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2020年3月底,四川西昌突发森林火灾,造成19人遇难,过火面积约1000公顷。下列关于森林火灾应急措施或原因不合理的是(   )
    A: 用沙土灭火,达到隔绝空气的目的  
    B: 飞机播撒干冰,达到降低可燃物着火点的目的  
    C: 紧急疏散火灾周围地区的人群及贵重物品,达到减少损失的目的  
    D: 砍掉或清理大火前面的干枯树枝、树叶等可燃物,达到隔离可燃物的目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测试试卷
  • 2. 某兴趣小组按图甲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P2O5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P2O5可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乙装置进行实验。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现象

    解释

    ①a试管中白磷燃烧;

    ②烧杯中的白磷、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烧杯中的白磷、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原因分别是(1)①;②

    改进后的图乙装置与图甲装置比较,优点是
    图乙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同学们设计了图丙装置,优势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测试试卷
  • 3. 周末,小晋同学一家三口到风景秀丽的山区踏青,并准备自制烧烤。
    爸爸准备了豆腐干、瘦肉、鱼、面包和牛奶,其中能提供较多糖类的是;为使营养均衡,妈妈又增加的食物是(写出一种)。
    烧烤时,为使木炭燃烧更旺,小晋将木炭架空,原因是
    小晋将取回的清澈泉水煮沸,发现有少量沉淀产生,该泉水属于水(填“软”或“硬”)。
    离开时,为防止引发火灾,请给出一种熄灭余火的简易方法
    为保护环境,做文明游客,请你对他们的春游提一条建议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初升高名牌一级重点高中科学招生训练卷专题训练卷(七)
  • 4. 结合下列材料填空:

    材料-:1703年,德国化学家施塔尔系统提出燃素学说,认为物质可以燃烧是因为它们含有燃素。如木炭和金属燃烧释放出“燃素”后,就剩下了失去“燃素”的死灰。但是,人们始终没有找到“燃素”。

    材料二:1774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发现了氧气并研究其在燃烧中的作用。提出了氧化学说,认为燃烧是物质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发光放热的剧烈反应,初步揭开了燃烧的神秘面纱。

    材料一中,金属铁在氧气中燃烧后失去“燃素”的“死灰”是(填化学式),木炭燃烧释放出“燃素”的化学方程式为
    燃烧条件是“氧化学说”的重要内容,翔安海底隧道采用了多种控制燃烧的措施。

    ①确保良好的通风,除能保证人的安全外,还能使通过隧道的车内汽油充分燃烧,这是考虑到充分燃烧需要

    ②隧道使用了氢氧化铝阻燃材料,它在受热时分解成水蒸气和耐高温的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氢氧化铝能燃烧的原因是

    人们对燃烧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请根据下列事实,对初中化学所学的物质燃烧条件提出新的认识。

    ①CO的含量小于12.5%时,在空气中达到着火点也不会燃烧。

    新认识:

    ②木炭在氧气浓度低于14%的空气中,达到着火点也不会燃烧。

    新认识:

    ③钠可在氯气中燃烧,镁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新认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初升高名牌一级重点高中科学招生训练卷专题训练卷(三)
  • 5. 某学生深究小组对过量炭粉与氧化铁反应产物中气体的成分进行研究。

    ⑴假设:该反应的气体产物全部是二氧化破。

    ⑵设计方案:将一定量氧化铁在隔绝氧气的条件下与过量炭粉完全反应.测定参加反应的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⑶查阅资料:氮气不与碳、氧化铁发生反应,可用来隔绝氧气。

    ⑷实验:

    操作步骤及实验现象

    简答

    ①称取3.2克氧化铁与2克炭粉混个均匀,放人质量为48.48克的玻璃管中,按1图装置连接

    写出装置中编号仪器的名称:AB

    ②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纯净、干燥的氮气

    其目的是

    ③夹紧T处弹簧夹,加热一段时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该现象说明

    ④完全反应后,冷却至室温,称得玻璃管和固体的总质量为52.24克

     

    ⑸数据处理:经计算,参加反应的横元素质量为0.48克,氧元素质量为0.96克……

    ⑹结论: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得出原假设不成立,理由是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初升高名牌一级重点高中科学招生训练卷专题训练卷(二)
  • 6. 向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某个量y 随加入稀硫酸体积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 y表示(   )

    A: 沉淀的质量
    B: 氢氧化钡的质量
    C: 溶液的 pH
    D: 溶质的质量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 7. )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中, 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 7.3%的稀盐酸, 反应过程中不断 搅拌, 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量不同时刻溶液的温度与 pH,记录数据如下表:

    反应时间(秒)

    0

    25

    50

    75

    100

    125

    150

    175

    200

    滴入稀盐酸体积(毫升)

    0

    4

    8

    12

    16

    20

    24

    28

    32

    pH

    13.2

    13.0

    12.7

    12.4

    12.1

    7.0

    2.0

    1.6

    1.3

    温度(℃)

    36.9

    37.5

    38.0

    38.5

    38.8

    39.2

    39.0

    38.8

    38.6

    观察上表发现,当反应时间在秒时开始, 溶液中 NaCl 的质量不会增加。
    在逐渐滴加稀盐酸的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先升高后降低, 请分析其原因
    结合上表中滴入稀盐酸体积与 pH 的变化数据,  请计算氢氧化钠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稀盐 酸的密度取 1.0 克/毫升)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 8. Cu与Zn的合金称为黄铜,有优良的导热性和耐腐蚀性,可用作各种仪器零件。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黄铜的组成,取10g该黄铜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分5次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使之充分反应。每次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于下表: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g)

    第1次

    10

    m

    第2次

    10

    7.4

    第3次

    10

    6.1

    第4次

    10

    5.6

    第5次

    10

    5.6

    试回答下列问题:

    从以上数据可知,表格中,m=
    铜锌合金用于制造阀门、水管、空调内外机连接管和散热器等。铜锌合金属于(填“合成材料”或“金属材料”)
    计算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浙江师范大学婺州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检测试卷
  • 9. 在研究“酸与碱之间发生的反应”过程中,取一洁净的锥形瓶,往其中加入25克氢氧化钠溶液,然后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

    酸与碱之间反应的实质是
    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锥形瓶及溶液总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a的值是    ▲  

    ②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浙江师范大学婺州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检测试卷
  • 10. 称取NaCl和BaCl2的固体混合物32.5g,加入100g蒸馏水,完全溶解后向该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的质量与所加入的Na2SO4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完全反应后生成BaSO4沉淀g。
    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2SO4溶液的质量是多少克?
    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1%)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浙江师范大学婺州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检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