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氯化钡是一种可溶性重金属盐,广泛应用于化工领域。用毒重石(主要成分为BaCO3)制备氯化钡晶体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图:

    本流程中“浓缩”、“结晶”属于变化。
    滤液2中可利用的物质除水外,还有(填化学式)。
    下列措施中,能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和氯化钡晶体产量的有      (选填序号)。

    ①将毒重石进行粉碎   ②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③将滤液2通入到滤液1中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浙江省绍兴市2014年中考科学试卷
  • 2. 图甲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油菜(如图乙)三个部位的切片的一部分。

    ①取自于图乙中的 (选填序号)。
    观察切片③时,想在视野中同时观察到更多的细胞,接着的操作应是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浙江省绍兴市2014年中考科学试卷
  • 3. 生物能否自然发生,历史上曾经做过许多实验。

    雷迪的实验:如图甲,将两块相同的肉,放到两个一样的瓶子内。一个瓶口封上纱布,苍蝇不能进入;另一个瓶敞口,苍蝇能进入。一段时间后,没有封纱布的瓶内有了蛆。

    尼达姆的实验:如图乙,将煮沸的肉汤放入一瓶内,立刻用软木塞盖住。几天后,打开瓶子,发现肉汤中滋生了微生物。

    斯巴兰扎尼的实验:如图丙,将肉汤放入瓶子后,直接将瓶口烧成封闭。第一次加热至沸腾2分钟,几天后肉汤中仍发现微生物。第二次加热至沸腾1小时,几天后,肉汤中没有发现微生物。

    巴斯德的实验:如图丁,将肉汤放入曲颈瓶,加热至沸腾1小时,几天后,肉汤中未发现微生物。

    回答下列问题:

    雷迪实验中,用两个瓶子做实验的目的是
    尼达姆的实验,(选填“能”或“不能”)支持生物会自然发生的观点。
    斯巴兰扎尼实验对尼达姆实验的改进是基于的猜想。
    若把巴斯德实验中的瓶颈在A处折断,几天后,曲颈瓶中(选择“会”或“不会”)出现微生物。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浙江省绍兴市2014年中考科学试卷
  • 4. 为了测定某品牌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小明取10克食用纯碱样品和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进行如图甲实验,实验前后,均需往装置中缓慢通一会儿氮气。(样品中其他成分不与稀硫酸反应)

    实验前,先往A装置通入一会儿氮气的目的是
    随着纯碱样品与稀硫酸反应,C装置增加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则该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H2SO4=Na2SO4+H2O+CO2↑)
    若将稀硫酸换为浓盐酸,实验中C装置增加的质量会偏大,请说明理由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2014年中考科学试卷
  • 5. 我市泰顺盛产板栗,板栗加工厂通常采用“低压法”去壳:在2千帕低压条件下,将板栗加热到一定温度,板栗内的水分汽化,短时间内无法溢出,致使壳内外存在很大的气压差,使外壳爆裂实现去壳。某科研小组想研究用板栗“低压法”爆壳时,爆壳率与温度的关系。图甲是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过程如下:

    ①准备实验板栗若干份,每份2千克

    ②设置爆壳箱内的气压恒为2千帕,分别在60℃、65℃、70℃、75℃和80℃的温度下对5份实验板栗进行爆壳,每次爆壳时间均为60分钟,记录爆壳数并计算爆壳率

    ③重复步骤②进行多次实验,并计算各温度下爆壳率的平均值,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

    实验板栗除了品种相同外,还需控制哪些因素相同?。(写2点)
    分析图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查阅资料得知:板栗内外气压差越大爆壳率越大,同时壳内气体更容易逸出。科研小组又进行如下实验:取2千克实验板栗,先在气压恒为101千帕、温度恒为80℃的条件下预热30分钟,然后立刻放入气压恒为2千帕、温度恒为80℃爆壳箱中进行30分钟爆壳,多次实验发现爆壳率上升为90%。请解释其原因:
    难度: 困难 题型:真题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2014年中考科学试卷
  • 6. 学习了种子萌发的条件后,小明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吃西瓜时为什么没有看到过有萌发的种子,而扔在地上的西瓜种子却会很快萌发呢?于是小明与学习小组的同学一起进行了分析,大家首先根据书本知识,提出了以下假设:

    同学一:种子在西瓜内缺乏萌发所需的温度;

    同学二:种子在西瓜内缺乏萌发所需的水分;

    同学三:种子在西瓜内缺乏萌发所需的空气;

    经过理性的思考讨论,大家认为上述假设中有两个难以成立。你认为假设不成立(写出一个即可),理由是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他们了解到许多植物的种子成熟后都有休眠期现象,即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仍不能萌发,这是植物重要的适应特性之一。而导致种子休眠的原因很多,西瓜内种子不能萌发是由于果实存在抑制物质。

    为了验证上述资料是否可信,他们决定对此展开探究,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探究过程:

    ①将一个成熟的西瓜切开,取出里面的种子并洗净,将瓜瓢捣碎后过滤,西瓜汁备用。

    ②取两个培养皿,分别贴上注有A、B的标签,每个培养皿中均放入多层滤纸,滤纸上各放10颗西瓜子。

    ③在培养皿A中的滤纸上滴加一定量的清水,在培养

    皿B中的滤纸上滴加

    ④将两个培养皿放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每天添加水或西瓜汁,以保持滤纸湿润,连续观察多天,结果如下:


    西瓜种子萌发数量记录表

    培养皿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第七天

    A

    0

    0

    1

    5

    7

    7

    9

    B

    0

    0

    0

    0

    0

    0

    0

    通过上述实验,你认为他们找到的资料是否可信?

    难度: 困难 题型:真题 来源:浙江省嘉兴市2012年中考科学试卷
  • 7. 温州市政府计划今年内建造40个电动汽车充电桩,为温州电动汽车的进一步发展做好配套设施建设。下表为某品牌电动汽车的部分相关数据:

    空车时,若该电动汽车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是400厘米2 , 则该车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帕?(g取10牛/千克)
    若该车以4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2.5小时,则消耗电能多少千瓦时?
    该电动汽车采用铁电池供电。如图所示为铁电池与锌锰电池给相同用电器供电时的放电曲线。与锌锰电池相比较,铁电池有何特点?(写出两点)。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2010年中考科学试卷
  • 8. 一般烫发常用两种药水先后加在头发上使头发变成波浪状,第一种药水是碱性物质,第二种是酸性物质。为了研究溶液的酸碱性强弱对发质的影响程度,小明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一)用水、盐酸、氢氧化钠配制pH分别为1、2、……、14的溶液各50毫升。

    (二)从理发店收集同一个人的若干根基本相同的头发,每组3根分别浸泡在配制的14种溶液中。

    (三)3小时后取出头发,用纸巾吸干头发上的液体,用测力计测出头发的拉力值(头发被拉断时的拉力大小)。

    (四)记录实验数据求得平均值,绘制图像如下:


    为减少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实验中小明对哪些变量进行了控制?(列举两个)。
    通过实验,小明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请写出一点改进建议: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2010年中考科学试卷
  • 9. 以下为某地区中小学生2001年与2009年近视率调查分析表:

    年份

    小学阶段

    初中阶段

    高中阶段

    检查

    人数

    近视

    人数

    近视

    率%

    检查

    人数

    近视

    人数

    近视

    率%

    检查

    人数

    近视

    人数

    近视

    率%

    2001

    15377

    994

    6.5

    19401

    4091

    21.1

    6483

    3370

    52.0

    2009

    24748

    2315

    9.4

    19251

    8379

    43.5

    16767

    12131

    72.4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近视是先天性疾病,由遗传决定
    B: 两次调查比较可知,检查人数越多,近视率越高
    C: 两次调查比较可知,初中生的近视率增加幅度最大
    D: 矫正近视的方法是配戴凸透镜片的眼镜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浙江省宁波市2010年中考科学试卷
  • 10. 如图所示a、b、c概念之间的包含关系,下表选项中所列概念之间的关系,符合图中所包含关系的是(    )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浙江省金华市2010年中考科学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