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非金属,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①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蓝色;②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水中,用馒头去蘸取碘液,发现馒头也会变蓝色。则:

    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填“会”或“不会”)变蓝色。

    把碘溶解在酒精中,可以得到消毒用的碘酒,用馒头去蘸取少量的碘酒,馒头(填“会”或“不会”)变蓝色。

    请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实验中的现象。

    现在从市场上买来的食盐大多是加碘盐,用馒头蘸取少量的碘盐水,馒头却不变色,这说明,我们食用的碘盐中(填“存在”或“不存在”)碘分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教版科学八下第2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第1—3节综合训练
  • 2.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 二氧化锰
    B: 氧化镁
    C: 氧化铜
    D: 液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教版科学八下第2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第1—3节综合训练
  • 3. 下列关于钠原子和钠离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B: 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C: 钠原子的质量比钠离子大的多
    D: 它们的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教版科学八下第2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第1—3节综合训练
  • 4. 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由原子构成的是  ,由离子构成的是  (填序号)①水②二氧化碳③金刚石④氧气⑤铁⑥氦气⑦氯化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八下科学期中考试卷B(1.1~3.1)
  • 5. 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分子构成的一组是(  )

    A: 金和金刚石
    B: 水和氨气
    C: 汞和氯化钠
    D: 干冰和硫酸铜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科学阶段测试卷-期中复习试卷
  • 6. 关于钠离子和钠原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它们的质子数相同
    B: 它们的电子层数不同
    C: Na比Na+少一个电子
    D: Na+的最外层是相对稳定结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科学阶段测试卷-期中复习试卷
  • 7. 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填写:

    ①一切物质都是由组成;

    ②在汞中,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是汞

    ③氢气是一种可持续的理想的绿色能源,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

    ④硫酸铜(CuSO4)是由Cu2+和SO42-两种构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科学阶段测试卷-期中复习试卷
  • 8.

     如图表示两种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小球间的短线代表原子间的结合.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图示有4种分子  
    B: 图示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C: 图示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D: 图示产物为混合物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9.  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分别含有Ba2+、Mg2+、Na+、H+、OH、Cl、CO32、SO42中的一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为确定四溶液中分别含有哪种阳离子或阴离子,进行了下面实验:

    ①将甲溶液分别与其他三种溶液混合,都观察到白色沉淀生成;

    ②将乙、丁溶液混合,有气泡产生;

    ③向丙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可明显观察到白色沉淀,加稀硝酸后,沉淀不消失.

    分析事宜按得到的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甲溶液中一定含有Ba2+
    B: 乙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
    C: 丙溶液中一定含有Cl
    D: 丁溶液中一定含有Na+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10.  下列各组物质中,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是(  )

    A: 冰和干冰
    B: 银和水银
    C: 烧碱和纯碱 
    D: 水和双氧水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