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
Ⅰ.定性研究: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2秒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碳化。由上述现象得出结论:温度最高。该小组同学向老师请教,老师提示:该层火焰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更充分。
Ⅱ.定量研究:乙和丙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各自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如下表:
火焰层
|
平均温度/℃
|
乙
|
丙
|
焰心
|
432
|
598
|
内焰
|
666
|
783
|
外焰
|
520
|
667
|

由上表得出结论:(填“焰心”“内焰”或“外焰”)温度最高。该小组同学对该研究的结果产生疑虑,老师对该小组同学的质疑胆量表示赞赏,同时告诉该小组同学由于外焰与外界大气充分接触,燃烧时与环境的能量交换最容易,热量散失较多。老师提示:酒精灯加防风罩有利于外焰温度的提高。 |