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阅读下列信息,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909年哈伯在实验室将氮气和氢气在600 ℃、2.02×104千帕和铁作催化剂的条件下首次合成了氨(NH3)。常温下,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和氧气可以在铂催化和一定温度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来自空气、煤和水,这是一种经济的固氮方法。这一成果生产的化肥给农业带来了丰收,也获得了代替智利硝石生产炸药的原料。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由于德国垄断了合成氨技术,能快速生产氨和硝酸,使粮食和炸药的供应有了保障,这也促成了德皇威康二世开战的决心,给世界人民带来了灾难。

    氨的物理性质:
    氨的化学性质:
    用化学方程式写出氨的实验室制法:.
    氨的用途: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1.1 物质及其变化 同步练习
  • 2. 以化合价为纵坐标,以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像叫价类图。如图为铁的价类图,例如E点可表示+2价的亚铁盐,请回答:

    A点表示的物质所属的物质类别是
    请写出B点表示的物质化学式
    已知C点表示的化合物在常温下能与氧气、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D,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2.4 物质的分类 同步练习
  • 3. 对二甲苯(简称PX)是塑料和合成纤维等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常温下为无色液体、难溶于水、微毒、具有可燃性。PX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均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上述信息,写出PX的一点物理性质:
    常温下液态PX易蒸发变成气态,若环境温度升高,PX的蒸发快慢将如何变化?
    由于人们对PX的认识不同,导致对建设PX化工厂的看法不一。下列观点中属于支持建设PX化工厂的有____。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2.3 有机合成材料(第2课时) 同步练习
  • 4. 在实验室中,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将煤油吸干,用小刀切下一小块,切口面为银白色,将切下的小块钠放入装有适量水的烧杯中,钠迅速熔成闪亮的小球在水中快速地游动,发出嘶嘶声,产生大量气泡。查阅资料得知钠与水反应会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NaOH)。
    由此推断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有:


    钠的密度比水,比煤油。(填“大”或“小”)
    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2.1 金属材料(第1课时) 同步练习
  • 5. 判断下列物质的变化类型,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有(填字母)

    a 纸张燃烧 b 浓盐酸放在空气中质量减小 c 氢氧化钠固体潮解 d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e 浓硫酸在空气中质量增加 f 浓硫酸涂在纸上,纸张变黑 g 钢铁生锈

    h 碳酸钠晶体放在空气中变成碳酸钠粉末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湖州市第四中学教育集团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9月月考试卷
  • 6. 根据实验内容选择合适选项完成下列实验记录

    ⑴用试管将水加热至沸腾。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⑵在大试管中加入少量研磨后的胆矾粉末,用酒精灯加热。观察试管中发生的现象。

    ⑶如图所示,在盛有少量石灰石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注意观察并记录试管和烧杯中发生的变化。

    图片_x0020_21

    实验现象有:

    A.蓝色粉末变成白色

    B.水沸腾变成蒸气

    C.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D.水蒸气遇冷的玻璃片凝结成无色液滴

    E.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F.试管口有无色液体产生

    实验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液态的水

    液态的水

    蓝色胆矾粉末

    白色物质

    块状的石灰石等

    二氧化碳气体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宁波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测试试卷(0-3)
  • 7. 如图所示的试验中,涉及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酒精挥发
    B: 酒精燃烧
    C: 沸水汽化
    D: 水汽凝结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宁波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测试试卷(0-3)
  • 8. 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中。我们主要对蜡烛在点燃前、燃着时、熄灭后三个阶段中所表现出的现象进行了观察和研究。
    点燃前:观察到蜡烛的颜色是白色的、状态为固态、形状呈圆柱状、硬度较软、并且没有气味。有同学认为颜色、状态、形状、硬度、气味等所反映的是蜡烛的物理性质,你认为他的理由是
    点燃时:a、点燃蜡烛后可观察到火焰分为三层,最外层最亮,最内层最暗。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发现火柴两端变黑,中间无明显变化,说明

    b、两位同学分别在火焰上罩上一只干燥的小玻璃杯和一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小玻璃杯,经仔细观察后他们得出的结论是:蜡烛的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他们观察到的现象分别是

    熄灭后:蜡烛熄灭时,有白烟产生,如果用燃着的火柴迅速靠近白烟,可以看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宁波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测试试卷(0-3)
  • 9. 物质发生“变色”是物质变化的重要证据,下列哪一种“变色”与其它三种有本质的区别(   )
    A: 秋天树叶变黄色
    B: 白色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色
    C: 氧气加压液化后变蓝色
    D: 石蕊试液遇酸性物质变红色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2018年中考科学全预测试卷(5)
  • 10. 染发时一般要用到一种着色剂“对苯二胺”,它是一种有毒的化学药品,有致癌性,会对染发者的身体带来伤害,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对苯二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对苯二胺的化学式为C6H8N2
    B: 对苯二胺属于有机物
    C: 对苯二胺中氢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为2:7
    D: 对苯二胺有毒属于物理性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2018年中考科学全预测试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