B: 是不饱和溶液
    C: 仍是饱和溶液
    D: 可能是饱和溶液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第6节  物质的分离   第1课时  物质的结晶
  • 9. 下列关于结晶和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还是饱和溶液
    B: 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C: 从溶液中析出的晶体中不一定含有结晶水
    D: 将溶液的溶剂蒸发掉一些一定会析出晶体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第6节  物质的分离   第1课时  物质的结晶
  • 10. 将20 ℃时某硝酸钾溶液均分为两份,第一份恒温蒸发掉10 g水,析出a g晶体;第二份恒温蒸发掉20 g水,析出晶体b g。则a与b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2a=b
    B: 2a≤b
    C: 2a≥b
    D: 2a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第6节  物质的分离   第1课时  物质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