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冰雪消融
    B: 铁丝生锈
    C: 海水蒸发
    D: 轮胎爆炸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期中质量评估试卷
  • 2. 我国发射卫星的火箭常用联胺(N2H4)作为燃料,点燃时与助燃剂N2O4发生反应,生成N2和H2O。N2H4有刺鼻气味,有强烈的吸水性,易溶于水,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或短时间受热时易发生分解。
    联胺在物质组成上属于纯净物中的
    上述联胺相关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写出一点)
    联胺作为火箭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台州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卷
  • 3. 纳米(nm)是一种长度单位,1nm=10−9m,纳米科技开辟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新层面。纳米材料科技是纳米科技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nm∼100nm)的超细粉末,即可得到纳米材料。这种加工过程属于(    )
    A: 化学变化
    B: 物理变化
    C: 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D: 既不是物理变化又不是化学变化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开学考试试卷
  • 4. 医用消毒酒精为75%的乙醇溶液,化工生产中可用A(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作原料,经以下流程制取乙醇:
    步骤①的转化属于(选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步骤②是乙烯和含两种元素的化合物B发生化合反应,则B中所含元素是   。
    一种制备氢氧化镁的生产流程如图所示,和按恰好完全反应的比例加料。

    写出步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过滤得到的粗产品还要经过洗涤,洗涤时主要除去的杂质是
    如图流程中若用下列物质代替氢氧化钠,也能制得氢氧化镁的是   。

    ①盐酸  ②氯化钙  ③氨水  ④硫酸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开学考试试卷
  • 5. 判断下列变化,并进行归类。(填序号)

    ①铁片在空气中生锈②将石灰石碾成粉末③牛奶变酸④自行车胎爆裂

    属于物理变化的有;属于化学变化的有。因此,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走近科学 单元试卷
  • 6. 下列描述不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 陶瓷具有耐酸、耐碱性
    B: 液氧用作火箭升空的助燃剂
    C: 熟石灰能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反应
    D: 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温度降低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走近科学 单元试卷
  • 7. “催化转化器”可将尾气中的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污染的气体。如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_x0000_i103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中四种物质均为化合物
    B: 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C: 甲、丁中同种元素化合价相同
    D: 乙、丙中所含元素种类相同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学期 第6章 物质的构成 单元试卷
  • 8. 1919年科学家卢瑟福用氦原子核轰击氮原子核,结果得到氧、氢两种原子。某同学说:“这是一种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元素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来制取。”你认为这位同学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学期 第6章 物质的构成 单元试卷
  • 9.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晶体。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石墨烯,也可以用机械剥离法从石墨材料中将石墨烯剥离出来。石墨烯具有许多“极端”的物理性质。石墨烯的强度比最好的钢铁强100倍,石墨烯是世界上导电性最好的材料。下列关于石墨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_x0000_i1026

    A: 石墨烯是一种新型金属材料
    B: 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C: 用机械剥离法制备石墨烯属于物理变化
    D: 石墨烯有许多“极端”的物理性质,是因为其具有特殊的结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学期 6.5固态物质(第2课时)
  • 10. 《日本工业新闻》报道了一条用炸药和碳粉炸出金刚石的消息,引起了许多人的兴趣,认为这种方法很新鲜。用爆炸方法生产金刚石是日本工业技术院化学研究所发明的。因为在爆炸的瞬间,可以产生40万个大气压的超高压和5000℃的超高温。按以往用石墨在2000℃加2万个大气压就能“压”出金刚石的情况,爆炸时产生的超高压和高温条件应该说完全可以“压”出金刚石。科研人员把装有炸药和碳粉的银制敞口容器,沉入到一个直径8m、深约5m的混凝土制成的水槽内。这样在爆炸时,其中的碳粉就基本上处于缺氧的条件下(深水中当然也有少量的氧,但微不足道),不会使碳燃烧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操作员一按电钮,只听水槽内轰的一声闷响,爆炸就算完成了。然

    后,将容器里的水取出来静置,让炸出的金刚石自然沉淀。请同学们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下列叙述不属于金刚石用途的是(   )
    日本科研人员用来制金刚石用到的是(选填“碳粉”或“石墨”),所发生的变化属于(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我们知道单质碳在高温下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CO2或CO,不可能制出金刚石,请根据上述资料说说科研人员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学期 6.5固态物质(第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