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下列符合“大陆漂移说”的是(   )
    A: 大陆像一块漂浮在水面上的木板,不断漂来漂去
    B: 许多小块的大陆不断漂移、碰撞,变成一整块大陆
    C: 陆地本是一整体,后来分离漂移成各小块大陆
    D: 全球由六大板块构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6章 专题突破练—火山、地震及板块构造学说
  • 2. 应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下列地理现象,正确的是(   )

    ①大西洋、北冰洋均由板块张裂而产生

    ②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使古地中海一部分消失

    ③台湾山脉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而成

    ④北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和弧状岛链是新大洋地壳的诞生地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6章 专题突破练—火山、地震及板块构造学说
  • 3. 1910年魏格纳发现,大西洋两岸的大陆和大陆的轮廓是如此的相对应,几乎可以拼合起来。1915年,“”正式成为地球物理学方面的新理论。20世纪60年代,人们在此基础上又创建了新的地球构造理论——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6章 专题突破练—火山、地震及板块构造学说
  • 4. 下列各项中与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无关的是(   )
    A: 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大陆轮廓非常相似,几乎可以拼合起来
    B: 大洋分隔的两岸都有繁华的城市
    C: 被大洋分隔的两岸大陆上,生物都有亲缘关系
    D: 被大洋分隔的两岸大陆上,古生物化石许多是同类,岩层也是连续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6.2 海陆的变迁
  • 5. 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努力,在20世纪六十年代建立了学说理论,认为地壳的岩石圈分裂成板块,板块漂浮在上慢慢地移动着。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是火山、地震的地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6.2 海陆的变迁
  • 6. 科学家在南极科考中发现,南极大陆的地下埋藏有丰富的煤炭。我们知道煤炭是由古代的植物埋藏在地下,在千百万年的时间里经过复杂的变化生成的。对南极大陆地下煤炭的来源,最合理的解释是(填序号)。

    ①南极大陆在千百万年前有耐寒植物生长

    ②千百万年前的南极大陆温度适合植物生长

    ③南极大陆在数亿年前在中低纬度地区,有茂盛的植物生长,后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6.2 海陆的变迁
  • 7. 读“全球板块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喜马拉雅山山脉和青藏高原的形成是由于板块和板块的碰撞挤压;大西洋的形成是由于板块和板块的(选填“俯冲”“挤压”“碰撞”或“张裂”)。
    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下列现象:

    ①处地中海在逐渐消失的原因:

    ②处红海在逐渐扩张的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6.2 海陆的变迁
  • 8. 下列情况中,不可能是由于板块碰撞形成的是(   )
    A: 火山喷发
    B: 珠江三角洲平原
    C: 地震
    D: 山脉的形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6.2 海陆的变迁
  • 9. 我们仔细观察世界地形图,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南北美洲的西部有一列靠近海岸的山脉——科迪勒拉山系,南北长达8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科迪勒拉山系实际上也是由于两大板块运动而形成的,这两大板块是(   )
    A: 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B: 美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C: 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D: 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6.2 海陆的变迁
  • 10. 关于六大板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非洲板块全部由陆地组成
    B: 亚欧板块与亚欧大陆重合
    C: 印度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D: 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6.2 海陆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